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书笔记之《河山传》:对贾平凹的赞叹和惋惜
在写下今天的读书笔记之前,先要夸赞一下《收获》杂志。我一直是它的铁杆粉丝。我一直认为,它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文学双月刊。理由是它有选择优秀作品的眼光和足够的文学作品资源,总是能让我第一时间读到最新的文学佳作。光今年,就看到了艾玛的长篇小说《观相山》,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还有迟子建的中篇小说《碾压甲骨的车轮》。今天要聊的这部《河山传》,则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新作。这些作品,不仅作者名字响当当,作品质量也极其优秀。一年花180元订一份《收获》杂志,显然很合算,情不自禁要为它做个广告。
贾平凹锐气依旧
贾平凹无疑是中国最顶尖的文学大家,已经有20部长篇小说问世,被人称为“劳模作家”。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依旧笔耕不辍。这部发表在《收获》杂志第5期上的《河山传》就很令我意外。
意外之一是贾平凹敢写。1978年以来的40多年,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却鲜有以此为背景的文学巨著。盖因当局者迷,当世者难以看清自己身处的时代。更多的人则因为各种原因,不敢直面这个时代,而选择更加保险和讨巧的访古、谈情、穿越、悬疑、科幻等等等等。但贾平凹却能在这样的潮流之下,坚持直面现实,直面时代,执着地描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芸芸众生。
意外之二是贾平凹在《河山传》中写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争议的两类人: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与贾平凹同为陕西作家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写改革开放30年,主角也是两个农民:一直奋斗在土地上的哥哥孙少安和走进城市打拼的弟弟孙少平。路遥笔下的孙家兄弟是这30年农民兄弟努力奋斗的正面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励志价值观一脉相承。而贾平凹笔下的农民企业家罗山和农民工洗河(《河山传》的书名就是两人的名字集合)却是一对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他们代表着这40多年一股最引人瞩目的历史潮流:改革开放的起点源自农村,改革开放的最大动力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
不能说没人写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但如贾平凹笔下的罗山和洗河,却是在此前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极其罕见的。他们既有中国农民所固有的朴实、善良、踏实、勤奋、智慧、坚韧,又有中国农民同样不缺的狡黠、短视、落后、迷信、自私、残忍。
意外之三是贾平凹的平和讲述。《河山传》延续了中国世情小说、笔记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传统,写了一部小人物的“列传”和当下世风的“喻世明言”,给人畅快的阅读体验。
首先是深度反映现实。看来,贾平凹积累了很多生活素材,小说中很多桥段直接来自生活现实,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秦岭别墅”曾经是一个世人皆知的新闻事件,贾平凹直接拿来作为《河山传》的情节主干。“反腐败”“打老虎”是这些年最大的新闻热点,贾平凹又直接拿来做成《河山传》的大背景。最有意思的是小说中有一段,洗河读到同乡文丑良发在报纸上的文章,不惜用整整一页多的篇幅,罗列了崖底村10个青年进城以后的故事。我肯定,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多数来自于现实,来自贾平凹的日常积累。这样具有烟火气的讲述,容易给读者以强烈的真实感,让读者进入贾平凹的文学世界。
其次是剔除感情色彩的平和讲述。中国文学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道德评判严重渗透进文学作品中。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爱憎分明,善恶昭彰,人性、社会、伦理的复杂性被严重忽略,以至于影响到我们对现实社会的准确判断。在《河山传》里,贾平凹则一反文以载道的传统,用剔除感情色彩的平和语气,讲述一群芸芸众生的鲜活故事。它既不是正剧,也不是悲剧。既没有对人物的歌颂和煽情,也没有对人物的批判和鞭笞。说它是寓言,它又根本没有寓意。可读完以后,脑海里明显平静不下来。
贾平凹在《河山传》后记里写了一句话:“藏污纳垢的土地上,鸡往后刨,猪往前拱。一切生命经过后,都是垃圾。文学使现实进入了历史,它更真实而有意义。”
反复读了几遍,我终于明白这句话对于《河山传》的意义。像罗山和洗河那样的既平凡又猥琐的芸芸众生,才是这个世界的本原。用平视的角度去观察这些芸芸众生,观察这些常人眼里的垃圾,才能捕捉到我们这个时代的触角,认清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
贾平凹力有不逮
说完好话,也要实事求是说几句实话。《河山传》并非完美无缺,同样有着令人遗憾之处。
遗憾之一是罗列现实有余,而深入人性不足。不可否认,《河山传》很真实,大量细节来自于生活。但是贾平凹对这些生活素材却仅仅局限于堆砌,而缺少从人性上的深入挖掘。就拿文丑良写的崖底村10个青年的故事来说,我不排除这都是真事,但却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其这样堆砌,不如深入一两个来具体描写。读《河山传》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看活报剧、听脱口秀的感觉,难以让人从生活的表面更深入一步。所以,《河山传》很真实,却不深刻。
遗憾之二是罗山和洗河这两个主要人物依旧有美化和拔高的问题。尤其是洗河,贾平凹花了很大的力气,描写他的精明。几乎每一件事情,他都能做得完美无缺。与官员、老板、平民、无赖,甚至与黑社会打交道,他都游刃有余。这样的表现,显然与他的崖底村农民的身份不符。书中有个细节,洗河在罗闻涛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的岳飞《满江红》题字,评点说是“英雄气短”。读到这里时,我不禁一愣:原来《满江红》还有这意思?细想想还真是。不过一个农民工说出这种见解,怎么也难以让人相信。
不仅罗山与洗河,还有文丑良。这个乡村教师兼作家完全游离于小说之外,大段大段地为罗山与洗河,为这个翻天覆地的世界,作着生硬的注脚和蹩脚的道德评判。
遗憾之三是生活本质的缺失。贾平凹在《河山传》后记里关于“一切生命经过后,都是垃圾”的观点,既对我有启发,又对我有警示。确实,生活本身,垃圾无处不在。同时,看问题的角度又决定了对问题的结论,是精华还是垃圾,常常因人而异。所以,我们既要分清楚何为精华何为垃圾,又不能因为垃圾遍地而满足于藏污纳垢的生活,一定必须努力寻找生活本质上的真实和美,而不局限于表面的浮光掠影。
罗列10个、100个、1000个真实的故事,只是表面的真实。我同样可以找到10个、100个、1000个完全相反的故事。问题并不在故事的多少,而在于这些故事是否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真实和美。从罗山、洗河身上,我们看到了明显的时代性,但看不到这种时代性的人性根源、伦理根源、文化根源。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比,《河山传》显然有不小的距离。在这一点上,贾平凹力有不逮。虽然想到了,却还没有写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