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极日记 | 驶向“飞地” -17- “秘密首都”
原创 极地塞翁
2009年7月5日
卑尔根
16 | 21℃
阴有时多云
1
火烧旺运
又进城了。
今天早上,公主号停靠在卑尔根。
卑尔根(Bergen,60°23′22″N 5°19′48″E)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人口约28万。近千年来,城市的范围几乎保持不变。人口停滞,城市范围狭窄。
不知道挪威的大城市都怎么了,这第二大城市也是命中属火——和前天刚刚踏查过的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一样。
别的不说,仅1702年那场火,就有八分之七的卑尔根被烧毁。现在的大部分老建筑,都是在那场火灾后建造的。
1955年又来了一场大火,这回,烧剩的建筑物没有被拆除,而是修复和重建。
或许是火烧旺运吧,2004年,《时代》周刊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欧洲14个“秘密首都”之一。
卑尔根的“首都”地位主要体现在海事商业方面:
——欧洲最大的海洋学研究中心(IMR)设在这里。
——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公司总部都在这里,住在卑尔根的船东控制着整个挪威的商船队。
——众多银行和海上保险公司云集卑尔根,使这里成为海事金融中心。
——这里也是欧洲最大的游轮停靠港。
2
汉莎遗址
正因为卑尔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00多年前,德国人就盯住了这里。
有个叫布吕根(Bryggen wharf)的街区,位于卑尔根市中心以西的海岸边。一千多年前,卑尔根就是在这个地区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座座又高又薄的木质建筑充斥布吕根码头区,一栋一栋地挤在一起,就像色彩鲜艳的大棋子一样。这些老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属于德国人——汉莎同盟。
汉莎同盟,又称德国汉莎,是曾经存在于德国北部及海外商人社区之间的商业和政治联盟。从13世纪到15世纪,它一直以垄断的状态主导着整个北欧地区的商业活动。而卑尔根则是汉莎的海外四大总部之一。
当年的挪威需要收入,更需要来自其它国家的商品。因此政府积极扶持汉莎同盟,甚至一度授予其挪威北部鱼类贸易的独家经营权。于是,布吕根的房子逐渐被汉萨商人接管,用于储存中转货物,特别是来自挪威北部的鳕鱼干和来自欧洲的谷物。
17世纪前,这里就变成了德国建筑风格的国中之国——汉莎区。直至1669年汉莎同盟宣告解体。
3
斜楼
布吕根的建筑几乎都略微倾斜,被称为“斜楼”——这些建筑物的倾斜是地面的沉降造成的,却歪打正着地增添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布吕根于1979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布吕根带有社会组织的痕迹,展示了四分之一汉萨商人对空间的利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4 世纪。它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达科建筑(fondaco),并延续了北欧最古老的大型贸易港口之一的记忆。”
今天,汉莎时代的魅力仍然存在,由错落的旧板房组合起来的空间充满了画廊、咖啡馆和纪念品商店。
装扮成中世纪商贩模样的男男女女,不时会闯入游客的镜头。
漫步在这里,想象一下住在如此狭小且容易燃烧的区域里的德国商人当年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日耳曼式的精细务实。
4
禁止广告牌
布吕根斯博物馆位于考古发掘现场,展示着12世纪的建筑遗址和过去与商业、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物品。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物品,比如用驯鹿角制成的梳子、看起来古老的溜冰鞋(谁知道中世纪有人滑冰)、珠宝、陶器等等。
罗森克兰茨塔 (Rosenkrantz Tower),被认为是挪威最重要的文艺复兴纪念碑之一。塔楼的部分建筑建于 1270 年代,出于防御工事和展示权力的目的,它已多次扩建。
这座塔是挪威国王埃里克·马格努森 (Eirik Magnusson) 的住所,他是最后一位在卑尔根掌权的国王,直到1299年去世。
后来,这座塔容纳了不幸的居民——地窖里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地牢,它可能在1299年到十九世纪一直在使用。
这是一个禁止设立广告牌的城市,但却到处都允许艺术家自由表达。
公园里的露天舞台上,一个业余合唱团正在演出。
气宇轩昂的女高音,其音色一点也不输大牌的歌唱家。
免票的演出,当然要自由自在地观赏——有人板板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有人则七扭八歪地躺在草坪上。
原标题:《北极日记 | 驶向“飞地” -17- “秘密首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