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庆“和谐共生”花坛:这些重要元素,解读“人与自然”
【中国绿发会讯】今年国庆节的北京,吸引游客目光的除了天安门广场设置的“祝福祖国”主题花坛外,恐怕还有在东单西北角设置的这座名为“和谐共生”的花坛了吧。这座花坛以“三北工程”绿色长城为主景,配以野马、麋鹿、白鹤、胡杨等典型物种,展现了我国生态治理的典范,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更寓意着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图源:网络)
“和谐共生”花坛的顶部高达8.5米,它如同一座绿色的壮丽长城,向世人传递出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庄严承诺。“三北工程”绿色长城是我国在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三北工程”融入花坛设计,凸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花坛内的典型物种也是“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体现。野马、麋鹿、白鹤和胡杨都是我国各地独特的生物资源,代表着不同地区的生态特色和保护成果。
这里特别需要介绍的是麋鹿。麋鹿的失而复得,堪为中国、也堪为国际保护动物的成功范例。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加之永定河水泛滥,致使当时北京南郊皇家猎苑中世界上仅有的200多头麋鹿种群在中国消失殆尽。1985年5月,随着中英邦交深化,英国乌邦寺庄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提出愿意将该庄园养护的38头麋鹿,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送还中国。为使麋鹿顺利重归故土并繁衍生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包尔汉、钱昌照等同志发起并成立中国麋鹿基金会,也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的前身。到1993年,最初重引回国的38头麋鹿,已繁育增长至200余头,并在湖北石首的长江故道首次成功野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麋鹿种群数量已达到了11,000多头,麋鹿完全实现了绝处逢生,麋鹿重引进项目已经成为世界物种重引进范例。花坛中这些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离开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生物多样性。将它们作为花坛的装饰元素,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和谐共生”花坛的设立,不仅是一次美丽景观的呈现,更是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一幅鸟语花香,万物和谐共生的画卷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打开。
这座“和谐共生”花坛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文/Pierre 审核/Sophia 编/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