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经安访谈录 | 于浩:让AIGC在可控范围内“自由生长”
【编者按】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框架下的专题会议,博鳌经安论坛聚焦经济发展与安全两大时代课题,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深入交流搭建全球性平台。论坛组委会将与政商学研企媒各界权威人士展开互动,邀请受访嘉宾就应如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言献策,并开设本栏目予以报道。
于浩: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创新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
【个人介绍】
于浩先生是工学博士,现任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创新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监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NLU专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教授,东北财经大学MBA兼职导师,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北京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管理中心理事。于浩先生还曾担任过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于浩先生长年致力于推动AR/VR相关硬件产品研发以及相关软件解决方案的商业拓展。
今年以来,ChatGPT的亮眼表现为世界展示了AIGC的无限可能,也为业界带来变革性冲击。作为长期关注AIGC领域的专家,于浩博士近期在接受组委会专访时指出,一味发展大模型并不可取,AIGC最终要落地到应用,与实际场景开展结合。对于AIGC发展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于浩博士表示,应在可控范围内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监管手段及时进行纠偏。
组委会:于总您好!您在近期采访中提到,“AIGC能给每人一个平等的机会。”面对AIGC带来的时代变革,企业家应当从哪些方面发力,才能从中挖掘出更大的红利?
于浩:AIGC,包括ChatGPT、Midjourney的出现,提高了所有人的技能平均值。我经常说,AIGC实际上就像一个很好的“铁锹”,我们用它可以做很多以前做不好,甚至是做不了的一些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AIGC的大模型还能应用到怎样的场景?国内前段时间一直在做“百模大战”,各个大厂、小厂、创业公司发布了上百个大模型,我们也说是“群模乱舞”。然而,大模型的推出只是第一步,怎么用它给公司带来利润、收益,为客户提供服务,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大模型的终极应该还是小模型。所有的大模型,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场景。
所以,如何把大模型和行业、产业结合起来,包括在落地时如何使用行业内的知识,或者叫Know-How,这都是一些问题。
实际上,之前IBM提出过名为Watson的AI工具,当时也是提得很宏大,最终并没有落地得很好。我们希望AIGC、ChatGPT能够跟各个行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从大模型最终落实到每个行业,甚至于每个人的小模型,然后通过小模型的应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我也希望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科研界,包括投资界,都能够着眼这一点,而不是蜂拥而上,从“百模大战”搞到“千模大战”。
组委会:今年,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开设“AIGC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分论坛。AI技术带领人们走入了新人机时代,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于浩:这也是最近产业界,学术界,包括投资界都在讨论的一个问题。ChatGPT刚出现时,确实出现过对新事物本身的一个焦虑。进入到后段,大家也会关心一些其他问题。我觉得可持续发展的提法非常好,个人也比较喜欢。怎么样让AIGC可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像Midjourney、ChatGPT,大家已经关注到它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在生成图片时,可能会用到某人的部分图片,而目前的AIGC无法判断版权问题,如何解决?还有AIGC是由AI生成的,怎样进行判断、追责、制裁?
我个人也比较关注这个方面的问题,更喜欢提一个话题叫“可控”:AIGC现在的发展非常快,我们还是希望给它一定的空间发展,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不要上来就“一棒子打死”,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组委会:分论坛的另一个关注焦点是风险管理。AI技术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隐私泄露、伦理缺失等安全风险。在您看来,如何合理利用AI技术“趋利避害”,尽可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于浩:不光是AI,每一项技术的出现都有两面性。我个人还是希望把最终的判断交给用户、交给市场。如果真的有隐私、伦理、法律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市场、用户,还是政府,对它肯定是有惩罚、纠正。
学术界前段经常提的一个概念叫做“涌现”,就是说AI经过几轮的发展,最近突然间一下子有个爆发。为什么会爆发,前面从算法、数据、算力上确实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爆发之后,还是希望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有一定的泡沫,这是好事,说明它在健康地、快速地增长。我们也关注到,国内正在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快速地纠偏,进一步促进它的发展。
组委会:今年以来,全球企业纷纷瞄准AIGC赛道,产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具备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于浩:ChatGPT出现之后,国内特别是学术界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ChatGPT?当ChatGPT出现之后,我们一下子就推出了“百模大战”,大家也会问你早干什么了?确实这是一个“涌现”的现象,但在它涌现之前,国内的学术界、产业界也为AI包括大数据提供了很多贡献。很遗憾的是,最后捅破窗户纸的不是我们。但是从AI相关的研究来说,包括产业应用,我觉得中国并不落后,这是第一个跟大家分享的观点。
第二,我觉得我们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用户和数据积累,而且有足够多敢于尝试的公司,所以我们才会出现“百模大战”,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希望大模型能够跟中国特色的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好中国市场快速反应的优势,让大模型快速落地。ChatGPT这个大模型不是我们最先推出的,但是最终我们可能推出一百个,甚至一千个面向行业的应用。
当然,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包括芯片,包括ChatGPT用到的显卡。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产业还是受到很多限制,我们买不到英伟达最新、最好的芯片、显卡。还有国内的数据如何打通,这也是大家一直在呼吁的。国内有很多大厂,他们内部之间的数据沟通,包括对外部的沟通,现在可能也没有实现,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数据越来越备受重视,现在已经出现数据资产,甚至是数据资源的概念。如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大家能够共享数据,包括共享平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起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也是值得期待的。
不管怎么说,AIGC这层窗户纸已经被捅破。我们希望在向前摸索的过程中,国内的相关机构能够有一些突破性的探索举措,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我对中国的AIGC行业还是给予很大的期待。
组委会:金秋时节,众多国际学者和企业家将齐聚长沙,共商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问题。您对第二届大会还有什么期待?
于浩:这次论坛的召开,正好赶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我希望不同行业、不同背景,包括不同国家、有不同想法的人,能够齐聚长沙,共同开启头脑风暴。不一定一次性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但我觉得大家至少能够互相启发,让这个论坛成为带动AIGC在中国落地的一个启发点,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同时我也觉得,我们选在长沙这个地方,能够看到整个中国目前的发展,包括大湾区的北进,西南方向的落实等等。个人也非常期待,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一个很好的头脑风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