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开幕到闭幕!在现场,他们用这三个“最”守护亚运会
良渚之光交映秋分,风雅钱塘尽展眼前,荷桂共生浪漫唯美,数实融合点燃火炬,高能瞬间值得铭记……从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到10月8日晚的告别时刻,16天的亚运会留下太多的惊艳瞬间。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这些瞬间的时候,有一群人在场馆外的各个角落守护着。为了全力以赴保障亚运会,应急通信局成立了大网保障和视讯保障两支突击队,14名保障队员、2辆应急基站车和5辆卫星通信车从8月28日起陆续向杭州进军,保障开闭幕式和比赛期间的通信网络。
此外,在亚运会举办期间,应急局重点保障26条涉及亚运会相关业务电路、99根重要光缆,严格落实“一日双巡”工作要求。随着亚运圣火缓缓熄灭,应急通信局也成功为杭州亚运会保驾护航。
最“姗姗来迟”的任务
相较于杭州奥体中心的人潮涌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外的卫星场站略显安静。应急局转播人员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这场体坛盛宴,让开幕式上每一帧精美的画面、每一个激动的时刻传向全球。
接到任务一小时内出发
此次在应急局参与的亚运会保障任务中,开幕式保障任务“姗姗来迟”,直到9月20日中午,受亚运会主播机构央视委托,才确定应急局为亚运会开幕式提供转播服务。在接到任务后一个小时不到,一辆卫星通信车载着转播设备,从上海莘庄卫星地球站驶出,转播人员沈敏和吴伟就在这辆车上,他们将执行开幕式转播保障任务。
两个多小时后,转播车到达杭州,在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先期到达的集团高级专家、负责时政新闻转播的视讯保障突击队队长盛亮前来协助他们进行准备工作。但是天公不作美,时大时小的雨经常光临,“雨如果太大我们就暂停工作,避一下雨。”沈敏说,大概用了一个小时,完成了准备工作。
9月22日,进行用户测试,虽然15:00才开始,但两人早上就来到现场,进行设备上电、检查等。开通链路、接收信号、传输内容,当客户通过卫星清晰地接收到声音和图像,意味着此次测试成功了。
每一秒钟都很重要
9月23日,浸在蒙蒙细雨中的杭州迎来了开幕式的日子。
早上9点,沈敏和吴伟先后来到工作现场,进行最后的检查。考虑到要值守到将近半夜,沈敏带了饼干、面包等干粮。
在上海,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浩坐镇天钥桥路监控中心,指挥开幕式保障工作。副局长赵昶从9月16日起就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守,确保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时,天放晴了,璀璨灯光点亮杭州的夜空,“我们高度紧张,进入了备战状态,水也不喝一口。”沈敏说,19:30,他们根据要求开始上星,监测转播。
在卫星转播车内不到5平方米的操作区域,沈敏和吴伟在操作台前监视着屏幕以及各种数据。领导人入场、升国旗奏唱国歌、运动员入场……小小的工作区域安静着、沸腾着,他们从监视器中领略开幕式的美。
当主火炬被点燃,开幕式进入到高潮,沈敏和吴伟在屏幕前坐了2个多小时了,直到22:00之后开幕式结束,他们才揉揉眼睛,到车外放松一下。夜晚,气温不到25度,吴伟穿上了当天刚买的外套。
离开时,已经23:00了,叫不到车的他们走了半个小时回到酒店,一路上畅谈着开幕式上的精彩。
10月6日,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沈敏和盛亮再次奔赴杭州,为保障亚运会闭幕式转播进行准备。
最强悍的“待机时间”
伴随着亚运会的开幕以及赛事的白热化,一条条和亚运会相关的时政新闻传送到千家万户。9月22日至24日,由盛亮带领的视讯转播团队日夜坚守,4辆卫星通信车完成了77个小时的转播上星传输时间,确保重要时政新闻传送。
在树荫中寻觅最佳位置
在亚运会开始前一周,盛亮和团队成员就从上海出发了。此行,他们要完成时政新闻的视频传送保障。团队成员分两组,每组2人,分别驻守在两个地点。
9月17日和18日,大家忙着准备工作。盛亮和保障人员吴维负责的点位“先天条件”不好,“这里是一个宾馆,大树非常多,对星不太方便。”盛亮说。
在茂密的树荫下,大家寻找着对星的最佳位置,庞大的卫星通信车以10厘米或20厘米的距离慢慢移动,不断调整方向。每次车辆调整好位置,不仅需要重新测试,还要和卫星公司再次进行测试,确保对星达到最佳效果。
两个点位各停放着两辆不同型号的卫星通信车,C频段卫星通信车和KU频段卫星通信车,要对不同的卫星,因此并不是一辆车对好了,另一辆车就可以“照葫芦画瓢”,“还要考虑车停放在规定区域,给其他车腾出空间。”盛亮说。
如果没有遮挡物,一般对星只要10分钟左右,而这次却用了2个小时。最终,卫星通信车从两棵树留出的一小片月牙形的空隙中,找到了最好的对星位置。
18个小时坚守现场
时政新闻视频传送时间较为随机,用盛亮的话说,就是“什么时候有视频过来,什么时候就要传送”。
开幕式当天,和各国领导人以及亚运会相关的时政新闻非常多,10:00开始传送,盛亮和吴维8:30就赶到点位,确保信号正常,这一天也是极为忙碌的一天,不到10平方米的卫星通信车工作区域里经常挤满了来取视频素材的人。
各个比赛场馆的视频信号都汇集到卫星转播车,通过解码后,让中央台工作人员选择他们所需要的视频素材并进行编辑,最后的成品还得由卫星转播车传输到北京。
9月23日22:00,开幕式接近尾声,但盛亮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相反更加忙碌,越来越多的视频涌过来,所有的视频都要在第一时间传送出去。直至9月24日凌晨2点,视频传送工作才告一段落,此时,盛亮和吴维在现场待了将近18个小时。
由于9月24日10:00还要继续进行视频传送,盛亮和吴维回到酒店休息了没几个小时,又在8:30出现在了现场,开始视频传送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不出现差池。
最漫长的现场驻守
8月28日,隆重的杭州亚运会应急通信服务保障出征仪式在莘庄卫星地球站举行,拉开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为期41天的杭州亚运会通信保障序幕。那天,就有保障队员奔赴杭州,一直要驻守到亚运会结束。
第一批奔赴现场
亚运会期间,各国代表团、各地观众相聚杭州,顺畅的网络可以让他们第一时间分享现场的喜悦。
薛黎冰,是应急局此次派出的大网保障人员之一,也是8月28日第一批奔赴杭州的队员之一,和他一起的还有刘任贵。“我们的停车点位在主媒体中心外,考虑到越临近开幕,管控就会越严格,所以我们提前入场。”薛黎冰说。
在主媒体中心区域,薛黎冰和刘任贵主要负责进行视频推流,也就是利用应急基站车车顶上的摄像头对主媒体中心外的车辆出入口进行实时监控。9月18日和19日两天,薛黎冰和刘任贵对车辆进行了上电和设备调试,并开启了摄像头,摄像头所拍摄到的场景就会回传到应急局的推流平台上。
每天的8:30—19:00,薛黎冰和刘任贵轮流到现场值守,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他们住在距离现场7公里开外的宾馆,由于交通管制,打车不能直达目的地,下车后总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
时阴时雨时冷时热的天气让薛黎冰前几天得了感冒,不断咳嗽,但他依旧坚持在现场值守。
每天最早开始最晚结束
除了薛黎冰和刘任贵,另外两位大网保障人员陈聪和赵世坤在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进行大网保障。9月6日,应急基站车先行到杭州停靠在指定点位,9月13日,陈聪和赵世坤来到现场开始保障工作。
9月14日,按照计划要开通应急基站车,但过程并不顺利,接电、传输、展开基站、调通设备、基站入网……两位保障队员按照步骤操作,但是由于杭州核心网的光纤线路没有调通,拉长了作业时间。那天,从9:00一直到18:00,最终开通了应急基站车,信号覆盖综合训练馆附近2公里的范围。
虽然综合训练馆并不像其他比赛场馆那样,运动员和观众比较多,但每天,陈聪和赵世坤轮流到岗值守,从7:30—23:30,整整16个小时。“保障时间是跟着比赛来的,从最早开始的比赛开始到当天最后一场比赛结束。”陈聪说。
为了按时到岗,陈聪和赵世坤早上7点就要从宾馆出发,巡视设备、桅杆、电源线、监测数据,一般回到宾馆要零点之后。由于每天坐在车里的时间较长,每次收工时,两人都觉得肩颈有点酸痛。
此次亚运会恰逢中秋国庆“合体”,应急局大网保障人员在现场度过了双节。
亚运会上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突破自我。而于无声处,应急局保障人员支撑起的一张“硬核”通信网络一直默默陪伴着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展示着一场精彩的“中国式保障”,他们也在用奉献成就另一种精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