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代文豪苏东坡三十年的常州缘

2023-10-08 1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苏东坡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前后北岸80号,建在孙氏馆原址上,这里有“藤花旧馆”的美名,清朝时为汤家(汤润之故居位于前后北岸76号)西书房。在这不过500平米的空间里,留存的不仅仅是苏东坡弥留之际的生活、作品、思想,还有无形中激励一代又一代毗陵子弟的精神力量。常州人对苏东坡有着特殊的情缘,从藤花旧馆到苏东坡纪念馆,可以看得出,常州人找到了将苏东坡永久留在传承血脉中的方式。

撰文:麦和幸

在“紫藤花开墨池张,古色斑斓各相抗”的古城常州,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处处都有历史遗迹和秀美风光。从青果巷向北,经延陵西路往西行,在常州大酒店对面的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前北岸80号,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又称藤花旧馆),地方很小却名气大,曾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终老之居所。一千多年前,苏东坡从荒远的海南儋州遇赦北归,沿水路经京杭大运河辗转来到常州,居住在常州至交钱世雄给他租的顾塘桥之孙氏馆(即藤花旧馆)中,在亲人和至交的抚慰中走完他人生最后一程。

常州依河而建,因河而兴,人杰地灵,被称为“吴文化发源地”。自隋以来,常州就成为漕运的重要驿站。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连江通湖的重要河段,全长45.8公里,其中世界遗产段长23.4公里。古城常州,大运河穿城而过,城市沿着运河主轴铺展,形成了如今“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独特风貌。常州是集吴地文化精华的钟灵毓秀之城,也是历代名人雅士的钟情之地。这座运河滋养的城市,孕育了许多指点江山的常州名人,如季札、刘勰、徐铉、唐荆川、汤贻汾、盛宣怀、李伯元、赵翼、黄仲则、张太雷、恽代英、李公朴、史良、刘国钧、赵元任、周有光等名人大家和先烈都在此诞生。

左为苏东坡一生游历图、右为苏东坡十四次常州行程表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文坛的顶流,大半生颠簸于贬谪的路上,风霜雪雨,不经意间走遍大半个中国,无意间成为中原先进文化的播火者。他终老常州,把常州当作第二故乡,常州人民也把这位命运多舛的大文豪视作亲人。明清时期,常州人在苏东坡终老地遗址重建孙氏馆,取名“藤花旧馆”,增建了东坡书院。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分别留下“东坡遗范”“玉局风流”的墨宝。建国后,常州市相关部门又将苏东坡系舟登岸的地方建起规模宏大的东坡公园,建有舣舟亭、野宿亭、仰苏阁等标志性建筑,以纪念这位大文豪三十年的常州缘。

苏东坡常州去世前《题自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诗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他少年早慧,22岁便高中进士,却为才华所累,为小人所忌,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政治才干无法施展,44岁身陷“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一贬再贬,直至荒凉的海南儋州,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在苏东坡纪念馆内,展出了他先后14次来到常州的事迹和绘图,他为宜居宜游的常州写下“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的千古名句。他到达常州的消息,不胫而走,常州百姓沿着运河两岸夹道欢迎。到了常州,虽然缠绵病榻,他还是给常州人民留下了藤花旧馆、舣舟亭、夜宿处、香泉井、洗砚池等文化遗迹、遗产和遗韵,把《论语》《尚书》《易经》注解等三本书稿托付给常州人钱世雄择日出版。是苏东坡让常州变成了一座能够吸引文人聚居,让文人喜欢在此聚居的“风雅之城”。历史上,常州曾涌现五大学派:常州学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常州人“户户能填词,家家会吟诗”,常州成为中国唯一被称作诗国的城市。

“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苏东坡一生漂泊沉浮,不是被委任,就是被贬谪,皆为朝廷调遣,非自身所愿。唯独晚年定居常州,是他自己的抉择。他自1071年(熙宁四年)第一次踏上常州的土地,直到1101年,终老于顾塘桥孙氏馆,整整三十年,他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与常州有关的诗66首,词10首、散文103篇。这份眷恋之情和精神馈赠,对常州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常州在苏东坡的人生旅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江苏常州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三月殿试后,年方22岁的苏轼等388名进士及第。在宋仁宗的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个个喜上眉梢,谈笑风生,相互交换名片。与苏轼邻座的蒋之奇、单锡是常州宜兴县人,他们热情推介常州的山水秀美、人杰地灵,并邀请苏轼到常州做客。在这场琼林宴上,苏轼认识了十多名常州人,其中单锡后来成了他的外甥女婿,丁骘的女儿成了他的侄孙媳妇。苏轼当即与他们碰杯,订下“鸡黍之约”。转眼14年过去,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七月,34岁的苏轼携家眷离开汴京南下到杭州赴任,中转扬州,受到扬州知州钱公辅的盛情款待。钱公辅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人品文才十分了得,苏轼对他十分敬重,钱公辅向他热情推介家乡常州,并告诉他,其子钱世雄也在杭州,希望他们能结识。苏轼与钱世雄后来果真成了知交。那年十一月中旬,苏轼第一次踏上了常州这片土地,第一印象十分好,他尽情游历欣赏常州的山水风光,回忆起琼林宴上与蒋之奇等“鸡黍之约”,真是不枉此行。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年底,常州、镇江两地遇旱灾闹饥荒,担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监察官)的苏轼奉命到灾区赈灾。苏通判的船行到常州城东通吴门外,不愿打扰当地的官员和朋友,就在郊外江上泊船过夜。这一晚,他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最后两句表达出在他的心目中,常州是一个值得终身托付的地方。

初到地方工作,苏轼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到五月二十九日,他走遍了常州各地,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工作之余,他走亲访友,观景览胜,这里的群山苍翠、溪水明澈、民风淳厚,深深地吸引了苏东坡,使他首次起了归老于此的念头。他在《踏莎行》中写道:“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解珮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在给杭州知州陈述古的诗《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中,他写道:“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诗言志,在诗词中,苏轼“解珮投簪,求田问舍”、归老常州之心一览便知。

常州东坡公园一景

此后十年,是苏轼最为坎坷、但也最为人称道的十年。苏轼由杭州通判晋升为湖州知州,又因“乌台诗案”由知州成为阶下囚,被关进御史台的深牢大狱;虽然在曹太后的保护下,在弟弟苏辙及朝中众同事的多方奔走下,他死里逃生,被断崖式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十年中,他经历了生死考验;十年中,他从“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十年中他从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的苏轼蜕变为乐观圆通、随遇而安的苏东坡。

正当苏东坡在黄州过得优哉悠哉的时候,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三月,朝廷降旨:“诰命特授苏轼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一纸调令,把苏东坡由湖北黄州移河南汝州,汝州离开封较近,比黄州条件要好。这虽然是平级调动,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神宗皇帝对苏东坡的照顾。“归去来兮,吾归何处。”那年四月,他无奈抛下了已颇具规模的东坡庄园,举家乘船绕道沿长江东下到汝州赴任。途经金陵时,他探望了已赋闲在家的王安石,昔日的宰相大人已是疾病缠身的老人,变得平和理性,王安石劝他买田地置业。苏东坡和家人商量:“皇上可以把我由黄州调离,也同样可以把我调离汝州去往别处,不如在常州购置田产,以安身立命。”家人都表示赞同。在湖州太守滕元发、江淮发运副使蒋之奇、宜兴知县李去盈等好友的帮助下,经多方考察比选,苏东坡在常州宜兴县看中滕家位于黄土村的一处开阔的田地,位置虽然偏僻了点,但每年可产八百担米,可保全家衣食无忧。苏东坡全家都非常中意,于是便托朋友卖了父亲在汴京留下的旧宅,筹钱买下来。办妥交割手续后,他欣然填了一阙《浣溪沙》,其中写道:“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在《楚颂帖》中他写道:“我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他相信,他与藤花盛开的常州有前世的因缘。

这一年,苏东坡已48岁了。买了田地,有了物业,苏东坡就有了定居常州的理由。那年十月,苏东坡上《乞常州居住表》,请求朝廷准许他在常州定居。奏章说:“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粗给饘粥;谷欠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理由很简单,这年产八百担米的田庄是他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唯一本钱。公元1085(元丰八年)正月,他再上表“乞常州居住”,还直接派人送到汴京。三月六日,他在南都(北宋有四个都城,南都位于河南商丘)接到朝廷文书,英宗太后摄政,诏命其“至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常州居住,不得签书公事”。朝廷终于恩准他在汝州享受待遇、定居常州的请求。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苏东坡自南都举家迁往宜兴县的新家。至此,苏东坡与常州结缘,正式在常州落户了。“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欢欣鼓舞,带着家人兴致勃勃到处考察,边看边规划农庄的布局。在他的眼里,这一带山水有情,风物妙不可言,空气湿润而洁净,满眼翠色,是宜居的好地方。

顶部有唐伯虎的题写的“仰苏阁”,仰苏阁下为康熙题写的“坡仙遗范”

人逢喜事精神爽,好事好运陆续来。“女中尧舜”高太后一直对正直不阿、才华横溢的苏东坡青睐有加,念念不忘,摄政之后,尊贤任能,正用清醒而理性的态度改变着局势。七月,她重新启用苏东坡,任他为山东登州太守。历史的齿轮瞬间逆转,六月,他依依不舍告别留在常州的家人,到登州赴任。当年十月十五日到达登州。五天后又奉诏赶往京师就新职。短短几个月,苏东坡从七品官升到三品官,先后出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吏部尚书、颖州知州、扬州知州、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定州知州,一时风光无限。

高太后——神宗的母亲、哲宗的祖母一直是苏东坡的守护神。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秋,摄政八年、支持苏东坡的高太后病逝了,苏东坡的命运轨迹再次发生了转变。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四月,章惇拜相,马上把一些以残忍、奸诈的著称的老党徒们扶回高位,对元祐党人开始了疯狂报复。苏东坡自不用说,连已经病故的司马光、吕公著也难逃浩劫,遭到贬斥。章惇拜相后,报复的巨斧首先落在曾经的好友苏东坡头上。已届59岁的苏东坡先是被贬到广东英德任太守,不久又贬到惠州任建昌军司马,不得签书公事。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被章惇操纵的朝廷突然下诏,把时年62岁的苏东坡贬到蛮荒之地的海南岛,任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儋州)安置,勒令不得签书公事。据考证,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时,他的家人生活在常州宜兴新家,他与常州的朋友多有书信来往。钱世雄因受苏东坡牵连被罢官成为平民,但他经常给远在海南的苏东坡寄信、寄药、寄可口的食物。

仰苏阁下东面的大理石上刻有东坡“醉笔”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气势磅礴,表现词人的率真之情。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哲宗驾崩,徽宗即位。这时,苏东坡已在儋州4年多了,用才华照耀着这一片蛮荒之地。那年五月,苏东坡被调广西合浦安置,刚一个月,又被调湖南永州安置,情况逐步改善。风水轮流转,彼时的死对头章惇已倒,也被贬到雷州半岛去了。值朝廷大赦,苏东坡获准自由定居,复任朝奉郎,向北而寻归途。此时的苏东坡身体已大不从前,虚弱无比,北归一路上有不少患难好友邀请他居住,但他仍坚持要回常州,他给钱世雄写信,请他在常州城内寻找合适的房子租住。信中说:“某已到虔州(今江西赣州),二月十间方离此,此行决往常州居住。”“若遂此事,与公杖履往来,乐此余年,践《哀词》中始愿也。”钱世雄回信告诉他“已租到宅子”。在苏东坡的心中,常州是他最终的归宿,有现成田产,有亲友至交,适宜终老。他婉拒了在河南颖昌为官的弟弟苏辙邀请,在给苏辙的复信中说:“颇闻北方事,有决不可往颖昌近地居者。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家宅,极佳。”可见,苏东坡不愿意选择距离京师过近的颖昌居住,定居常州是他反复权衡、慎重考虑作出的人生重大决定。

一路舟车劳顿,体弱多病的苏东坡于公元1101年六月十五日沿运河到达常州,为满足常州百姓想见他的心愿,他还不顾身体状况,特意坐到船头与夹道欢迎的常州百姓挥手致意。他刚在顾塘桥孙氏馆安顿好,便向朝廷上《乞致仕状》:“今已至常州,百病横生……谷欠望朝廷哀怜,特许臣守本官致仕。”“所以崎岖万里,奔常州,以尽余年……五月至真州(今江苏仪征),瘴毒大作,乘船至润州,昏不知人者累日。”他辞去寺院管理处负责人和退休申请很快得到徽宗皇帝的批准。

在常州居住的43天,苏东坡长期卧床养病,经常半夜发高烧。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气息不稳,呼吸越来越弱。家人给他的鼻子上放了一点棉花,来观察他的呼吸情况。钱世雄和杭州径山寺维琳方丈也守在他的身边。见东坡气息将离,维琳方丈凑近东坡耳边大声说:“想你的来生,来生!”苏东坡气息奄奄:“来生也许有,光想前往,是没用的。”钱世雄赶快说:“不管有没有,你多想想,多想总会有的。”苏东坡淡然一笑:“勉强想就错了。”钱世雄还想劝说,却发现他鼻子上的棉花再也不见翕动。一肚子不合时宜、一生都不甘向命运屈服的苏东坡永远闭上眼睛,平静离世,享年64岁。方丈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解决之道在于自然,在于不知善而善。

维琳方丈、苏轼、钱世雄雕像

斯人已逝,但苏东坡留下的故事和诗文却千年不衰,百姓交相传颂。徜徉在古老与新潮交相辉映的大街小巷,常州与苏东坡有关的景点和墨宝随处可见,他留下了“赈灾江南、夜泊郊外”“焚券还宅”的故事,更有“报恩寺藏苏墨迹”的惊险传奇。他在常州留下的精神财富,对常州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常州诗人、清代文学家赵翼在其诗中所说:“毗陵自古无山水,一沟一壑也稀奇”。

苏东坡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那些工作、居住和抒写、游历过的地方,如扬州、杭州、常州、密州、湖州、黄州、徐州、登州、汝州、惠州、儋州等,留下的文化遗产一直为后人世代瞻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也为人称道,在常州人心中,苏东坡及东坡文化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图腾,成为常州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深深融化在常州人的血液中和铭刻在常州人的骨子里,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和到常州旅游观光的所有人。

在常州这座活水环绕、人家枕河、书香传世、藤花盛放的风雅之城,我尽情吸纳着多元的文化气息。在归途的路上,我写下《谒常州苏东坡纪念馆》一诗:“梦里常州梦里求,藤花鸡黍梦难休。风前泼墨怀阳羡,雨后深情写自由。半世穷途千叠浪,一生漂泊五湖舟。忠魂永伴荆溪水,点化人间恨与愁。”

作者麦和幸在苏东坡纪念馆大门前

作者:麦和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鹤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来源:江门鹤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鹤轩

责任编辑:何志强(鹤邑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