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
《哲学之旅:一种互动性探究》(The Philosophical Journey:An Interactive Approach)
[美]威廉·F. 劳海德 著,张祖辽 刘岱 杨东东 陈太明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9月
《哲学之旅:一种互动性探究》是哲学史家威廉·F. 劳海德的代表作,面世后反响极佳,目前已出到第7版。本书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对读者,尤其是初学者非常友好的通俗哲学导论,始终围绕哲学上的大问题和关键概念展开,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学概念“活”起来,引导读者充分理解概念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并结合事实,不断启发读者走向系统性思考。作者激励读者沉思、探索并主动参与到哲学学习过程中,使哲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沉思之旅。
《认识你自己: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哲学史考察》(Self-Knowledge: A History)
[瑞士]乌苏拉·伦茨 编,王萱婕 等译,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2023年9月
获得自知之明常被视为哲学探索的一个主要目标,同时,某种程度的自我认知也会看成我们作为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自我认识既是人类探索智慧的开端,也是人类寻求智慧的终点,它与哲学的发展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自古希腊的德尔斐神谕以来,“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便吸引了不同背景和立场的哲学家。本书汇集国际众多哲学研究者的前沿论文,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经院哲学和启蒙运动,再到现象学和当代分析哲学,以令人惊奇的广度探讨了这一主题。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哲学、文学以及艺术创作来说,为何一直如此重要。
《多重面孔的克尔凯郭尔》
王齐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8月
作为被后世追认的“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仿佛是我们的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其名气远远大于我们对他的了解。而作为国内最早引介和翻译克尔凯郭尔著作的研究者之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王齐老师正是克尔凯郭尔在国内所掀起热潮的直接推动者和见证者。本书汇集作者二十余年克尔凯郭尔研究精粹,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克尔凯郭尔思想和写作的复调特征,多视角、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克尔凯郭尔形象。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全2卷)》
万俊人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7月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里,伦理学作为一门以人类道德生活为基本对象的科学,随着岁月的流逝,展示出愈来愈强大的生命力,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和理论格局。本书为清华大学文科一级教授、人文学院原院长万俊人的学术专著,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脉络,以充沛而精当的文献史料和深入浅出的阐释、分析和论辨,探讨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流变及一般特征,厘清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历史断代与理论传统,总结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和主要学术贡献与理论问题。
《恐惧与战栗:静默者约翰尼斯的辩证抒情诗》(Frygt og Bœven. Dialektisk Lyrik af Johannes de Silentio)
[丹]基尔克果 著,赵翔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9月
《恐惧与战栗》是基尔克果(又译: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作品借圣经中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伦理的冲突,探究了信仰的本质。全书分为“序曲”“调音篇”“亚伯拉罕颂词”“疑难谱集”等几个部分。作者在前面对亚伯拉罕的故事做了四个仿写或想象,后面则讨论了信仰与伦理的悖谬、是否存在信仰的绝对责任、孤独个体的隐匿性是否能从伦理上得到辩护……在基尔克果看来,亚伯拉罕向上帝祭献儿子体现了信仰和伦理之间的悖论,人们在面对这样的悖论时,感受到的必然是恐惧和战栗。一个人只有通过实现个人的“信仰飞跃”,才能达到对信仰的真正理解。《恐惧与战栗》于1843年出版,但基尔克果的思考一直到十年之后都没有休止。本书附录呈现了其日记中不断冒出的“亚伯拉罕变体”“新恐惧与战栗”,还收录了美国学者李匹特专著《基尔克果与〈恐惧与战栗〉》中最核心的部分,带读者多角度解读这本基尔克果的“生命之书”。
《恐惧景观》(Landscapes of Fear)
[美]段义孚 著,徐文宁 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是段先生的经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时间和文化的文章中,段义孚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惧,乡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惧,对干旱、洪水、饥荒和疾病的恐惧,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段义孚回顾历史,以发现我们刻在基因中的恐惧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他强调,人类的恐惧是一种常态,它促使我们划出所谓“安全区”,但恐惧同时也是好奇心、成长和冒险背后的基本动力。
《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
梅剑华 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2023年9月
本系列丛书构想是以哲学为切入点,邀请哲学背景的学者,从时空、未来、后人类等多维度,审视当代艺术,很多课题涉及到当代西方众多哲学大家的思想。这些来自讲座现场的讲述,既有现场的亲历感,也有专家学者之间思维的对撞,彼此相互激发,闪耀智慧火花。系列第一辑《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邀请了十位哲学家,围绕德勒兹、巴迪欧、阿甘本等重要的现当代思想家的先锋概念,试图在哲学与当代艺术的夹缝中,寻找新的创作和认识可能,在未来、观念、可能性、后人类等诸多面向,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艺术,乃至反观哲学本身。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The Heavenly City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Philosophers)
[美]卡尔·贝克尔 著,何兆武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真实的临在》(Real Presences)
[美]乔治·斯坦纳 著,段小莉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2023年8月
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某些有意义的东西,对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予以讲述或书写。作者斯坦纳在本书中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探讨了人类在文学、音乐和绘画等方面所具有的超然创造力,认为当人类的声音用另一种语言传达时,即通过文学文本以及艺术和音乐作品传达时,其语义和意蕴都超越了虚构性以及纯粹的务实性。尤其在艺术中,艺术家会与“真实的临在”相遇。也就是说,在音乐、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创作和体验中,存在超验力量,这是科学或其所内涵的力量都无法成就的,甚至连心理学也解释不了。
《批判与超越:反思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德]赖纳·温特 著,肖伟胜 编,肖伟胜 等译,拜德雅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3年8月
德语区传媒社会学领军人物逾十年研究精华,聚焦当前文化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本书重点关注文化研究相关的理论议题和当代审美文化现象:上编主要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文化研究产生的历史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同时,与斯图亚特·霍尔的访谈更是鲜活地展现了文化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的境况;中编主要对斯图亚特·霍尔、雷蒙·威廉斯等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辨析,对他们的理论之于文化研究的贡献做了一番梳理,有助于厘清当前文化研究背后的理论资源;下编主要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影片中的美学政治,以及数字网络等审美文化现象进行了个案研究,从而彰显出文化研究这一以政治性为导向的宏阔社会学研究路径,对于阐释当前鲜活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穿透力。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
梁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先秦儒学做了新的探讨和研究,既利用新出土文献考察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的成书问题,也对慎独、“亲亲相隐”等热点问题做了新的解读,对马王堆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中的一些重要儒学文献做了分析、考察,对其中涉及的天人之分、禅让、中道、心性论等问题做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解读,又持之有据,言之有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以出土文献为根据,本书提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母题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民本,而是“民主”——“天惟时求民主”,认为民本说是从“民主”说中分化出来的,这样就比较好地解释了民本与君本的关系。对学界关注的二重证据法,本书提出应在继承王国维“素地说”与顾颉刚“层累说”的基础上,将二重证据法发展为疑古、释古两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原型—意义流变说”作为这种结合的尝试。
《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美]托马斯·潘恩 著,罗娜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8月
《理性时代》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耶稣和他的历史、基督神学和真正的神学、《圣经》的属性、论基督教义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改革建议、基督教义和自然神论的宗教教义之比较等;第二部分通过《旧约》与《新约》对《圣经》提出了文本上的质疑。潘恩所倡导的理性恰恰是人类社会稀缺的资源,不论过去、今天还是未来都需要人们警醒。正如潘恩在本书开头所言:“理性是解决所有问题最有效的武器。我从未并且也绝不会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潘恩在书中基于“自然神论”的观点,揭露了形形色色宗教的所谓“天启”的无稽。他认为“世界本身就是天启,宇宙万物就是神谕”,神是作为非人格的始因而存在,并不能支配自然和社会生活。潘恩揭穿了宗教欺骗人类的三种手段:神秘、奇迹、预言,并指出一切荒唐古怪的宗教都是在人类抛弃了理性的作用才产生的。
《有毒市场》(Why Some Things Should Not Be for Sale: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美]黛布拉·萨茨 著,尚义晗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潮汐Tides,2023年9月
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你身在船上,手持一张不包含救生艇使用权的船票,望着头等舱的乘客涌向他们专属的救生艇,你是否感到义愤填膺?毕竟你踏上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工作机会。现在让我们推翻这些假设,你有大量的资产,购买一张头等舱船票对你来说毫不费劲,你也知道所谓永不沉没只是噱头,但鬼使神差地你还是买了张不带救生艇的船票。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身在船上,除了后悔你是否仍然觉得有一丝不公?从泰坦尼克号的思想实验出发,本书逐一探讨为何我们会愤怒于某些东西被标价和交易——生殖、性、童工、奴役、肾脏等。作者考察了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对此类市场的观点,综合了来自自由至上主义和平等自由主义哲学阵营的不同意见,在此之上对泰坦尼克号思想实验的条件一步步调整,考察条件改变之后我们是否仍觉得有问题,总结我们反感此类市场的深层理由:此类市场破坏了我们以平等者身份互动的能力,它们是有毒的。
《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白奚 著,崇文书局,2023年9月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今淄博)建立的稷下学宫(前374—前221),广招天下贤才来此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参议政治;而先秦的“百家争鸣”,其实主要就是在稷下学宫进行的。本书主要探讨了稷下学宫的兴衰演变和稷下诸子的思想特点。其中,第一至五章整体介绍稷下学宫的发展和学术面貌。第六至十一章详细介绍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术流派在稷下的交流融合,并涌现出了新的思想流派;着重介绍了稷下主流学派黄老之学的成熟,其代表作《黄帝四经》开启了援道入法、兼综儒墨阴阳的思想传统;探讨了稷下学重要的代表作品《管子》一书中的黄老、阴阳五行、精气论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孟子、荀子、宋钘、尹文、邹衍等学术大家对稷下学思想的吸取和发展。
《黑格尔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egel)
[英]W. T. 斯退士 著,鲍训吾 译,崇文书局,2023年9月
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第二编逻辑学、第三编自然哲学和第四编精神哲学),对卷帙浩繁的黑格尔著作和晦涩难懂的黑格尔思想做了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介绍,缩影式地展现了黑格尔思想体系的全貌,揭示了黑格尔的哲学、历史、美学、法学、伦理学思想的特点和内部联系,评述了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建树、价值和地位。此译本初版于1986年,本次再版,编辑、校订时参照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4年初版,并遵照1924年初版,将书中推演出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概念,用黑色粗体字明确标示。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的沉思>》(Descartes' Meditations)
[美]G·哈特费尔德 著,尚新建 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2023年9月
本书是“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其《第一哲学的沉思》是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也是进入哲学领域绕不过的经典之一。本书是西方笛卡尔学术史上诠释该书的一部力作,书中阐述笛卡尔的生平及其哲学背景;清楚而准确地逐段讲解“六个沉思”的每一个论题,同时将讨论引向其他哲学家对笛卡尔“沉思”的反驳,以此凸显笛卡尔哲学的深刻性;论述笛卡尔哲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疯狂旅行者: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与消散》(Mad Travelers: Reflections on the Reality of Transient Mental Illness)
[加拿大]伊恩·哈金 著,傅益东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3年9月
一个迷失自我的魔怔行者,一位坚持自我的专一医者,拉开一场流行疯病的序幕。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奇怪的传染病似乎从法国波尔多蔓延开来。数十位男性发现自己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漫游欧洲,明明心里没有目的地,却穿越国境,乃至跨越大陆,最后或被警方拘留,或被关进疯人院。当时的医生诊断其患有“神游症”。在本书中,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伊恩·哈金创造性地考察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疯狂旅行流行病。他横跨精神医学、历史学、科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不仅讲述了第一个“疯行者”阿尔贝·达达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而且探索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包括精神障碍的真实性、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以及这个一百多年之前的案例对备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现代世界的意义。
《反对个人主义:儒家视角下对道德、政治、家庭等基础的再思考》
[美]罗思文 著,章晓英、张振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该书为“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系列之一。书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尤其是儒家学说,并将其应用于当代西方的社会语境,用东方智慧弥补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弊端。全书展示了人类作为自由、独立和自主的个人的愿景,基于此,罗思文从古典儒家文本出发,认为人们首先是相互关联的,人的独特性在于其扮演的多重角色。从中叙述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在解决当代问题时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尊重和接纳,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帕斯卡尔与人生的意义》(Making Sense of It All Pascal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美]托马斯·莫里斯 著,李瑞萍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9月
人生到了一定阶段,人难免要问:“人生的意义何在?”托马斯·莫里斯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莫里斯充满机智和激情的阐释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帕斯卡尔从远处传来的诚挚呼唤。在这本书中,作者和帕斯卡尔一起探究那些确定人类方位的最重要问题。这不是一本介绍帕斯卡尔的书,尽管书中有许多关于他生平的有趣研究。这也不是一本介绍《思想录》的书,而是一本介绍《思想录》关乎什么的书,一本运用帕斯卡尔的那些笔记重新审视其重要主题的书,这些重要的主题就是信仰的本质、理性以及人生的意义。
《不合时宜的考察》(Unzeitgemäße Betrachtungen)
[德]尼采 著,彭正梅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9月
在本书中,尼采指出了他所处的时代的弊病,希望人们走出合乎时宜的东西,追求不合时宜的品质。尼采在思想转折时期澎湃的内心经历,显现出他与时代现实痛苦的冲撞。尼采感觉自己已经被抛出时代的墙外,他把这种感觉叫作“不合时宜”,并认为远赴时代墙外挖掘宝藏的人,一定会为当前时代以及未来时代带来革新的力量。由此,《不合时宜的考察》作为尼采过渡和成熟时期的作品就应运而生了。本书是尼采批判当时德国文化和教育的四部作品的合集。前两部指出“文化庸人”阻碍了真正德意志文化的复兴,过度的历史教育摧毁了生命所必需的幻象,窒息了创造力;后两部则探讨了叔本华如何不合时宜地用自己的哲学孕育了一种真正的文化,而瓦格纳则把这种哲学转化为一种提升生命的悲剧艺术。
《普罗提诺<九章集>导论》(Plotinu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nneads)
[爱尔兰]多米尼克·奥米拉 著,李博涵 杨怡静 等译,梁中和 校,广西师范大学·新民说,2023年9月
本书是全面了解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思想的一部指南。作者多米尼克·奥米拉是新柏拉图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本书开篇简要介绍了普罗提诺的生平和作品,正文部分对普罗提诺《九章集》中的重要论题进行了导读和论述,结语对普罗提诺思想的接受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并附有进阶阅读指南。《九章集》是普罗提诺思想的结晶,由其学生波斐利编辑成书,共54篇,涉及身体、灵魂、理智、太一、世界生成、恶、美等论题。作者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普罗提诺的原创思想,并揭示他对其他哲学家的思想的批判和发展,从而构建普罗提诺个人以及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全景。
《跨主体性》
赵汀阳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
赵汀阳新著。检讨现代世界以来,因为主体性的分立、扩张与争竞,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地缘政治及文化与文明冲突的诸多问题。他曾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天下体系”理论,以解决全球政治体系缺乏共识与合作的问题;本书则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跨主体性”概念,即通过创造思想聚点和文化聚点,超越文明或文化冲突的边界,不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相互主体性”,而且要同时超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局限性,从而建构一种能够超越主体性的独白话语并化解主体间无法协调一致的关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