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展览“六百年之巨匠”闭幕倒计时一个月|第六、七单元: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

2023-10-12 19: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年6月22日起,浦东美术馆重磅大展“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The Greats of Six Centuries: 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正式向观众开放。本次展期为6月22日至11月12日,目前距离闭展仅剩一个月!

目前浦东美术馆除该展览外,另有“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 1988-2023)”、“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徐冰:引力剧场”同期展出中。MAP按馆收费,一张门票即可纵享馆内所有展览,请观众朋友们合理安排时间到馆参观~

六百年之巨匠:

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

展期:2023.06.22 - 2023.11.12

展厅:2楼

展览八大空间精选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中跨越六个世纪的绘画珍品,集合70幅来自近70位艺术大师的宝贵真迹。作为浦东美术馆首个纯绘画展,“六百年之巨匠”展出作品均为第一次亮相中国,旨在为观众带来一场恢弘的艺术盛宴!

展览按照时间线索,展示了15世纪起至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仿佛一卷浓缩的西方绘画变迁史,这是提森收藏时间跨度之广所给我们带来的罕见观展体验,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仅需一场展览,使观众对从文艺复兴开始600年间的艺术发展进行一目了然的直观学习。无论是孩童艺术启蒙,还是艺术爱好者加深了解,以及专业人士研究探索,都将是绝佳的体验,相信大家都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展览的六、七两个空间, 一起欣赏20世纪欧洲的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绘画吧。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已经领略过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9世纪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出现,西方绘画如何从完全的写实逐渐融入艺术家们独立的表达。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当时间来到20世纪初,第一批表现主义团体——法国的“野兽派”以及德国的“桥社”出现。展览“六百年之巨匠”的第六空间将视角聚焦于表现主义。它摆脱了自然主义式的描绘,通过自由运用颜色和笔法来表现情感。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这一展厅中大家可以一览马蒂斯、康定斯基、诺尔德、基希纳和夏加尔等表现主义大师的画作,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20世纪欧洲的表现主义绘画世界。

《雪中的容克博登》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约1936至193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基希纳,德国表现主义团体“桥社”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

早期受梵高的影响,基希纳的画风更趋向于合成的二维风格,笔触厚重,色彩更加自主。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作品一直保持着表现主义的简化形式和随意生动的风格及色彩。

《雪中的容克博登》(局部)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约1936至193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基希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导致他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最终于 1915 年退伍,并移居瑞士小镇达沃斯。在那里,他恢复了风景画创作,作品中的场景越来越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达沃斯小镇近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幅作品描绘了冬日阿尔卑斯山的雪景画面,若是现在前往达沃斯还能看到类似的场景。而画面中未完成的厚厚的积雪表面,让学者们相信这是他的遗作之一。

《穆尔瑙:约翰尼斯街尽头》

瓦西里·康定斯基

190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难道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对象,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转而呈现纯粹的抽象吗?" ——瓦西里·康定斯基

对于康定斯基来说,抽象艺术通过色彩和形式来表达感情,而不是物体本身。

视频号:提森馆长导览《穆尔瑙:约翰尼斯街尽头》

这幅《穆尔瑙:约翰尼斯街尽头》色彩斑斓,呈现艺术家逐渐将真实街景简化为基础形状的风格演变。

《穆尔瑙:约翰尼斯街尽头》(局部)

瓦西里·康定斯基

190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这一阶段是其通往抽象之路的重要前奏,此时的康定斯基明显受到在巴黎看到的野兽派绘画影响。

《乡村圣母》

马克·夏加尔

1938至1942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马克·夏加尔,1887年出生于俄罗斯维捷布斯克。1940年时,夏加尔为逃离迫近法国的纳粹军队而短暂避居于普罗旺斯的小镇戈尔德,这幅宏大的作品便是开始创作于这一时期。

《乡村圣母》

马克·夏加尔

1938至1942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乡村圣母》描绘了怀抱圣子的圣母。身着新娘礼服的圣母以庞大的形象出现,漂浮在充满夏加尔风格独特的梦幻世界中,人物的原型便是夏加尔的妻子贝拉·罗森菲尔德。

《乡村圣母》

马克·夏加尔

1938至1942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3

圣母周围环绕着歌唱和与奏乐的天使,以及一头飞在空中拉小提琴的牛。画面中央浮现出一支巨大的蜡烛,尽管它几乎不能照亮任何东西,但似乎是希望的象征。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览的第七空间展示了20世纪的另一项伟大艺术运动: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布拉克于1907年前后创立。他们打破过去艺术家对于现实体积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使得图像空间的新维度得以产生,从而首次提出了艺术自主性的问题。它对形状的分析式拆解和重构,最终引向了抽象艺术的兴起。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这一空间中,我们能看到乔治·布拉克如何将公园场景元素提取并转化为几何结构的图形,也能看到费尔南·莱热如何通过圆盘等既定元素反映了现代生活的活力。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家如何通过立体主义的绘画手法表达情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圣丹尼斯卡里耶尔公园》

乔治·布拉克

1909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1909 年夏天,布拉克和毕加索同时在立体主义语言的发展上迈出了根本性的一步。

布拉克与毕加索在立体主义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立体主义为 20 世纪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圣丹尼斯卡里耶尔公园》

乔治·布拉克

1909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布拉克是一位性格沉默寡言的艺术家,做事有条不紊,将理性和平衡的宗旨贯穿生活。立体主义为他提供了一个系统,一种剖析、强化和复杂化现实的方式,这也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这幅《圣丹尼斯卡里耶尔公园》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某些元素,但都保留了平面感和几何结构。

《圆盘》

费尔南·莱热

191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费尔南·莱热,1881 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1900 年移居巴黎,从事建筑绘图员和摄影修图师的工作,目的是赚钱来支持自己的艺术培训。

1907 年,在莱热参观保罗·塞尚回顾展之后,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塞尚试图在二维表面上描绘三维形式,而不再依赖透视和明暗的绘画方式使莱热大受启发,而后,莱热开始研究和发展立体主义的视觉语言。

《圆盘》

费尔南·莱热

191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费尔南·莱热的一生和职业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在艺术中捕捉现代生活的活力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圆盘》(局部)

费尔南·莱热

1918年

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莱热在战后的几年中持续探索机械风格,以此来表现技术驱动的现代时代之下的动态节奏。《圆盘》便是战后初期,尽管能从画面中看到旗帜飘动和色彩的元素,但对于莱热而言这些画面并不为代表具体的现实场景。

原标题:《展览“六百年之巨匠”闭幕倒计时一个月!|第六、七单元: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