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世名迹韩幹《牧马图》、赵幹《江行初雪图》等再现

叶榕 整理
2023-10-09 07:56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笔歌墨舞——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近日迎来更新,唐代韩幹《牧马图》(国宝)、五代南唐赵幹《江行初雪图》、宋人《桑枝黄鸟》(国宝)、元吴镇《嘉禾八景》、明仇英《汉宫春晓》(国宝)、明陈洪绶《画隐居十六观》等40件(组)传世书画对外展出。

宋人 桑枝黄鸟 国宝

中国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907-960)之时,而且蕴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

宋代(960-1279)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发展出空前盛况。当时的画家讲究对自然的观察,并添加“诗意”以增强绘画的内涵与意境。对实物的兴趣促成了建筑、船车等以器械结构为主的绘画类型,使其在十一世纪后跃上绘画的舞台。诗意的强调,则于南宋时期发展出书法、诗文、绘画三者互相搭配的册页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将艺术的表现概念扩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畴,文人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风格。

元代(1279-1368)的文人画则由赵孟頫、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以复古为标的,并因复古而有更为多元的风格表现。这些风格逐渐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仍维持着持续的影响力。

明代(1368-1644)以后,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成为艺术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苏州的“吴派”从元四大家演化出优雅的文人风格,以浙闽画家为主的“浙派”则自宫廷绘画中发展,将南宋的典范变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与稍后的王时敏、王鉴、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着在对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笔墨再造自然,形成影响深远的“正统派”。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统派”作风之余,也包容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宫廷之外的扬州则有标榜着“怪、奇”的一批画家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活跃。他们的笔墨与形象针对“非正统”的典范而发,而自己也成为后世追求变革的典范依据。

山水画

宋 李唐大江浮玉

宋 李唐大江浮玉

大江中,岛屿屹立,岸边风涛环绕,有飞动之势。近处作船埠,江船两艘联泊于此。

江心岛屿特起,树木、寺宇、浮图,林林总总,工细之甚。虽旧题为李唐画作,然其风格却与李唐的刚健硬拔不同,笔法上反倒接近郭熙《早春图》中的处理手法。岛屿主峰轮廓的转顿起伏甚大,接近郭熙的近景巨石,全作笔墨的清润感,也接近《早春图》的峰峦与云烟变幻之手法,故推测可能是出于宣和或绍兴间(1119-1162)郭熙派画家之杰作。

元 吴镇嘉禾八景

元 吴镇嘉禾八景(局部)

元 吴镇嘉禾八景(局部)

元 吴镇嘉禾八景(局部)

 

元 吴镇嘉禾八景(局部)

元 吴镇嘉禾八景(局部)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善于用墨,与黄公望(1269-1354)、倪瓒(1301-1374)、王蒙(1308-1385)合称元四家。

本幅作于至正四年(1344),仿北宋“潇湘八景”的前例,绘嘉兴(又称嘉禾)一带的八处胜境。画中地点皆以文字标示,以留白的手法串连各点,并利用其相对位置,布排构图。用笔疏略而墨趣盎然,呈现悠远的空灵景致。

花鸟画

宋人 画雪芦双雁

宋人 画雪芦双雁

白天鹅栖息于芦汀间,一只悠闲理翎,一只引颈注视远飞翠鸟。坡岸并无明显皴纹,芦草着雪处,除利用渍染留空手法,还施以用粉,呈现霜雪的真实感。北宋后期以来,常见此类鹅雁与秋景、寒林搭配题材,比喻萧瑟苦寒亦不改其恩爱。画家精确描绘天鹅外形,仔细勾描鸟羽,从头颈至肩羽、小覆羽、背及大覆羽、翼带、飞羽、尾羽等等各部位之形状、大小比例与层次皆如实描绘,而设色淳厚,造型优雅写实,神情生动逼真,显现画家深入观察自然之洞察力,为传世花鸟画之精品。

宋人 桑枝黄鸟 国宝

画桑枝上黄鹂一只,仰首叼食的桑椹,构图简洁,却反映出深入观察后所捕捉到稍纵即逝情景。无论树、禽,皆敷色分明,因物而生的描绘线条,分外生动自然。平滑的羽毛多以匀称的线条,轮廓线流畅,丝羽毛的部分则细挺。枝干的不平整和桑叶边缘的锯齿状,便用起伏转折明显之笔。这种用笔概念与技法,符合宋徽宗宣和(1100-1125)时期的写生观,幅上也钤有“宣和”印,应为出自画院之作品。

明 陈淳设色花卉

明 陈淳设色花卉

陈淳(1483-1544),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曾跟文徵明(1470-1559)学画,极得赞许。

此幅用笔、设色均极为精致,画溽暑季节,群芳争艳的景色。湖石后众花齐开,有栀子、玫瑰、百合、石竹、红牡丹等五种。花卉以没骨笔法描绘,栀子、百合这些白花朵则揉勾花点叶法来表现。设色温雅不俗,画出庭园花草秀发丛生,幽馨可掬的感觉。

清 传綮 写生

清 传綮 写生

 

清 传綮 写生

 

清 传綮 写生

传綮(1626-1705),即八大山人,俗姓朱,又名耷,世居江西南昌,是明代皇室的一员。明亡后削发为僧,能诗善书。

根据此册末幅己亥(1659)的年款,这是作者三十四岁壮年盛时的作品,以水墨画蔬菜、花卉、瓜果、奇石等,每幅的墨色皆变化丰富,行笔迅捷,构图奇特。虽然留存明人写生的影响,然已出现不落俗套的剪裁,也不刻意追求完整的物象,反映画家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发展。

人物画

唐 韩幹牧马图 国宝

唐 韩幹牧马图 国宝

本幅画一奚官(司职养马)身骑白马,另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题“韩幹真迹,丁亥御笔”。韩幹是唐玄宗(712-756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从奚官相貌、马匹圆臀与短腿,均显示与唐代墓室壁画相近,具雄健肥壮的时代特征。不过描绘线条的细致挺劲,方折的连续用笔方式,与马鞍上的锦垫色彩,都属于徽宗时期的作风,故应是北宋末的摹古精品。

五代南唐 赵幹江行初雪图

五代南唐 赵幹江行初雪图(局部)

 

五代南唐 赵幹江行初雪图(局部)

五代南唐 赵幹江行初雪图(局部)

五代南唐 赵幹江行初雪图(局部)

赵幹(约十世纪后期),江苏江宁人,任职南唐画院,卷首题字“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幹状”,据传为后主李煜(937-978)手笔。

全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用笔劲挺,树干以干笔皴染,具阴阳向背效果。小丘及坡脚,以淡墨成块涂抹,无特定皴法。冬日江边行旅与渔家生活是本卷的主题,画家不仅在画面中精准地描绘了各种渔人、渔捞方式,更搭配瑟缩身躯的童子与垂首逆风而行的驴子等细节,营造出相当具有临场感的视觉效果。

宋人 柳阴高士图

宋人 柳阴高士图

柳荫下,高士袒胸露背,跣足坐于豹皮上,两眼有醺醺然之貌,潇洒超脱。陶渊明(365-427)曾以《五柳先生传》自况,加上器皿及服饰的特征,可推断此人为陶潜。人物线条刚劲如铁丝,转折犀利。树干苍老,柳叶繁复,笔力稳健挺拔,多层皴染,使得画面蕴藉厚润。论布局,论笔法、设色,均臻上乘,是一幅人物画佳作。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

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所作有画院之精而饶士气,为明四大家之一。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明 仇英汉宫春晓 国宝(局部)

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背景,描绘佳丽百态,其中并穿插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情节。通幅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交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力作。

明 陈洪绶 画隐居十六观

明 陈洪绶 画隐居十六观(局部)

明 陈洪绶 画隐居十六观(局部)

明 陈洪绶 画隐居十六观(局部)

明 陈洪绶 画隐居十六观(局部)

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后自称悔迟,又曰勿迟。人物花鸟草虫无不精妙,皆能自出机杼。

隐居十六观,故事不可尽索,盖画隐士生活中可入画者十六事。其中固有借古高人以点题,而或为老莲真实生活之经历,借画写意,以寄幽情耳。据款为老莲五十四岁所绘,乃逝世前一年作品,无论创意、构图、设色,均为晚年之杰作。

(本文资料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