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我们谈论卓别林,是在谈论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3-10-11 18:3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在过去的100年里,大概没有一位电影人能够像查理·卓别林那样,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家喻户晓的文化偶像,并且获得不同年代观众的持续喜爱。10月11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对话:有关卓别林+电影《淘金记》”在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举行。

《淘金记》剧照

《淘金记》(The Gold Rush)是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编剧及主演的经典无声电影,于1925年公映。1942年,经过导演本人的再次剪辑并配音,该片还曾推出过72分钟的有声版。11日当天的对话结束后,有声版《淘金记》作为本届影展“卓别林电影回顾展”的首部影片做了现场放映。

正式放映前,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马可·穆勒、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执行院长魏晓军以及演员乔杉共话卓别林的多面人生和电影美学。

活动现场

马可·穆勒介绍说,自己就是看着卓别林的电影长大的。他特别点出卓别林是犹太人的身份,“他继承了舞台上犹太演员的优良传统。”谈及卓别林在世界上的影响,穆勒举例说,曾有美国机构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国家的人们不知道耶稣是谁,但都知道卓别林是谁。“实际上他们都知道‘流浪汉’是谁。我可以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去非洲参加电影活动,不管是法语语系或者英语语系的国家,很多电影院里还在放卓别林的电影。”除了做简要发言,穆勒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查理·卓别林,激进的流浪汉》,在对话环节的最后由翻译代为在现场诵读。

程波在发言时介绍了卓别林其人和作品同上海之间的渊源。“上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默片比较发达的时期,作为默片时代的电影大师,卓别林那时在上海就很有名气。虽然他本人1936年才第一次访问上海,而且只待了不到24小时,但他绝大多数的电影在中国的首映,当年都是放在上海。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后,第一批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19部美国电影,有13部是卓别林的电影。大家非常熟悉卓别林,多是因为默片,实际上卓别林也有四部非常有名的长片有声电影。从他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开始,为他配音的便是邱岳峰老师。”

《大独裁者》剧照

“提起卓别林,对我个人来说可能冒出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伟大’。”魏晓军介绍说,卓别林虽然是以表演、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但在幕后,他是集编剧、导演、作曲、剪辑、制片、发行,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电影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同样都十分明显。一般谈到喜剧,有时候都会注意避免流入一种比较低层次的噱头,但卓别林的电影不止于取悦观众,也更多关注人文,他的作品有社会性,里面更有批判性。在默片时代,美国喜剧电影学派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卓别林在这里面起了巨大的贡献作用。”

“从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起初卓别林是比较反对的。他认为自己的电影已经臻于完美,(肢体)语言的表达和美学观都已经建立起来,再让‘伟大的哑巴’去说话,纯属多此一举,并且对于他哑剧式的表演来说,对话也没有什么必要和价值。”魏晓军以电影《城市之光》中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和失明的卖花姑娘间的互动为例,指出卓别林在个人作品中其实是有声音意识的。“片中必须捕捉一种典型声音,就是关车门的声响。据说他在片场拍了300多条,可见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

《城市之光》剧照

沙丹认为,对影迷来讲最感兴趣的话题,其一就是卓别林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说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点,在卓别林电影的观念里,小人物往往到最后会超凡入圣,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打击,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观众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很多非常可笑的地方,笑完之后又觉得其间暗含悲凉。他是站在底层人们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的问题,这是概括卓别林电影非常重要的维度。反观中国当代电影,比如大鹏执导、出演的很多影片,像《保你平安》,也是一种普通人最后要超凡入圣的模式。很多人喜欢大鹏的电影,就在于他演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卓别林的精神。”

乔杉介绍说,作为影迷,卓别林在表演时丰富的肢体动作对自己日后的表演风格影响很大。“作为一名优秀的喜剧演员,首先你要有编创能力。可能有的演员、观众会觉得演喜剧很容易,逗人笑这事儿还不容易吗?其实不然,你是通过自己的表演和设计让观众体会到你的表达。对我们演员来说,看到卓别林大师一百年前拍的电影会觉得太厉害了。尤其是《淘金记》,他把人本能的很多东西推向了极致的表达。”

    责任编辑:程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