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锐评 | 全球变暖如灰犀牛,提升“气候科学素养”为啥是关键?

2023-10-11 0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卢健 中国气象

新闻漫画: 作者/姜虹

不得不承认,从新闻传播视角来看,全球变暖,是一个颇为难做的科学议题。

一方面,它自带高关注度基本盘,走过路过起码都会看一眼;另一方面,百年尺度下的温升和变暖,客观上也使得它正被一些人视作一部仿佛永远无法完结的“超长连载”。

全球气温升高?新闻上天天能见到啊:地球刚刚经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天”,还有“最热的一周”“史上最热七月”,以及“今年或成人类有史以来最热一年”。极端事件频发?每年也都会发生啊。这瓜吃得,不够香啊。

一条条刷新着新闻,然后,午餐时间到,跳转到生活App,给自己选一份外卖。至于全球变暖,或许只存在于科学家公式和概率中的“那一刻”,不是还没来嘛,不急!

不过,看到很多人不急,科学家急了。毕竟,地球持续“发烧”,却没有“主动降温”的动力。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老师有个观点:科学家老担忧地球的“崩溃”,但其实真正受不了这种“崩溃”的,不是地球,而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在几十亿年的时间尺度上,气候和环境沧海桑田,地球上的物种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地球依然是宇宙中那颗无与伦比的美丽星球。所以,问题还是抛给了当前地球居民——21世纪的人类自己。

既在客观上受不了气候崩溃,又在主观上不甚在意,有些科学家对此表示不理解。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试着代入我们对待慢性病的态度,或许就容易理解了:这会儿我身体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再等一阵,说不定就啥事没有了。但从临床医学上,对普通人而言,由于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长,想要进行有效防控,恰恰是要花大力气的。只有患者真正理解并认同慢性病的防控特点,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增强自主管理意识及自我管理技能,才有可能获得较为优质的生活。

所以有人也把气候变化视作最大的灰犀牛事件。看似遥不可及,但待真正“眼见为实”,一切已无可换回。

对一些主要慢性病的防治来说,当前医学上已十分成熟,考验的正是患者的医学素养。如此,在全球变暖时代,真正考验我们的何尝不是人类这一群体的“气候科学素养”呢?

那么,怎么定义危机下的“气候科学素养”呢?

它并不是双耳不闻,也无需偏听偏信,你只需保持个体独立性,走进这个世界,主动去学习、思考,然后,生成属于你自己的判断。至于最后如何行动,每个个体或许有不同的选择,但那一刻,无论你迈出哪一步,都是依据自我相对成熟的科学认知而决定。让普通个体具备气候科学素养,得承认,这要花一定精力。但就像我们对待关乎自己幸福的慢性病,在攸关全人类福祉的如此大的命题下,我们必须迈出这一步。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卢健

原标题:《锐评 | 全球变暖如灰犀牛,提升“气候科学素养”为啥是关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