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锅圈过讯,还能狂飙多久?
作者:周诗雨
编辑:吴辰光
经过一次失效后,再次递表的锅圈终于过讯。
10月4日,锅圈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10月6日就通过聆讯,由华泰国际与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今年4月3日,锅圈首次递交招股书,但一直没有结果。
凭借“在家吃饭”概念,锅圈在疫情三年快速出圈,从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锅圈食品一共进行了5轮融资,合计融资28.3亿元,包括不惑创投、IDG资本、招银国际、嘉御资本、三全食品、启承资本、TPG、物美投资、天图投资、分众传媒、光源资本、瑞橡资本、茅台基金等机构。
锅圈的业绩在这三年也实现连续增长,尤其在202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将盈利势头保持到今年前四月。同时,门店规模也将近万店。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2年,按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统计,锅圈在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占据3%的市场份额。同时,按零售销售额统计,锅圈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对于募资用途,锅圈表示将用于通过提高产能和效率,增强供应链能力;开设及经营自营店;建设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升级和购买有关设备;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
但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线下消费回暖,“在家吃饭”概念热度下降。同时,过度依赖加盟模式的利弊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当一味追求规模而到了管理难以掌控的临界点时,锅圈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将是个未知数。
连续盈利终过讯
据招股书显示,锅圈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的收入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20.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29万元、-4.61亿元、2.41亿元、1.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1.1%、9%、17.4%及21.1%。
锅圈将业绩的持续增长归结为门店网络快速扩张、成本优化、品牌知名度上升、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及提高从食品生产至零售的经营效率等。
对于2020和2021年的亏损,锅圈表示,由于营运及门店管理员工人数增加及加强营销活动产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增加。
对于2022年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实现盈利,锅圈表示,由于门店规模快速扩张令收入大幅增加,受益采购量增长及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品牌认可度的提升让锅圈能够优化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数字化工作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此外,由于知名度提升,锅圈的广告和推广费用从2022年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毛利率在2022年的大幅增长,是由于推出利润率较高的产品。同时,规模效应让原材料及食品的采购成本得到改善。此外,锅圈还收购三个食材生产工厂,即生产牛肉产品的和一工厂、生产肉丸的丸来丸去工厂及生产火锅底料产品的澄明工厂,并参股投资了生产虾滑供应商逮虾记。这都让锅圈的生产成本得到改善。
门店方面,锅圈门店总数由2020年初的1441家增至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9844家,其中,只有6家直营店,其余全是加盟店。2020-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加盟店数量分别净增加2855家、2568家、2352家、622家。
加盟店为锅圈贡献的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分别为29.1亿元、37.28亿元、64.77亿元、18.2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8.2%、94.2%、90.3%、87.6%。
对于近期计划,锅圈将继续扩店,预计门店总数将增加到9978家。锅圈表示,正在扩张的门店网络及经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将进一步产生经济规模,预计可支持收入持续增长。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锅圈前一次上市受挫,主要与此前经营状况有密切关系。前两年一直都在亏损,虽然在2022年实现盈利,但一次盈利并不一定能在资本市场讲好故事。这几年资本市场都在降温,尽管亏损的企业可以在港股上市,但市场定价、市值不会太好。而锅圈将盈利状况延续到今年前四月则说明势头稳定,相对来说这次上市时机是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今年情况看,是受外出餐饮冲击最大的时间段,锅圈营收依旧稳定,且保持盈利,证明“在家吃饭”这一需求并非依赖非常态红利,在市场状态不再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在家吃饭”场景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锅圈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资本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定位。锅圈通过在社区开设小店的方式,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此外,锅圈还提供了一系列与火锅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多元化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锅圈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江瀚告诉坤舆商业观察。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锅圈此次能顺利通过上市聆讯,跟今年持续盈利的表现有关,但否能长久还要看它的竞争力,即现有商业模式带来的产品供应的性价比。如果锅圈的食材体系确实比其他渠道有保证,价格又有明显的优势,那么消费者会持续的选择,同时加盟者也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老生常谈的问题仍待解决
其实,关于锅圈的利与弊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招股书里的风险因素中也提到:市场的变化有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口味及饮食变化,疫情过后还能否维持收入的持续增长,规模扩大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声誉影响,及加盟商的运营表现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等。
锅圈表示,2020-2022年,在家吃饭市场的激增为公司收入的增长做出贡献,锅圈线上渠道的日均订单从2020年的6193份增加至2022年68831份。而疫情过后,锅圈日后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相同的收入增长。
张毅指出,随着疫情的结束,人们“在家吃”的消费习惯有可能会被打破,外出旅行、社交+吃饭的场景会大大增加,这对锅圈是一个挑战,因此今后还需要在商品设计以及商业模式上下功夫。
目前,锅圈所处的预制菜尤其是火锅预制菜赛道竞争激烈,各大火锅连锁店、线下超市以及电商平台都在不断发力,这种形势下,锅圈压力依然不小。
赖阳指出,锅圈还需更多的研发投入,因为从开店成本到采购规模到供应链运营,除了锅圈在优化外,竞争对手也在优化,那优势何在?
再看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食品安全、库存、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风险,这些都让锅圈的护城河并不稳固。
据黑猫投诉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0日,锅圈的投诉量共有163起,投诉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客服态度、虚假宣传等问题。
另一方面,锅圈关店的数量也在增加。2020-2022年,已关闭的加盟店数量分別为28家、194家及279家,分別占加盟店总数的0.7%、2.8%及3%。2023年前4个月,关闭的加盟店数量达132家,占加盟店总数的1.3%。锅圈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无法保证在未来维持门店网络或成功实行扩张计划。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锅圈在资本的加持下有些盲目扩张,其供应链体系并不完整,风险非常高,所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质疑。同时,锅圈关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也说明单店质量并不高。锅圈一直以来的扩张或许都是为了估值,但这是一个暂时性的行为,所以不看好锅圈未来的发展。
张毅则认为,加盟模式对于锅圈而言是个不二的选择,做供应链靠的就是加盟门店的规模效应,来实现经营的正常化和利润的获利空间。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内发挥消费者跟品牌的触点,加盟模式应该说是最快的方式,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思路。
但不管怎样,加盟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当一味追求规模而到了管理难以掌控的临界点时,反噬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赖阳表示,锅圈的绝大部分收入是从加盟商获得的,实现的盈利只是眼前的,但加盟商是否获得很好的回报,还是需要进一步考证。如果加盟商都确确实实盈利了,那么锅圈会更好的持久发展。如果加盟商的业绩出现亏损乃至关店,那么锅圈后续获取加盟收益的难度就会增强,甚至也会进入困境。
在赖阳看来,最关键的就是加盟商能不能挣钱。对加盟商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不能对加盟商有很好的监管的措施,加盟商做出损害品牌形象的行为,那么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会迅速的降低。如果后继乏力的话,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