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杰夫·沃尔:现代生活的绘画者

2023-10-09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杰夫·沃尔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的照片被称作“摄影观念艺术”。沃尔以“现代生活的绘画者”自居,被称为摄影界的“安迪·沃霍尔”。作为当今艺术界炙手可热的摄影家,杰夫·沃尔的作品主题深刻、形式多样,构成了对摄影传统的巨大挑战。即便在中文世界,有关杰夫·沃尔的画册和著作也已经不在少数。尽管如此,摄影理论家斯特凡·格罗内尔的这本著作仍然具有独到之处,他从形式、主题、历史、风格等角度展开学术分析,不拘一格而又平实谨严,隐含了阐释摄影作品的某种范式。

Jeff Wall,《被毁坏的房间》,1978 年。灯箱中的透明胶片,62 5/8 × 90 1/8 英寸。©杰夫·沃尔

这本书不是常规的摄影画册或者摄影评论集,作者选取了17张杰夫·沃尔的代表作,包括《女人像》《双重自拍》《女人和她的医生》《牛奶》《思考者》《驱逐》等,从“摄影作品中对绘画的引用”的角度,专注分析了沃尔单个作品中与绘画艺术的联系,挖掘了沃尔作品的另一种深层含义。书中的摄影语言优美,文字配合多方位解读,比图集更深刻,比文集更动人,具有1+1>2的效果。

内容编排如万花筒,丰富又独立,介绍的17幅摄影作品,既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单独拎出来阅读。书中还有话题访谈和参考文献等非常实用的内容,对于想继续深入研究某个知识点的读者,可以继续深入阅读,轻松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杰夫·沃尔,《突然的阵风》(仿北斋),1993 年。灯箱中的透明胶片,90 1/8 × 148 3/8 英寸。©杰夫·沃尔

作者斯特凡·格罗内尔是德国波恩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波恩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知名摄影理论家,并定期讲授20世纪与21世纪的摄影艺术。他的著作涉及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目前已出版《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The Düsseldorf School of Photography,2022年)、《西格马尔·波尔克》(Sigmar Polke,2019年)、《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06年)等著作,均广受好评。译者杨健博士,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译者王玲,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两位译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和翻译过10余部摄影著作。内容专业不失活泼,兼具专业价值、文学价值和科普的可读性。专业人士的强强联合,为这本书的质量做了背书。

《杰夫·沃尔:现代生活的绘画者》

Jeff Wall :Specific Pictures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德] 斯特凡·格罗内尔(Stefan Gronert)著

王玲 杨健 译

本书由出品过《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德国知名摄影出版商席尔默/莫泽尔出版(Schirmer/Mosel Verlag)出品,席尔默/莫泽尔成立于1974年,恰逢摄影作为艺术表达形式而被重新发现的一年,之后迅猛发展出版了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画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评论家、策展人顾铮老师倾情推荐:“在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的照片里被呈现的广义的西方社会生活,既是一种虚构的事实,也是一种事实的虚构。作为如爱德华·马奈们一样的“现代生活画家”,沃尔以摄影精心摄“制”、再“造”当代生活,也以摄影质疑摄影本身。还有什么比通过细细阅读(是的,是包含了凝神观看的阅读)沃尔的摄影作品来反思生活、反思摄影更令人兴奋的事吗?”

新书推荐

内容介绍:

杰夫·沃尔,出生于1946年,加拿大籍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的照片被称作“摄影观念艺术”。沃尔以“现代生活的绘画者”自居,被称为摄影界的“安迪·沃霍尔”。

作者选取了沃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17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探讨了其在摄影创作中对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多层引用。通过将艺术家的作品和沃尔的照片进行并置分析,例如德拉克洛瓦的《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和沃尔的《被摧毁的房间》、罗丹的《思想者》和沃尔的《思考者》等,尽力挖掘了沃尔作品的“深层含义”。本书既是一本摄影图集,也是一本优美文集,作者将由照片激发的心象和思想转化为深刻的文本,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对沃尔作品的解读思路。

作者简介:

斯特凡·格罗内尔出生于1964年,德国波恩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波恩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知名摄影理论家,并定期讲授20世纪与21世纪的摄影艺术。他的著作涉及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目前已出版《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The Düsseldorf School of Photography,2022年)、《西格马尔·波尔克》(Sigmar Polke,2019年)、《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06年)等著作,均广受好评。

译者:

杨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新闻史、视觉传播、图像传播史等。在《新闻记者》《上海艺术家》《中国摄影》等发表论文20多篇。撰写《大辞海》(美术卷)“摄影”条目,出版专著《革命的凝视——政治、宣传、摄影维度下的〈晋察冀画报〉研究》,合著《摄影构图全攻略》《动画场景设计》,译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等摄影教程》《摄影的热忱》《美国摄影用光教程》《艺术与设计色彩专业教程》《无题:电影剧照》等11本。曾获中国摄影教育优秀理论奖(2012)、江苏省公益广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6)、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先进个人”(2018)、江苏省高校摄影教育奖(2019)、江苏省“三下乡”优秀团队指导教师(2019)、第六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第三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理论奖”(2020)、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史论图书”(2021)等奖项。2016-2017年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教摄影学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高教摄影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

王玲,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与艺术学硕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主持扬州大学教改课题、人文社科课题各1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著有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动画场景设计》;合译《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基础摄影教程》《美国摄影用光教程》《艺术与设计色彩专业教程》等。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曾获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微端杯动漫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扬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影视动画与新媒体、摄影、视觉传达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媒体推荐、名人推荐:

在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的照片里被呈现的广义的西方社会生活,既是一种虚构的事实,也是一种事实的虚构。作为如爱德华·马奈们一样的“现代生活画家”,沃尔以摄影精心摄“制”、再“造”当代生活,也以摄影质疑摄影本身。

还有什么比通过细细阅读(是的,是包含了凝神观看的阅读)沃尔的摄影作品来反思生活、反思摄影更令人兴奋的事吗?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评论家、策展人

作为当今艺术界炙手可热的摄影家,杰夫·沃尔的作品主题深刻、形式多样,构成了对摄影传统的巨大挑战。即便在中文世界,有关杰夫·沃尔的画册和著作也已经不在少数。尽管如此,德国波恩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摄影理论家斯特凡·格罗内尔的这本著作仍有其独到之处。

他精心选取杰夫·沃尔17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形式、主题、历史、风格等角度对其展开学术分析。凭借深厚的艺术学功底以及对杰夫·沃尔的长期研究,格罗内尔的解读不拘一格而又平实谨严,隐含了阐释摄影作品的某种范式。

——杨健 扬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