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在广阔意象中重温体育的力量

澎湃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2023-10-08 17: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视觉中国 图

今晚,杭州亚运会就要落下帷幕。

中国代表团以201金完美收官,创造了历届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从长期的双位数金牌、一百位数金牌,到今日的二百位数金牌,意味着中国军团在亚洲竞技体育地图上站上了新的坐标,也意味着亚洲最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发展刷新了高度和广度。

在奖牌榜支撑起的广阔赛事意象中,总有些特别的比赛、特别的镜头,碰触到寻常人的心灵。

比如,杭州亚运会首次推出了霹雳舞比赛,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日常,很“生活范”。10月7日晚,第一块霹雳舞女子金牌由中国队的刘清漪获得,并凭此拿到了直通巴黎奥运会的资格。中国队亓祥宇获得男子铜牌。

这个成绩有多难得?要知道,今年1月,中国国家霹雳舞队才成立。但仅隔了一个多月,17岁的刘清漪便在2023年霹雳舞首场奥运积分赛上摘得女子组桂冠。一出手,就是国际赛冠军。

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本来就是“霹雳舞大国”。

在民间,霹雳舞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是“古早”的、倔强的。霹雳舞最早开始流行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不少中学男同学爱跳霹雳舞。少年人总爱表现某种特立独行,霹雳舞给了他们机会。从起初的偷偷跳,到大庭广众之下炫舞,霹雳舞爱好者一步步扩大了“地盘”,且慢慢取得了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霹雳舞里有一些技术动作例如“过电”,就是一个人把舞蹈动作“过”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照搬全套舞步。这个动作要由两个以上的选手完成,才好玩、好看。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少年也步入中老年,我们当然不会对年轻人跳霹雳舞抱有任何偏见。相反,会因为看到了一种代际传承而开心。这次霹雳舞在亚运会创历史的亮相,更让我们感念时光的荏苒,也寄望于民间情怀的传递。

“截至10月6日晚,累计打破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28项,亚运会赛会纪录150项。” “截至10月7日,出售门票305万张,票务收入6.1亿元。” 这是10月7日,杭州亚运会赛事组委会发布的赛事成绩单。

不过,比起抢眼的硬数字,很多人对亚运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即认为有些进入亚运会的项目有点另类,“不太像体育比赛”。但实际上,很多正式体育比赛都是从民间走上亚运舞台的,霹雳舞如此,举重如此,电竞如此,攀岩亦如此。

这也是体育精神的真谛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亚运会除了紧张刺激、争强夺胜的竞技,也可以对应民间健身的“耍着玩”要义。人们耍着耍着,就找到了集体交流切磋的意趣,也找到了情感共鸣的N种打开方式。

比如,一条“杭州亚运会没一首BGM是白放的”热搜,就透露了本届亚运会“气氛组”的花式整活。上千首乐曲,不仅包含了不同曲风、语言,在播放时机的选择上也高度适配。乒乓球男团夺金,现场响起《我是如此相信》;中国香港男足对阵日本半场休息时,现场球迷合唱《我的中国心》;女篮中国队对阵中国台北队,赛前播放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更别说还有《千年等一回》等极具杭州城市特色和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音乐……当这些旋律响起,现场的运动员和观众,以及场外的网友们,都能感受到年轻活泼奋进的氛围。

说到底,竞技体育的终极内涵和目标,是呼应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一起“愉快玩耍”如此,携手应对挑战、缔结友谊、共同向未来,亦如此。

杭州亚运会期间,战胜白血病重返赛场的日本名将池江璃花子赢得人们的掌声。在女子50米蝶泳比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获得金牌,池江璃花子拿到铜牌。赛后,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相拥落泪,上一届6金得主和本届6金得主“亦敌亦友”的“神仙友情”感动了世人。

在中国队内部,全红婵和陈芋汐,再一次成为“顶流”。两位小姑娘以“复制粘贴”的默契赢得双人10米台金牌,又在单人项目中激烈角逐冠军。在场外,她们彼此鼓励安慰、配合回答记者采访,乃至生活中的趣事,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神仙打架”是真,互相扶持进步的情谊也是真。

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获得了第四名,但她表示“没有遗憾,生活继续”。她曾经最大的牵挂——患病的儿子现在身体健康,在德国上大学。她寄语年轻一代:“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不要受伤,一定要多微笑,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得到快乐。”

“华山论剑”从来不只有刀光剑影,也有惺惺惜惺惺。这是在金牌之外,直抵人心的体育力量。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人“弄潮儿”创造了“相聚一团火,世界共此时”的经典时刻。闭幕式上,“弄潮儿”将返场亮相,先挥手致意,再通过一个暖心的手势与全场观众互动,见证亚运圣火缓缓熄灭后,最终跑向远方。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风清扬们的绝尘离去,也像极了普通人的挥手相别——在喧哗归于静寂后,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闪耀的金牌,还有深邃厚重的人心,温暖的记忆,和激励我们更好向未来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