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速戳!中国渔民“摸鱼”爱用好物

2023-10-10 1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双节过后,早已结束休渔期的中国渔民正处于繁忙秋捕期,码头上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渔船,渔网渔具便是渔民手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了。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渔民都是如何捕鱼作业的。

▎渔民上班摸鱼爱用哪种网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渔具已渐趋现代化。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目前我国渔业作业类型主要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张网、钓具、其他渔具等6种。其中,我国登记在册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中以刺网为主导作业方式的数量最多,2022年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拥有量(下文及图中简称“海洋渔船”)一半以上。其次是拖网和钓具,约占全国海洋渔船总量的25.6%。随着双控政策的落实和深入,10年来,我国海洋渔船总量缩减近18.7%

然而,每种渔具也有各自特点和适用场景,全国各地渔民在渔具使用上千差万别。摸鱼三十六计,让我们见招拆招,揭秘六种渔具的捕鱼之法。

▎摸鱼三十六计

@拖网:高效摸鱼but断子绝孙

拖网是操作方便、适用性较高的渔具之一,可摸鱼摸虾还能抓蟹。拖网渔船作业时,由渔船拖着渔网前进,将鱼虾等“兜”进去后收网。但绳索牵引和水流的作用会使网口收缩,大大降低捕捞效率,这时就需要想办法将网口撑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方法是由两条渔船一起牵引拖网,但这需要两条船密切配合,不够便捷。因此,人们往往使用桁杆或挡水板撑开网口,提高捕获量。此外,拖网的使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例如加装浮漂以捕捞中层鱼群,加装配重桁杆以下沉捕捞海底虾蟹[1]。

早在10-14世纪,欧洲就已经出现拖网捕捞。效率虽高,弊端也不少:底拖网所到之处“大小通吃,凡拖过必无生机”,常常导致过度捕捞。多项研究指出,底拖网捕捞不仅会加剧二氧化碳排放,而且严重威胁深海生物多样性[2]。

我国的拖网渔船规模相对较大,在全国各类作业方式渔船中总量排第二。其中,2022年末浙鲁辽三省拖网类海洋渔船数量约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2014年,农业部将双船单片多囊拖网列为禁用渔具,并规定单拖网、双拖网及底拖网网囊的网目内径不得小于40mm[3]。2017年,农业部鼓励各地双船底拖网等对海洋资源破坏比较严重的作业方式渔船更新改造成更加环保节能的资源友好型海洋渔船[4]。近10年拖网类海洋渔船数量有明显下降之势,降幅高达46.5%。

@围网:爱抓“上层鱼”

拖网虽然大小通吃,但唯独难抓上层鱼类,因为渔船拖着网经过时会使鱼群受惊散开,大大影响了捕捞效率。然而,这漏网之鱼遇上围网便再也难逃了。围网作业时会通过船上吊杆不断释放渔网,网口装有浮漂,下部有配重,将鱼围起来后就可以收网了。渔船灵活性越高,越能快速“兜圈子”将鱼围住。

围网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料表明,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捕捞总渔获量的20%-30%[5]。近十年来,我国的围网类海洋渔船数量总体而言变化较为平稳,2017年达到极值,随后波动下降。其中,2022年海南省的围网类海洋渔船总量为全国第一,占比达到34%。

@张网:我不动水动,鱼自来

张网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主要定置渔具[6]之一。最早在《世本》[7]中被提及:它的捕捞方式是让鱼顺着水流,自然地进入到网内进行捕捞,是一种对水流依赖性较强的作业方式,更有一种愿者上钩的意味。

国家农业部将张网划归为过渡渔具[8],需要逐步淘汰。2014年后张网类海洋渔船数量逐年下降,直至2021年下降大约59%。2022年山东省张网类海洋渔船总量占全国比例高达20%,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和福建省紧随其后。

@刺网:沾上我就别想跑

相比其他网具,刺网是等待鱼儿随着水流进入早已布好的“圈套”,让鱼儿被缠绕在网目上或者是被刺挂来达成捕获的目的一种方式[9]。

其中,流刺网应用范围最广,灵活性最高。根据所选网目大小可以筛选捕捞对象的大小和种类,还可通过叠加多重刺网提高捕捞效率。相较于流刺网,围刺网和拖刺网则默默无名,它们需在规模更大、鱼群数量更多的渔场作业。且需要多条渔船同时协作,生产成本较高[10]。

根据数据统计, 近十年刺网类海洋渔船总量变化不大,在2013年时达到最高峰后持续下降。其中,2022年广东省以约2.2万艘的刺网类海洋渔船总量高居全国首位。

@钓具:只钓我选中的鱼

钓鱼活动不仅是老少皆宜、备受青睐的休闲活动,也是渔业捕捞行业的重要生产力。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用骨角作钩制成原始钓具[11]。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钓具捕捞的应用范围也从岸边的竿钓、手钓走向了广阔大洋的规模化捕捞。

延绳钓便是常见方式之一,延绳钓所用的钓具在主干钓线上连接了多条支线,比传统的钓具拥有更多的鱼线和鱼钩,可实现批量捕捞[12]。延绳钓按照作业形式又可以分为漂流延绳钓和定置延绳钓两类,适用于捕捞不同水层、不同活动能力的物种。定置延绳钓主要用于捕捞底层鱼类或近底层鱼类;漂流延绳钓的作业范围较广,可囊括不同水层,通过调节鱼线,让鱼饵分布于不同深度的水体中,并拖动鱼线,让鱼饵"游起来",主要用于捕捞鳗鱼、金枪鱼等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大的物种[11,13]。

相比其他作业方式,资源相对友好的钓具是休渔期唯一被允许的作业方式,也是“双控”政策中鼓励渔船进行更新改造的方向之一。但近十年来,我国钓具类海洋渔船数量呈波动增长,涨幅并不明显。可见作业方式的选择,不单受政策和渔民意愿影响,也跟适合的作业区域与时段、适合捕捞的品种、技术传承的门槛等限制条件有关联,有一定的转换门槛与成本。

@其他渔具:花样百出捞鱼法

其他渔具包含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耙刺、笼壶七类。这些渔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传统,作业环境有限,多集中在潮滩、近海,生产规模较小,人力劳动强度较大。

近十年来,全国其他渔具海洋渔船数量逐渐减少。2022年共有7499艘,与2012年相比少了一万余艘。其他渔具海洋渔船数量较高的省份为粤闽琼三省,三省合计占全国总量的86%。

今天,小编只是介绍了我国现代渔业中使用量最多的六种渔具。然而我国水域辽阔,生产方式复杂,渔具差异大。还有更多渔具值得被了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和讨论。

参考资料:

[1]海鲜指南:海识 | 拖网、围网、延绳钓......竟然有这么多种捕捞方式!

https://mp.weixin.qq.com/s/PRRByGnWrzuhiRYb96tCow

[2]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2023):拖网捕鱼破坏海底贝类生态家园

https://mp.weixin.qq.com/s/sLxi4uQLJu3POjkguutRv

[3]中国政府网:哪些是禁止使用的网(渔)具?用禁用网(渔)具捕鱼的要受怎样的处罚?

http://gdshyzhzfzd.gd.gov.cn/hdjl/dwzsk/yyzfyyyygjgcjwt/content/post_4010266.html

[4]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管理细则的通知

http://www.moa.gov.cn/nybgb/2017/201711/201802/t20180201_6136247.htm

[5]渔文化传播:研究|海洋捕捞——围网作业

https://mp.weixin.qq.com/s/_z2gljiVVBzAfDThg78ffg

[6]百度百科:定置渔具捕捞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9A%E7%BD%AE%E6%B8%94%E5%85%B7%E6%8D%95%E6%8D%9E/3089607

[7]《中国大百科全书》:张网捕捞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85115&Type=bkzyb&SubID=7292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

http://www.yyj.moa.gov.cn/tzgg/201404/t20140402_6300664.htm

[9]快懂百科:刺网捕捞

https://www.baike.com/wikiid/1300054810317658574?prd=mobile&view_id=zzr3tv8hw1c00

[10]徐国强,李鹏飞,张洪亮等.基于渔获群落多样性指标的深水流刺网渔具作业性能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9(02):70-80.DOI:10.13984/j.cnki.cn37-1141.2019.02.010.

[1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钓捕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84388&SubID=72962

[1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延绳钓捕捞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84573&Type=bkzyb

[13]智渔:非遗延绳钓,是现代近岸捕捞的破局之钥吗

https://mp.weixin.qq.com/s/AwUfh4LAYZoNv-OAanbAkQ

[14]《2013-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作者|刘曦 张漩 何诗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