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未来讲堂丨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2023-10-10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词作者:苏轼

撰稿:陈才智

诵读赏析:王宇红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点击收看·

【赏析】

此词状景生动,造语清新,色彩清丽,境界开阔,在生动的画面中,寄寓着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关于词牌名,人们多认为源自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西施的故事,所谓浣溪沙就是“浣纱溪”,本意即为吟咏西施浣纱的溪水,逐渐扩展到闺情、相思、隐逸、羁旅等题材。其风格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婉转含蓄。《浣溪沙》词牌还有许多别名,比如《满院春》《醉木犀》《广寒枝》《试香罗》等。

这首词作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时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经泗州(今安徽泗县),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前小序说:“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刘倩叔即刘士彦,时任泗州守。南山,即都梁山,因山出都梁香故名,在泗州南郊风景区,景色清旷,米芾称该山为淮北第一山。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细雨斜风作晓寒”,取自唐人韦庄《题貂黄岭官军》的诗句“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晓寒”二字,双关着实景与节令。第二句“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出由雨转晴、自晨及午带来的景物变化: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晴滩,指的是南山附近的七里滩。“淡”和“疏”,与上一句的“细”与“斜”,都熨帖地道出了初春柔和清淡的色彩。“媚”字,指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动感地传递出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第三句“入淮清洛渐漫漫”,寄兴遥深,一结甚远。“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由近至远,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一片浩茫无涯了。

下片转写游览时的清茶野餐。“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抓住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具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是指煎茶时水面上浮现的白色泡沫。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形象鲜明,只是比喻,并无夸张。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菜蔬。旧俗立春时,用鲜嫩春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称为“春盘”。这两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同时道出东坡与友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畅适,共享的清雅意趣和欢快心情,自然浑成地结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慨来。

全篇状景生动,造语清新,色彩清丽,境界开阔,在生动的画面中,寄寓着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尤其是结尾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出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还有清丽的诗味与理趣,令人回味不已。

撰稿:陈才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

诵读赏析:王宇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出版专著《朗读技巧》《幽默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等。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

支持单位

国家京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

支持媒体

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视听、央视频、云听、听听FM、阿基米德等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疆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辽宁广播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等

原标题:《未来讲堂丨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