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丨被戏称“江浙沪唯一D级”,南通旅游怎么了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23-10-14 07:0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有关南通是“江浙沪唯一D级”旅游城市的讨论近来持续发酵。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一张“江浙沪旅游等级榜单”在社交媒体热传,其中,南京、苏州、扬州和杭州为S级,其余多个城市分别位列A、B、C级别不等,南通是唯一的D级,也就是榜单中的最低等级。

10月11日,南通市文广旅局官方抖音号“南通文旅”在评论区回复网友称,“野榜而已,大家娱乐一下即可”。不过,仍有大量网友,尤其是南通本地网友发声称,虽然所谓的D级并非由官方评出,但就感受而言,南通旅游在江浙沪地区表现确实一般,“一份客观的野榜同样值得重视”。

平心而论,南通旅游究竟能不能打?有学者认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南通并不缺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旅游产品单一,体验型、参与型休闲旅游产品相对较少等等,都是南通当下不得不去正视的问题。

2023年10月11日,江苏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军山绿野向日葵花海迎来最佳观赏季,吸引了众多游人赏花拍照。视觉中国 图

南通旅游遭群嘲:“江浙沪唯一D级”,夜市卖试卷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和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被誉为“江海明珠”。2022年,南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万亿元,是江苏经济总量“第四城”。

但和经济总量不太匹配的是,南通旅游之无趣屡遭吐槽。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上述榜单就在社交媒体流传开来。这份榜单并没有引起南通网友和外地网友的网络骂战,相反,正是南通本地网友的不断自嘲,引发了外地网友的欢乐围观。

不少网友表示,“作为本地人,感觉这份榜单还是客观的。”“D级是这份榜单的下限,而不是南通旅游的下限。”“希望可以正视一下问题,好好开发开发。”“苏通大桥都被列为景点了,可以想象一下南通旅游的大概情况。”

还有网友称,“要知道我们的夜市上可是有卖试卷的,太炸裂了。”另有网友接茬称,“可怕的不是夜市卖试卷,而是居然还都卖完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据“南通发布”官方抖音号今年5月发布的视频,当地夜市赫然出现一个“试卷摊”,摊位上摆满了《江苏高考模拟试卷汇总》、《2023考前冲刺卷》等教辅材料。有网友对此调侃道,“文旅局既然不行,那就换教育局上。”

客观而言,南通旅游资源究竟如何?

事实上,就旅游数据而言,南通并非人们口中的“D级”。

据南通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622.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53亿元。同期,淮安市接待游客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9亿元;连云港市接待游客6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88亿元;镇江市接待游客53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8亿元。

看起来,南通和淮安、连云港等省内旅游“第二梯队”城市相比,游客数量不相上下,但考虑到南通常住人口超770万,而淮安、连云港常住人口均不足500万,镇江常住人口甚至只有321万,因此在游客量和常住人口的比例方面,南通较淮安等城市明显更低。更不用说,常住人口949万人的南京,中秋国庆迎客1618万人次;常住人口1291万人的苏州,游客数量更是高达1781万人次。

南通好玩吗?

就5A景区数量来看,江苏现有25家5A级景区,其中,苏南地区占一半以上,南通有1家,即位于市区的濠河风景区。4A级景区数量方面,南通有12家,而盐城、淮安和徐州都有接近20家。

而且,南通的5A级和4A级景区仍以自然景观和城市公园为主,濠河和狼山之外还有洲际绿博园、蔷园、水绘园、江淮文化园等等,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是南通目前为数不多的“流量型”景区。

2023年8月31日,江苏南通,当夜幕降临时,濠河风景区亮化工程大放异彩,十里濠河流光溢彩“不夜城”,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视觉中国 资料图

而就生态旅游来看,据江苏省文旅厅官网公布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江苏现有6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苏锡常三市包揽4家,长江以北的徐州和泰州也各有1家。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共39家,除了依然强势的苏南,盐城和徐州各有5家,扬州4家,宿迁2家,而南通只有1家,即狼山景区。

南通好吃吗?

在江苏,苏南地区有苏锡菜,南京有金陵菜,扬州和淮安是淮扬菜的代表,徐州、宿迁等地则兼具了苏菜和鲁菜之风味。以南通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本应以海鲜闻名,然而遗憾的是,江苏长期以来的强项是淡水养殖,比如小龙虾和大闸蟹,而非海水养殖。

农业农村部《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江苏水产品总产量达504.8万吨,养殖产品占比近九成,其中淡水养殖351.9万吨,海水养殖仅92.4万吨。相比之下,浙江海水养殖产量近150万吨,福建和山东两省更是高达550万吨左右。

另外,2022年浙江海洋捕捞产量达257.2万吨,福建和山东也都在150万吨以上,而江苏仅为41.2万吨。这就导致,一说到吃海鲜,人们往往会想到浙江舟山、山东青岛,却很少会一下子想到同处沿海的江苏南通、盐城等地。

其实,南通的名片也不少,但有的“不出片”,有的则难以转化或尚未转化为“旅游流量”。比如,南通被誉为“教育之乡”,基础教育闻名全国,但学校和教育局一般来说无法供普通游客参观;南通是“建筑之乡”,但这里更多指的是建筑产业,而非西班牙巴塞罗那、荷兰鹿特丹那样,拥有各式建筑风格、适合拍照打卡的“建筑之城”。

南通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数量众多,完全可以借此转化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但截至目前动作相对不多。反观北边的盐城,目前已打出“盐年益寿”康养品牌,频赴上海推介,并和上海地产集团联手打造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

南通还是“博物馆之城”,由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然而在流量方面,南通文博场馆并非顶尖。以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为例,江苏最热门的三大文博场馆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年5月,某知名旅行平台发布的江苏十大热门文博场馆名单中,也没有南通文博场馆上榜。

2022年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民和游客在黄金海滩风景区内的黄海滩涂上玩沙子、捡文蛤、拾贝壳,吹着湿润的海风赶海。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最令人扼腕的是,作为江海交汇地,南通拥有海岸线206公里,长江岸线218公里,“江海”原本该是南通最靓丽的风景线和最大卖点,但在此前一轮发展中,沿江沿海一度作为生产岸线,分布有诸多化工园区。尽管如今正向生态岸线转变,但南通江海特色旅游开发较晚已是不争事实。

南通理工学院的柴一等人在相关论文中提出,南通沿江沿海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吃海、看海”等传统项目上,功能比较单一,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体验型、参与型的项目相对缺乏。

这也是南通旅游的一个缩影。柴一等人总结道,南通现有景区景点普遍缺乏特色和亮点,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难以产生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南通在文旅资源方面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现有产品未能有效融合与凸显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难以对游客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致使国内游客对南通的旅游兴趣度始终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

滨江+滨海,或是南通旅游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

南通旅游该如何补短板?既然最鲜明的特色在“江海”,那么最大潜力或许也在“江海”。

对此,南通已定下目标和路径。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年4月印发的《南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南通将围绕“江风海韵近代首邑”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和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

南通将构建“一核、三带、五片区”的旅游格局。其中的“一核”是指主城区;“三带”即沿江、沿海和沿运河文化旅游休闲带;“五片区”中有三个片区,即临沪休闲片区、温泉养生片区和滨海度假片区都主要是和沿江、沿海旅游开发有关。不难发现,“江海特色”的打造和提升将是南通新一轮旅游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沿江带上,南通将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重点,串联起如皋长青沙、通州开沙岛、五山及滨江地区、南通开发区老洪港、苏锡通园区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园、海门沿江生态景观带、海永镇和启东启隆镇,培育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建成“面朝长江、鸟语花香”最美江岸线。

沿海带上,南通将以沿海生态和张謇盐垦文化资源为依托,推动启东圆陀角、长泰唐韵龙湾、吕四港镇,海门港,通州湾,如东小洋口、刘埠,海安老坝港整体联动、差异发展,激活海洋文化基因,重点推进通州湾十公里示范段等缤纷百里滨海特色风貌带建设,建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美海岸线。

具体文旅项目方面,南通将指导推动狼山(滨江)、圆陀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狼山、水绘园、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并新创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南通还提出要培育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体育休闲旅游、体育赛事、康养旅游、会展旅游、游艇旅游和高端邮轮休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当下,南通正在推动高铁、新机场以及过江通道建设,深度融入上海及苏南发展。可以肯定的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促进文化旅游等资源要素纷至沓来和文旅重大项目投资落户,形成新的经济活跃增长极。

机遇难得。南通旅游,再也等不起了。

    责任编辑:谢春雷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