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孟小冬的曲折一生
京剧原先出色的女演员并不多,出名的尤其少。但是,有一位女性却久负盛名,堪称京剧女老生中的佼佼者,她就是孟小冬。
孟小冬出生在上海,成名于北京,后来下嫁杜月笙,一生与上海紧密相连。
孟小冬剧照
梨园世家 豆蔻年华崭露头角
早年的上海京剧界,声望最高、名声最响的,要算夏、孟两家。夏,指的是最早一批由京来沪的京剧名角夏奎章。此人原籍安徽,清同治六年(1867)出演于丹桂茶园,他的儿子夏月珊、夏月恒、夏月润等人曾经参加辛亥革命,是当时的戏剧改革家。孟,指的是孟七,原是山东人,文武双全,能戏甚多,尤工武戏,有不少“绝活”。他曾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办的同春社科班教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来上海落户,据说海派武戏不少独到之处都起源于此人。他有五个儿子:长子鸿芳专教武戏;次子鸿寿跛一足,工丑角,艺名“第一怪”;三子鸿荣即文武老生“小孟七”;四子鸿群工老生;五子鸿茂为南派京剧名丑。
孟小冬就出身于这么一个梨园世家。她是孟七四子鸿群的女儿,原名若兰,又名令辉,1907年出生于上海,由于生日是腊月十六,因此以“小冬”为艺名。小冬的父亲是老生,她学艺却师从于姑父仇月祥。仇月祥属于孙菊仙这一流派,孟小冬初期的唱法也是孙派的路子。她9岁拜仇月祥为师,12岁便在上海出台演出了,在大世界的乾坤大剧场唱开锣,常唱一些像《太君辞朝》《吊金龟》之类的老旦戏;而后不久前往新加坡、小吕宋等地跑码头,回上海后进荣记共舞台(即郑家木桥老共舞台)。
那是在1921年,与她同台的有吕月樵、张文艳、林树森、李桂芳、小金铃、小宝义等,均为名角。那年她才14岁,挂牌已居前十名之列,报上广告也常见其名,唱的是连台本戏《宏碧缘》。不过,有人说她当时已经同另—个女须生露兰春“要好得头也割得下”,并曾同台演出,这不大可能,因为露兰春比孟小冬出道早10年,她是大角时,孟小冬还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年轻时的孟小冬
孟小冬怎么会在北京出名的呢? 那是在1923年,她随仇月祥北上,先在天津搭班演出,在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饰宋仁宗,《阎瑞生》中饰王莲英,还曾同花脸李克昌合演过《捉放曹》《空城计》。翌年入京,先由董大吊嗓,后来由于有人捧她在场,结识了陈彦衡、王君直等名家,专心学谭派的唱腔,并且向艺于孙佐臣。孙佐臣是何等样人呢? 他是为谭派泰斗谭鑫培操琴的名手,号称“胡琴圣手”。孙佐臣器重孟小冬,居然决定为之操琴,这就使她身价陡增。1925年,北京第一舞台有一场盛大的义演,大轴是杨小楼、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尚小云的《打渔杀家》,而这位来自江南年纪轻轻的孟小冬同裘桂仙合演《上天台》,竟排在倒数第三,荀慧生、马连良的戏都在她前头出场。这次演出,开了女须生列入第一舞台义务戏的先例。从此,孟小冬锋芒毕露了。
孟小冬剧照
梅孟结合 招人嫉妒闹出惨剧
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京剧盛极一时,但是重男轻女,男女分演,一般女演员是很难打入前门外大戏园的。1925年6月5日,孟小冬首次在京出台,合演的也还是女演员。是年冬天,她和其他女演员一起进城南游艺园搭班。这个游艺园的京班是清一色的女演员,挑头牌的是琴雪芳(马金凤),标榜梅(兰芳)派,专演《千金一笑》《黛玉葬花》之类的梅派古装戏。拥梅的京剧迷排日捧场,爱屋及乌,对同台的孟小冬也大为赏识。
那时的孟小冬正值妙龄,艳光四射,楚楚动人。梅党(注:民国初北京捧梅兰芳的一群人被称为“梅党”,多为社会知名人士,如冯幼伟、樊樊山、李释戡、黄秋岳、吴震修、齐如山等。)里有个叫齐如山的,对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有所不满,就竭力在梅兰芳面前宣扬孟小冬如何如何才貌出众,并多方为之拉拢,梅、孟两人竟也一见倾心。
当时孟小冬还是仇月祥的徒弟,人身依附,很不自由,包银也悉数为仇月祥所得,梅党颇为之不平。梅孟彼此既然有意,梅党便经党魁冯幼伟的同意,花了一笔钱让孟小冬从仇月祥身边解脱出来,毁了师徒契约。孟小冬从此便息影家园,拜陈秀华为师,专学余派表演艺术。
孟小冬与梅兰芳
梅孟结合还发生了一件轰动京城的命案。前面说到的梅党党魁冯幼伟,住在东四牌楼九条胡同,梅兰芳几乎无日不去他的寓所。有一天,一个风姿翩翩的少年前去冯家,说是要见梅老板。正好这一天一个著名的帮闲人物名叫张汉举,也在冯家,此人嘴臭,不说好话,绰号“夜壶张三”。为讨好梅兰芳,他就代梅会客,那个少年误以为张汉举就是梅兰芳,一照面便突然开枪射击,张汉举当即毙命。冯家立即电告警厅,逮捕了凶手。不久,这个人被处以斩刑。当时笔者年少好奇,还曾去看过热闹。这个谋刺梅兰芳的少年为何产生杀机? 事后传说他就是因为迷恋孟小冬引起嫉妒而走上绝路的。
投身杜家 为赌口气终为人妾
孟小冬后来为什么投入杜月笙的怀抱呢? 说来也怪。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回国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孟小冬与梅兰芳就渐渐疏远。梅兰芳的伯母(梅兰芳兼祧两房,认其为己母)治丧,没有让孟小冬戴孝。孟小冬因不能参与丧事,感到很丢脸,认为梅家不把她当作自家人,大不高兴。孟小冬与梅兰芳绝交后,扬言一定要嫁一个和梅兰芳名声一样大的人给他看看,这大概就是后来她下嫁杜月笙的伏笔吧!
1931年孟小冬来到上海,延请女律师郑毓秀为法律顾问。梅孟争执,后来是经杜月笙出面调停了结的,条件是由梅兰芳拿出现金四万元。梅兰芳当时虽然名声很大,经济却并不富裕,为付清这笔钱,不得不把他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住宅卖掉。
孟小冬与杜月笙
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同杜家却从此往来频繁了。杜月笙时寓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有两位太太,二楼称“二楼太太”,三楼称“三楼太太”。姚玉兰这时虽已嫁杜,但尚未进宅,另赁房屋住在辣斐坊(今复兴中路复兴坊)。姚玉兰与孟小冬为手帕交,又是同行,情感弥笃。杜家的二、三楼两太太同是南方人,比较接近,“三楼太太”则最得宠。姚玉兰一口京片子,同这两位太太就有点格格不入,大有孤掌难鸣之感。她知道杜月笙是个戏迷,很欣赏孟小冬,就想从中撮合,使孟归杜,自己可以借此壮势,不仅可以对付那两位太太,还可能在杜家独树一帜,于是,就一心把孟小冬拉到她身边。
1932年孟小冬重返舞台,京津各报誉之为“冬皇”,红遍全国。1936年黄金荣把黄金大戏院租给金廷荪,金廷荪就通过杜月笙邀请孟小冬为之揭幕剪彩。后来孟小冬在黄金大戏院作短期演出,即下榻辣斐坊姚玉兰的住所。
1938年,京沪皆已沦陷,孟小冬在北平拜余叔岩为师,杜月笙已去香港。翌年,孟小冬曾秘密来到上海,由人护送出境,去过一次香港,在九龙杜家盘桓一个月后回北平。此事外间知之者甚鲜,却确实是发生过的。从这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想见,那个时候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关系已非同寻常了。迨抗战胜利,1947年秋为给杜月笙祝寿,孟小冬在中国大戏院义演两场《搜孤救孤》,此时她实际上早已是杜月笙的人,这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移居海外 殂落之后仍留余音
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月笙到香港,此时的杜月笙一身是病,孟小冬随侍在侧,极为殷勤。北方的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两个叫驴”,姚玉兰与孟小冬原是好友,孟小冬得宠于杜月笙后,哪能不产生矛盾? 杜月笙死后,姚玉兰奉柩去台北定居。孟小冬只身留在香港,深居简出,以谈戏教戏为寄托。那时,余叔岩的琴师王瑞芝也在香港,偶来吊嗓,孟小冬尚引吭高歌,现在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录音,就是当时她吊嗓时录下的。王瑞芝回返内地后,别的胡琴手没有称她心的,孟小冬吊嗓的兴趣也大减。
1967年秋,孟小冬移居台北,与姚玉兰言归于好。据说,她在台北问艺者甚众,台湾京剧后起之秀姜竹华就得到过她的指点。她晚年信佛,时而去台北西宁南路法华寺进香,并且对杜美霞说:死后要将她葬于佛教公墓。杜美霞是姚玉兰的女儿,但从小在孟小冬身边,孟小冬离港去台,也是由于杜美霞对她生活起居能有所照顾。1977年3月,孟小冬果然买下台北树林镇山佳佛教公墓地,相隔两个月,即5月26日深夜,她因肺气肿及心脏病并发症去世。
孟小冬晚宴休息时留影
孟小冬既殁,孟门弟子十两人组成“遗音整理委员会”,经过精心选辑,选出录音效果较佳的七节,集成遗音带一大卷,定名为《凝晖遗音》。这套音响资料分两卷四面,可播放110分钟。第一卷两面为孟小冬1947年在上海为杜寿义演《搜孤救孤》的实况;第二卷第一面为《骂曹》《御碑亭》《捉放曹》片断,第二面为《失街亭》《珠簾寨》《乌盆记》片断。孟小冬的录音磁带在大陆传播甚少,私人也许有吧,但不容易听到。兴许海峡两岸交往增多的时候,京剧迷有可能欣赏到这位红极一时的女须生的唱腔遗音。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上海滩》丛书”,《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
编制:孙源希
审校:戴静怡
签发:吴一峻
原标题:《孟小冬的曲折一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