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总在挑战未知,职场十多年我仍保持“新人感”

2023-10-10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职 业 故 事 -

回到小地方,遇到的客户和同事,办事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能力,人际关系才是做好事的关键因素。我仿佛翻开了一本新书,重新学习职场规矩。

01

我离开家读大学,就很少回家了。毕业后,我辗转不同公司,做了10多年的助理工作。刚开始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助理,后到了教育公司做董事长助理。

名字虽相同,但干的活还是有很大区别。总觉得“助理”是一个宽泛、无定向的岗位,每次面试面试官问我“助理是做什么的”,这问题总让我有脚不着地的飘渺感,汇总不出它的精髓。我总会说:“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同,助理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我以往接触的助理工作包括协作领导接待外部客户,协助项目推进……”

每个助理工作都让我有回炉重造的新生感。刚出来那几年,遇到一个严厉的工作狂上司,大嗓门,我的工位在他的办公室门口,每天都会听到他在房间里喊我。我一刻不敢耽搁,急忙放下手里的工作进去接圣旨。如果一分钟内不回信息,就会遭到他一顿劈头盖脸的教育。

每天加班到9点多才离开办公室。周末领导一个电话,我就得乖乖到公司加班。每次事情办完,领导都会把我喊进去,指出我做得不好的地方,字字诛心。每到这时,我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郁闷几天。

跟闺蜜吐槽领导,她说:“你的岗位是助理,是领导的左膀右臂,最容易承受来自对方的情绪。你要找到方法去疏导,否则很容易抑郁。如果接受不了,早早转行。”我听完,也在心里问自己,“自己能接受吗?”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答案,但我的情绪恢复很快,没几天就满血复活了。

这段备受打击的经历,让我一直在地狱里煎熬,成果也显著。皮子被磨得更糙了,也养成了内省的特异功能,不再容易玻璃心。当我心情出现滑坡,我会觉察到,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告诉自己,“这事会过去的,把心态放平。”“现在有什么是自己能做的,别怕,努力迈出这一步,我还年轻,还有时间。”

自己形成了一套对话系统,一方是情绪不佳的“我”,一方是作为导师的“我”。这套系统让我省了很多峰点的痛苦体验。职场的曲折,总能让我找到缓冲区,进去待一会,再出来战斗。

02

助理这个工种不仅让我需要密切跟领导互动,还需要扛下每一个未知的工作安排。我做董事长助理那会,领导让我对接一个项目,跟对方合作开发人才资源,提供给一些需要的单位。

合作方是董事长认识的,他也只是获取了这个项目信息,从未去评估可行性,就草草交给我来运作。当接过这个工作,抵不住心里一阵害怕。如何操作项目我是一片空白,觉得前路茫茫,手足无措。那个晚上在闺蜜群里唠叨了一通。有一个好姐妹在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给我弄来了一本项目入门。包括项目需求、目标、签协议、项目计划等一堆陌生的东西,我用两天把项目的基础知识印到了脑袋里。

我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一个星期下来,不停游走在办公室和合作方之间。了解对方资质,对人力资源这块不熟悉,时不时跑到人力资源部请教问题,自己也买了一些人力资源相关的书籍来补课。最后又找了财务部老大帮忙草拟合作框架。一个项目让我劳动了好几个部门帮忙,背上一麻袋人情债。

这项目做了三个月,跟着合作方出差,把一些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推荐到需要的单位上班。为了不掉链子,我在出差前,跑到人力资源部蹲点了一周,在他们面试的时候作为面试官参与了面试。面试结束跟他们一起复盘人员情况。有些自己看好的,在HR同事眼里却过不了关,每次都让自己尴尬不已。几轮复盘下来,我慢慢找到了感觉。

有一两个HR同事见我老往他们部门跑,有些危机感。每次见到我都会明嘲暗讽,“哟,我们的小梁同志又来了。这次是不是又来薅资料了。”我闻着一股酸味,面露笑意不作答,闪身而过。这种情况时不时会碰到,奈何自己储备少,需要各方支援,只好厚着脸皮上门讨教。

出发前,我自己专门做了一个面试操作手册。把每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面试问题、面试流程都写得清清楚楚。看着满满当当的资料,自己的安全感多了几分。出差期间,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人社部门,他们带我们接触到一线的务工者。一路下来,让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在这个项目上招了二十多人,拿到一些分成。

董事长把一个大红包递到我手上时,我的眼睛熠熠发光,心里满满成就感。从未想到一个小助理也能有奖金。董事长说:“小梁,继续努力。你有种不退缩、勇于挑战的学习态度,要好好珍惜,很宝贵的财富。”这句话是我工作最高的褒奖,之后那些年,这句话总能鞭策我不停往前。

得益于董事长的栽培,我接触了好几个新项目,也让我速学了很多商业上的知识。项目有半路夭折的,也有平顺落地的。我经历这种新鲜事多了,恐惧感也少了,更多是期待每件事情带来的新奇体验。除了面试官,我还做过临时主持、培训讲师、促销员、活动统筹等角色。有些角色是临时授命,让我的心态得到极大的考验。

我被临时授命做主持那次,让我把魂都丢了。那次会议是一个200多人的客户答谢会,本来主持是另一位同事,不巧开会前一天同事得甲流倒下了,咳嗽不止,请了假在家休养。市场部老大找到我,我没有面对那么大场合的经验,心里万般拒绝,但她是我之前欠下的人情债之一。在她的软磨硬泡下,我视死如归般应下了这个工作。上午背稿,下午彩排,一直加班到晚上11点我才到家。那个晚上我失眠了,6点多起床,洗了个头,一杯美式下肚终于来了精神。

会议是在公司旁边不远的一家商务酒店举行,9点整个场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当我站在讲台边,心都快跳出来了,紧张得猛搓手。市场部老大看到我惨白的脸色,走到我身边,轻轻说道:“凡事总有第一次,站到上面,你就赢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其实跟你在公司主持例会差不多。”看着他相信的眼神,无处安放的心仿佛找到了停歇点。我大口舒了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那次我顺利完成了整个流程,虽有卡壳的地方,但已经很满意。每当回想这事,都觉得是上天的馈赠,看电视总羡慕那些口齿流利的主持人,这次真体验了一把。也让我意识到机会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当碰到时千万别拒绝它的好意。

做助理让我时时活在“新鲜”与“刺激”当下。下一刻不知会有谁、什么事情找上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都愿意去帮忙。随着年龄增大,眼界开阔起来,很多事情已经很难让我有“哇”的惊喜瞬间。

03

疫情让经济萎靡,公司业务收缩,各部门都在为压缩成本,精简人手而忙活。我的工作变得循规蹈矩和简单,逐渐染上了职业倦怠,上班仿佛成了工具人。

这个时候,家里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我的职场轨迹。我跟男朋友一直分分合合,到谈婚论嫁时,男朋友父亲以自己儿子给不了我安全感为理由,不同意我们的婚事。吃喝都靠着家里的男朋友性格软,被父母拿捏得死死的。近十年的感情说散就散。

家里人知道我们的事,父亲急忙打电话过来,“玲玲呀,你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现在感情也没着落,不如回家,这边有我们帮着,你也不用那么辛苦。”这话放在以前,我只当成耳旁风,听过就算了。

现在我的感情和事业双双进入瓶颈期,心情掉到了谷底。父亲的电话提醒了我另一种可能性,如果回家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生活?

我很少回家,每次回去都会被家乡的发展震惊到。以前留在大城市,是因为有男朋友在身边。现在这个因素消失了,或者回去也是可以的。

我是个行动派,有了回家的苗头,便迫不及待地跟闺蜜分享。群里炸开了锅,“好不容易留在大城市,现在又要回去,你疯了吧。工资缩水,物价又高,认知也有很大不同,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身边也有回去的,呆不到一年就灰溜溜地回来了。”我很清楚适应不容易的问题。多年养成的好奇心在这事上让我萌发了“新生”的感觉。

周三下班时走到领导办公室,有点忐忑地跟他说起我要辞职的事,“领导,我是来向你请辞的。经过谨慎思考,我要回老家发展。希望您能批准。”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惊讶和不可接受的严肃。他盯着我看了几秒,“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是公司有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吗?”我一听,连忙摇头,“公司很好,这八年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我只是觉得父母老了,我想回到他们身边。”

领导带着半信半疑的眼光看着我,站起来来回踱步,“没有其他可挽回的余地吗?公司要新开一个产品,你有没兴趣去学习,给你一个小组带,再给你提薪20%。”我没想到领导为了挽留我,拿出这么大的诱惑。但我心已决,来回交锋了几趟,都没有动摇。

2021年下半年,我33岁,孑然一身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城镇。在大城市打拼那么多年,连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没攒下来。这次回来我做好了重新开始的最坏打算。或许是多年职场习惯,我对每次新的旅程没有多少恐惧,反而是一种未知的兴奋。

我歇了两个月,玩够喝足,才开始更新简历找工作,找的是助理岗。投了几家公司,都是已读不回。我也没太着急,因为这段时间都被家里人的相亲填满了。终于在我回到家第五个月,找到一份部门助理的工作。

面试时,我被面试官灵魂拷问了一番,“大城市工资高,很多人都不愿意回到小地方,你为什么选择回来?”“你今年33岁了,还是选择助理的工作,很少有人30岁还做助理的,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的回答简单直接,“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和新事物的人,无论什么环境,什么岗位,都是一种从0到1的新人心态去面对,只有这样罐子里才能装更多水。”这个答案是我见了几个面试之后,思考后的结果。第一次被问住,觉得尴尬,后面再去面试被问道就淡定了。从大城市选择回到小地方,我都不怕。更不会被几个问题难住。

04

这是一家做智能停车场的公司,我从传统教育行业转到了新兴智能行业,协助业务部门总监做业务。入职第一个月,我这新人仿佛回到了刚做助理那几年。背诵脑袋生疼的技术术语,隔三岔五陪老总出差拜访国企客户。办公室的老人见我是从大城市回来的,都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态度,每每要他们协助工作,被各种理由推脱。

大城市职场那一套,在这里完全吃不开。下班时间一到,整个办公室如鸟兽散,只留下总监和我两人加班。老总是个40多岁的男人,他跟我说:“你从大城市出来,见识广,综合素质高,他们是嫉妒你、排挤你,这些小心思我看得明白。你只要做好工作就行。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学会应对就是了,不用讨好他们。”

领导的话安了我的心,我不再去纠结如何融入团队。一心一意跟着老板学东西,那些术语我记了一个月终于搞明白了它们的含义。跟客户沟通时不至于一头雾水了。跟国企客户的相处,让我学到了小地方的人情世故。先做人再做事,在小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个50多岁的国企老同志给我上了一课。我性子比较急,为了变更一块地的水费账户的小事,跟老同志对上了。流程需要他帮忙盖章,他事事要我找领导,领导同意交代下来他就给办理。人啰嗦,每次发的信息一堆语音。我听着就烦躁,说话很冲,对方没有发脾气,只有我一头热。后来冷静下来想,对方也没错,国企作风跟私企的做事方式不一样。我这样说话硬,性子急很容易伤人,伤自己。隔了两天,我寻到机会带着小礼物给他赔礼道歉去了。

回到小地方,遇到的客户和同事,办事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能力,人际关系才是做好事的关键因素。我仿佛翻开了一本新书,重新学习职场规矩。

05

2013年7月,我鼓起勇气提出了离职。我找到了另一个让我欣喜的工作,在一家做营地的初创企业做项目管理工作,手下带了几个兵。这跟以前的助理工作相比,完全是华丽转身。离家近,上班时间是下午到晚上,实现了我睡到自然醒的愿望。又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还是管理岗。当我拿到offer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好运气。

一直跟在领导身边做助理,深谙管理之道,但一直没有机会接触。现在有了做管理的机会,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现在回头想,并不因为自己没经验而害怕和拒绝。反而觉得是一个让我向上跃迁的好机会。

开工第一天,我就被要求做员工手册和招聘下属。这些于我不算陌生,很自然就忙了起来。有一天,当地要好的同学看到我的朋友圈,发来信息,“你又辞职了?真佩服你的勇气。”这个同学在当地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工资很低,又经常加班,经常叫嚷着要辞职,但没胆子。

我问他:“你总想辞职,又不敢辞职,硬要上这个要死不活的班,你又不缺那几千块,干嘛不出来?”

“习惯了稳定,如果辞职了没有工作,家里人肯定会嫌弃我。”我终于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面对从0到1的体验。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很多人烦恼的根源。

我之所以每次面对新环境,总有着尝鲜的心态,那是经历了很多,知道了里面的套路,也养出了大心脏。这不是平常人喜欢的路。每次当“新人”,总会踩坑,很多困难等着,但我学会了用淡然的心态去面对,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风景。

原标题:《总在挑战未知,职场十多年我仍保持“新人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