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西子热议背后,究竟什么才算“国货”?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周燕玲
2023-10-11 08: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这两天,知名主播直播间的货品清单上开始备注货品的产地国。

一个商品怎样才算“国货”?这个问题最近又掀起风波。

9月,知名主播李佳琦在售卖“花西子”眉笔时的言论引起争议,“花西子”也被顶上风口浪尖。花西子官方做出回应并强调其“国货”身份。

但很快,有声音表示花西子产品在打造民族品牌形象的同时,旗下部分产品生产厂家实为外企。如花西子平衡粉底液生产厂家为上海东色日化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花西子客服对此回应称,所有产品的生产制造地均在国内。

但生产厂商为外企似乎仍为花西子的“国货”身份带来一些质疑。

该事件带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分工合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是“国货”?如何衡量一个产品是否是“国产”的?

此次国货争议的焦点在于品牌方是内资企业,而部分产品的生产方为外资企业。那么,该以品牌方还是生产方的总部所属国家,来判定产品的产地呢?

品牌方与生产方的合作,在制造业中并不少见。比如OEM模式下,生产方只负责生产,其他环节(品牌、研发设计、销售、售后等)都由品牌方完成。

苹果手机是典型的OEM模式下的产品,即品牌方美国苹果公司拥有品牌和设计权,而富士康为主的代工厂只负责生产。在美国公司拥有苹果手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即便是富士康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无论是大众还是官方,都会认为苹果手机是美国产品,而并非中国国货。

服务业企业也有类似情况。如英国品牌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在中国的机构德勤中国,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资本股份都已完成本土化,没有任何的“外资”成分,但因外国品牌方总部仍拥有知识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导权,在国内仍被视为“外企”。

从上述案例看,当人们面对一个有存在感的“大品牌”,就算它是在国内生产产品或者在国内提供服务,人们依旧会根据品牌总部所在的国家,来主观感知它是外国产品、外资企业。

不过,政策文件中对“国产”与进口的定义,与人们的主观感知有所不同,并非按照品牌方所属国家来界定。

据2006年《关于调整外商投资项目购买国产设备退税政策范围的通知》的表述,“国产设备”限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强调地是产品的产地。

还有2008年出台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对进口产品定义为: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2021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政府采购依法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这也透露出淡化企业品牌“出身”,强调产地的倾向。

这或是花西子受到国货质疑时,强调“产品的生产制造地均在国内”的用意所在。

“国货”的争议并非只存在人们对网络话题的讨论中。有关“国产定义”的困惑,在产业界一直存在。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调研外企中发现,尽管一些文件明确了国产定义,但相关实践中还存模糊之处。部分外企表示,即便产品是在国内生产,也不一定就被认定为国产产品,“大部分可能是算国产,但无法确定”、“有时要看品牌是不是外资”。

在实践中,如何界定国产,比如是按产地还是按核心专利所在国,是以企业性质还是按投资比例,目前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间还有较大差异。

当下,一些外企转向本土化发展,但困于其产品是否为“国产”的界定。同样,内资企业频打“国货”牌,却在全球产业链合作的现实下有“翻车”之虞。

有咨询企业表示,为外企提供“国产化”方案已成为重要业务之一,并认为“国产定义确实很复杂”。对此,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就提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中国境内生产’的具体标准”。

现代产业分工复杂多样,过去数十年频繁、紧密的跨国、跨地域合作,已将来自全球的各种要素(资金、智力、人力、原料等)糅合在一起。比如,一些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设备是否为“国货”,甚至需要按各组件分辨是否为国产,并通过一套权重公式体系计算“国产化率”。比如中国大飞机C919,国产化率就为60%左右。

发展“国货”,并非意味着要将国货从这一蛛网般连接交错的协作网络中剥离出来,而应专注增强自身竞争力,努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占据更强的位置。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