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AI来敲门,国漫产业喜忧参半

2023-10-11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文|宝珠

今年年初开始,“漫画作者使用AI软件”“尾部配音演员完全被AI替代”“游戏外包公司无项目”“腾讯视频发布纯AI制作PV”的新闻不停地扩散开来。

时至今日,无论规模大小,几乎所有漫画、动画、游戏公司都卷入了这场浪潮,即使是最守旧的从业者,也无法否认时代的变革难以避免。一时间,似乎唯一的选择不是坚守过时的模式,而是积极追求机会,跃上崭新的舞台,迎合AI这股浪潮。

但对于国漫产业来说,新的技术真的没有隐患吗?

配音:

没人划水了,也没几个真人了

年初由科大讯飞发布的人工智能制作的短片《雨水》,被认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这引发了配音演员们对行业前景的担忧。

的确,AI在配音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种技术上。

一是语音转换(Voice Conversion,vc)技术,这种技术允许AI在不改变配音内容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音色、音调、语言等属性将文字内容转化为音频内容,但无法实现多人互动和情感表达。这一技术更类似于朗读,适用于需要保留原有内容,只需要改变声音特征的情况。

二是文字转语音(Text to Speech,TTS)技术,TTS技术能够将输入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带有互动性的语音。近年来,TTS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情感表达,使AI配音更具“人情味”,不再呈现出冷冰冰的机械感。

“头部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少,腰部配音演员次之,尾部配音演员已经开始大范围失业,一些小型配音公司、工作室甚至已经注销了。”上海某配音公司负责人灼阳告诉骨朵,AI配音技术的崭露头角,已经在配音圈引发了一场地震。

配音员们需要通过极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声音的独特性。但由于受限于画面和文案,他们又很难完全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此很多人会认为配音员的声音过于符号化,表现形式过于理性和呆板。

而AI配音软件则与之不同,它们的功能强大,可以轻松地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模仿不同样本的声音,从而实现“配音自由”。甚至在当下,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AI配音软件通过持续学习不同情感的声音来不断改进,已经实现了情感表达。只是与真人配音演员相比,在一些情绪的细微处有逊色和不足。

图片为某配音演员致敬《长安三万里》

为《将进酒》配音的短片

“用人和AI 竞争,太不公平了。”配音演员们除了在精进技术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次的配音工作中也需要调动情感、酝酿情绪,因此会消耗他们大量的体力。

但AI配音软件则不同,它们只需要在系统中寻找类似的声音资料,再按照输入的角色信息和对标作品,在十几秒内就能够完成一部作品配音,甚至还能提供不同的音色和表达方式。

“成本问题是一些动态漫画、动画、有声小说选择AI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经济成本。配音演员需要一系列完善的配音配套设施和场地才能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公司的经济成本。“对于腰部以下项目来说,配音演员、场地和剪辑的成本过高,会让项目无法运作,因此他们会选择不需要场地、不需要剪辑的AI配音软件。”

另一方面则是时间成本。“腰部以下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实效性、短平快的内容,一个AI配音软件可以极大地缩短制作周期,从而让公司快速回笼资金。”

“AI能够代替一部分配音演员,但一定不能代替全部的配音演员。”灼阳认为,当前AI配音软件虽然比真人演员价格低、效率高,但对于那些对配音有着高精细要求的大型项目来说,真人配音演员永远是第一选择。

“人的情绪有一部分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的,或许在未来,一些微小项目、微小角色可以使用AI配音软件来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但主角和头部项目还是需要优质的配音演员来进行配音。”

正如灼阳所说,目前一些游戏开发商在游戏的早期开发阶段,会使用AI配音技术来快速生成临时音频或测试场景,但真人配音演员的表演对于游戏叙事,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总体而言,AI配音软件对配音产业虽然对头部或优质配音演员来说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但当前配音市场上,大量尾部配音演员已经被价格更加低廉、高效的AI配音软件所代替。

漫画:

用还是不用,这是个问题

与配音行业不同,一些漫画作者已经开始将AI应用到作品当中了。“目前有一些作者会购买一些AI生成的场景,用作漫画背景。”

某漫画平台编辑林晨(化名)告诉骨朵,当下漫画平台对漫画更新速度很有要求,因此许多漫画作者没有大量的时间将漫画中的场景、配角精雕细琢,所以会选择在一些AI绘画软件上购买场景。

林晨认为,AI绘画软件在漫画创作领域的应用,可以为漫画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和效率。

一是基础工作的自动化。AI绘画软件可以用于如背景绘制、颜色填充和线条修正等基础工作,这有助于漫画作者节省时间和精力,集中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从而实现剧情的丰富、精彩。

二是角色设计和生成。一些AI绘画软件可以协助漫画作者设计新的角色或生成不同样式的角色,漫画作者可以从这些资源中获得更多灵感,从而实现作品的多样性。

同时,AI绘画软件还可以加速漫画的制作过程,使漫画作者能够更快地完成作品,从而提高产量。

总之AI在漫画创作中有潜在的益处,它可以为漫画作者提供更多工具和资源,以拓展他们的创作自由度和效率。这一领域的发展无疑将为漫画界带来革新。

但在创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漫画作者的艺术眼光,来确保最终作品具有独特性和情感共鸣。AI绘画软件可以成为有用的辅助工具,但最终的创作决策取决于漫画作者的创意和审美观。

除了那些已经尝到AI绘画软件甜头的漫画作者,也有一部分漫画作者对AI绘画软件持有反对意见。

一年前,韩国著名的漫画家和插画家金政基不幸离世。他曾为漫威绘制过《漫威英雄大乱斗》等作品,因绘画无需底稿便直接创作出复杂而庞大的场景,被称为“人肉打印机”。

尽管在当今社会,电脑绘画技术非常流行,但金政基一直坚守传统的手绘方式。他认为通过手工创作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独特风格。他曾表示,尽管有时间学习电脑绘画,但他也担心过度依赖电脑可能会使作品失去个性,变得过于标准化。

然而,金政基去世后的第四天,一位热衷于程序生成和AI艺术的推特用户@BG_5you便将金政基的作品输入到AI模型Stable Diffusion中,试图模仿金政基的绘画风格。一位漫画家@Dave Scheidt甚至称其为“秃鹫”,批评他缺乏原创才能。

而@BG_5you则回应称,AI生成的艺术再完美,也无法替代艺术家的思想和绘画技巧,这只是一种探索艺术家风格的新方式。

图片为金政基作品

时至今日,关于这一事件引发的讨论仍未休止,一些人认为AI生成的艺术是对艺术家作品的盗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艺术的一种演化方式。

“很多人不能接受金政基被复刻,也是基于道德层面,但对于漫画作者来说,AI绘画软件的兴起带来的版权问题才是核心。”

林晨告诉骨朵,AI绘画软件要想生成漫画作品,必然要吸纳大量已经面世的作品,这在法律层面来讲存在一定的侵权问题。

虽然漫画作者在创作漫画时也会通过观看不同题材、类型、品类的作品激发灵感,但他们的产出属于新的内容,所以在版权方面的法律纠纷并不常见。

但当前AI绘画软件所生成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换汤不换药”,并且在道德层面来看,AI并未付出像人类一样的“劳动”,在版权上的纠纷也就更敏感。

这一问题,美国版权局给出了答案。今年3月16日,美国版权局宣布AI自动生成的作品不受版权法保护。

AI绘画软件的崛起带来了技术和人员的革新,同时也引发了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争议。漫画作者和AI绘画软件的“较量”,还将继续。

动画:

“编、绘、配”一体化生成,动画公司何去何从?

与只是创作者们在大量使用AI绘画软件提高效率的漫画产业不同,国产动画产业的资本方已经着手于AI软件的开发。

今年8月,腾讯视频公开发布了国内首部人工智能创作的名为《魔游纪人工智能辅助篇》的预告片,负责人表示该PV全部由AI动画软件制作而成。目前,腾讯视频还在开发一款可以生产动画内容的AI动画软件,以解决动画产业的产能问题。

“AI技术的迭代是以天为单位的。”某数字技术负责人沈成(化名)告诉骨朵,他所在的公司是目前研发动作捕捉设备的头部公司,每次升级产品都会给行业带来新的震动。但AI技术的更新速度之快,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业务。

“以前是我们把设备售卖或租赁给各个动画公司,一些设备需要软件更新,我们收取费用,但现在很多公司不仅不需要更新软件,甚至不再购买或租用动补技术了。”

沈成表示,这些公司不再投入动作捕捉设备的一方面原因是通过AI动画软件可以生产一部分动画资产,从而减少动画制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前一些AI动画软件可以通过输入和学习的方式,进行剧本创作、动画创作、配音创作,从而彻底实现“解放双手”。

据沈成介绍,目前AI生成动画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根据参考视频进行风格迁移生成动画内容”,二是“输入文本生成动画内容”,三是“根据图片生成动画内容”。

骨朵发现“根据参考视频进行风格迁移生成动画内容”的软件包括Runway Gen-1、Stable Diffusion + EbSynth、Rerender,和Warpfusion。这些软件目前可以通过改变原视频的风格、色彩,生成新的动画内容,但不具备故事性。同时,这些软件并不具备稳定的AI风格。要想实现稳定的AI风格迁移,就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软件。因此,它们只适用于短片动画。

而“输入文本生成动画内容”的软件包括Disco Diffusion和Stable Diffusion Deforum,这两个软件可以通过输入文本生成动画作品,完成动画内容的批量生产,同时可以将同一文本进行不同的画风、风格的演绎。

“根据图片生成动画内容”又包含“肖像生成”和“静态图生成”。当前“肖像生成”使用的主流软件包括D-ID、Movio、Artflow,“静态图生成”使用的主流软件包括Pika Labs和 Gen-2。

由于“根据图片生成动画内容”技术只能实现单张图像输入,所以在故事上,甚至不如“根据参考视频进行风格迁移生成动画内容”的方式更加具有戏剧性。

“虽然目前只对我们这种大型设备公司产生影响,但随着AI生成动画软件的发展,在未来许多动画岗位的人会被AI替代。”

沈成对AI的扩张并不乐观,他认为3D动画一直是重资产(3D动画中包括角色建模、场景建模在内的数字资产),如果AI 持续发展下去,最先淘汰的就是特效、动捕、原画公司。

的确,不论是AI配音软件、AI绘画软件或是AI动画软件,发展势头都很迅猛,似乎已经势不可挡。生成式AI已经在角色设计、场景生成、声音合成、故事创作等方面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将以怎样的速度和深度融入国漫项目制作的各个环节,而从业者们又该怎样应对与技术革新如影随形的人力危机。

使用AI也许是在与虎谋皮,但只有不断适应并利用AI技术,以保持竞争力和创新性,才能在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中占据主导。

相信在未来,AI与国漫产业的结合将持续深入,变革、机遇和危险始终共存。

原标题:《当AI来敲门,国漫产业喜忧参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