- +1
102岁黎鲁辞世,他是新中国连环画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澎湃新闻获悉,画家、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原总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副总编兼连环画编辑室主任黎鲁于2023年10月14日凌晨05:10于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黎鲁是1957年《三国演义》从绘制到出版的见证人。他著有多部著作,离休以后爱好单骑旅行,行程数万里走遍大江南北,留下游记数部。他还是发烧级京剧票友,能拉会唱。
黎鲁
黎鲁先生的老部下,资深出版人祝君波中午对澎湃艺术说:“尽管黎鲁同志已过了百岁,但今晨接到延平大姐的电话获悉他已离世,还是不免一阵难过。回想当他部下经历的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
黎鲁,生于1921年,广东番禺人。曾就读于新华艺专等院校。1938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支部书记、党团书记。1942年在淮南新四军入伍,军中历任编辑、教员。解放后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1978年至1984年任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有木刻《告别》《刺杀》,水彩《刘家峡》,中国画《乾隆十四年东园雅集图》等。著作有《八山十七水》《穿越南北中》《连坛回首录》,2019年1月出版新著《走出碎片化》等。
黎鲁是1957年《三国演义》从绘制到出版的见证人
作为1957年《三国演义》从绘制到出版的见证人之一,黎鲁先生对连环画这门曾经辉煌的艺术形式的情感十分深厚,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他还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连环画家们的肖像,从顾炳鑫、赵宏本、徐陈光镒、刘旦宅,到贺友直等,那些在连环画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名字,令人感慨不已。
谈1950年代的中国连环画大发展,黎鲁先生此前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到连环画此后的式微,黎老说:“无视年代才会造成一种差距。现在画连环画的稿酬与当时比,是比较少的。当时也有人认为连环画的稿酬太高了,画一幅连环画20元,而当时齐白石的一幅画也不过20元出头,所以让那些即使不画连环画的名画家画画连环画,他们也挺高兴的,按劳分配嘛。”2019年,《走出碎片化》出版之际,黎鲁说:“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句话很值得琢磨。中国最古老的‘思’不就是‘担当’的体现吗!这不由地使我成为了司马迁的忠实粉丝。”
2020年,朵云轩老同事祝黎鲁百岁生日
2020年7月21日,是黎鲁百岁生日,昔日朵云轩同仁为他在家中举办了庆生活动。1978年至1984年间黎鲁是祝君波的老领导。祝君波回忆说:“在我的印象中,黎鲁是一位务实的领导,他衣着朴素,沉默少言,我们年轻人与他之间似乎有很深的沟壑”。然而,一年国庆节俩人值班,祝君波听黎鲁叙述自己的往事:
左三为黎鲁
黎鲁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他父亲是海关官员。17岁以前,他在复旦中学、大夏大学读书,后到新华美专学习绘画。但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1938年夏天,黎鲁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从此开始了他迄今81年的革命生涯。他回忆说,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极为危险,都是单线联系,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
黎鲁后来转到淮南新四军,先后担任教员、宣传干部和美术工作者。
前排左一为黎鲁
1949年,黎鲁随着解放大军进军上海,参与接收、改造私营美术出版业,直至50年代担任“上海人美”的副社长兼连环画编辑室主任。当时,包括赵宏本、贺友直等一代大家都曾是黎鲁的部下。这一段时间,是黎鲁事业的高峰。
黎鲁手绘的连环画家肖像。包括赵宏本(左上伏案者)钱笑呆(上排左三)、陈光镒(上排右一)、刘锡永(盆栽后)等。
“上海人美”是中国南方连环画创作、出版的大本营,黎鲁就是这个团队的总指挥。1949年以前为私营机构绘画的画家都转而为“人美”服务,如1953年“人美社”绘画稿是7000余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发行了3000万册,黎鲁主编的《三国演义》(60册)也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优质连环画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遍布大街小巷的小人书摊成了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主要渠道。因为看电视、看连续剧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对50年代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的大众来说,连环画因其故事性强的特点而成为推广主流意识形态再适合不过的载体。
左为1957年版连环画封面,右为调整后连环画封面
后来,黎鲁来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当时的书画出版社除了木版水印和字帖出版,与“人美”简直不能比肩,而黎鲁的责任是使一个新社开始发展。记得他在这里任职七年,最关心的一是木版水印,一是创办《朵云》。
回忆起“木版水印”的工作,祝君波说,“此前,木版水印大多印制单幅画,成册的少。黎鲁来了以后,重用岑久发同志,并与上海博物馆合作重梓《萝轩变古笺谱》。这本笺谱一函二册,共196页,是明代天启年绘刻的,孤本在上博,弥足珍贵。1980年前后,朵云轩刻描、刻板的技师都在上海博物馆上班,加上水印,历时数年在1981年完成浩大工程。当时有限印刷300本,售300元一本,以为天价。但到2011年已在拍卖行拍到28万元一本,价值被收藏界再度发现。另一部明代大书《明代十竹斋书画谱》紧接着启动。这本书一函16册,原本刻于明代万历年间,共计356幅书画,勾描、刻板、水印、装帧的工程极其浩大,令人望而生畏。黎鲁同志拍板启动工程,他支持茅子良同志抓这一项目,动用了50多人,历时5年完成项目。这一大工程主要在黎鲁同志的任期里完成,1985年举行发行仪式,而黎鲁同志1984年末离休后已骑自行车在外省旅行。”“当时,同事们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一工程,但等到这套画谱1988年在莱比锡获了国际大奖,这套书全部卖完还不断有人来要货,才看出黎鲁当年决策的高度。1985年该书每套售价1900元,现如今也已拍到十余万元一套。黎鲁在对我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还很怀念当时员工齐心协力的拼劲。”
祝君波与黎鲁
在祝君波的印象中,黎鲁博览群书,记忆力非凡。“读他的文章才知道这是长期训练而成。比如他的文章里经常会出现五十年代某年某日某报登了一幅什么作品,画面是怎样的,谁题的词,读后令人大惑不解,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记性!光有记忆,没有深度也不行。”
黎鲁退休以后一直在读书,一直在思考问题。年近百岁时,他的桌上是一叠文稿,正在写作。墙上挂着他新绘的山水画,细笔山水那一路的。99岁时,出版《走出碎片化》。后还写下几篇长达万字的文章,回忆我国出版业、连环画业的发展历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