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与发展——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在洛阳偃师举行

澎湃讯
2023-10-03 10:3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近日,“传承与发展——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暨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落成仪式在洛阳偃师张海书法艺术馆举行。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河南省文联、省委外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洛阳市人民政府、郑州大学联合主办。

活动周将持续到10月5日,13场中外知名书法家参与、涵盖古今书法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展览同步举行,其中沈鹏、张海、苏士澍、孙晓云4任中国书协主席的个展,颇为引人瞩目。

结合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的开放,河南资深媒体人李韬专门撰文《人生如画也如书》称,张海八十岁后,在一次答记者问“如何自我定位”时,曾这样回答:“年轻的高等书法教育者、资深的书法组织工作者、如影随形的书法践行者。”

“传承与发展——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暨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落成仪式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13场中外著名书法家参与、涵盖古今书法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展览,其中包括沈鹏、张海、苏士澍、孙晓云四任中国书协主席的个展,以及国外书家星弘道书法展(原全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杭迫柏树书法展(全日本书道联盟顾问)、柳田泰山书法展(日本泰书会顾问)、陈声桂书法展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李敦兴书法展(韩国美协首席副理事长);二是 13 项不同层次,多种形式,众多专业书法家、理论家和书法爱好者参与的书法活动,包括“中外书家集体书写《龙门二十品》”“心声、心境、心愿:我爱我的祖国——河南省书法家文化脉动主题活动”“西部十省区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及‘新起点—— 未来之路’讲座”“国际书家座谈会”等书法活动,还将举办“《张海书法艺术馆馆藏石刻选》发布会及其学术研讨会”“河南省大、中、小学生‘我的书法故事’征文及演讲比赛”等书法活动。

“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现场

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现场

与此同时,张海书法艺术馆常设展览三老厅(费新我、王学仲、沙曼翁)、馆藏石刻厅、历代砚台厅、捐赠厅、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历届兰亭奖终身成就获得者作品展示厅、历届魏碑圣地魏碑力作厅和河南已故书家作品厅的诸多展陈,以崭新面貌迎接观众。

延伸阅读|李韬:人生如画也如书(节选)

张海现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其“退而不休”,以耄耋之躯一直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光大奔走呼告,也一直在为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持恒笃行。

张海曾介绍自己是“唐僧的老乡”。

这介绍一半是打趣,一半则是苦行跋涉后的顿悟:艺术之旅不就是一场“九九八十一难”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张海“墨海领潮”,有自己“创造力的实现”;在“岁月如歌”的高亢快进中,也唱出了自己的“好声音”;张海并不满足于此,从心之年又发出“古稀新声”;接力交棒,“荣誉”归来,张海又开始了新的“追梦之旅”。

八十初度,岁秩耄耋。本来可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张海却华彩转身,一体多面,完成了新的“角色扮演”:“年轻的高等书法教育者、资深的书法组织工作者、如影随形的书法践行者”。身份虽然来回切换,但艺心如磐,力耕不欺,在“人生如画也如书”的岁月长河中泛舟、舍筏,扬帆、领航……

“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的LOGO是甲骨文“夏”的变体,张海就出生于夏都二里头所在地偃师。

张海的书法启蒙老师是读小学四年级时的班主任郭树泰老师,“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张海首次体会到了写字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凝思暗想觉依稀,奋笔直书神且奇。”

没想到,这魅力让他持续着迷至今。

阅历丰赡,岁月铸金。张海在自述学书经历时,曾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偶然机缘,专业创作。张海新乡师专毕业后,先到了安阳市从事教育工作,之后因在《工人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要敢于逾越雷池》的短篇杂文,被安阳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关注到,不久就把他借调至宣传部。因为有文章和书法两种“秘密武器”傍身,没多久就又被调到安阳市群众艺术馆从事宣传工作。这一时期因工作所需,经常要写各种标语、办各种展览,促使他必须全面提高书法水平,全面掌握各种书体创作——“都要拿得出手”。

第二阶段: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十年动乱时期,除去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张海还开办了多期中小学书法美术学习班。蓦然回首之间,“书法教育”的种子从那时就埋下了。他这样做:一是让热爱书画的中小学生免得步其求学无门的后尘;二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避免中小学生迷失自我,虚度光阴。当时学习班的老师都是东拉西凑,有时“断档少炊”他也会被迫下场顶上,此也倒逼其提高书艺,诸体皆能。

第三阶段: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曾到北京荣宝斋学习过半年书画装裱,师傅不仅手把手教他装裱,还让他把装裱剩下的边角碎料宣纸拿回去练字。于是,他白天学习装裱,晚上回去临池,“全天候”与书画艺术朝夕晤对。1980年,他参加了河南省书法展,创作的小字隶书《柳宗元〈封建论〉》和行草书同时入选。1980年一幅隶书荣获了一等奖;1985年,“墨海弄潮”展中他参展的隶书六尺五条屏,从书写到形制,都令业界和观众耳目一新,刚健中含婀娜,沉静中寓飞动,那是其“草隶”之滥觞——“形质纤秾自可凭,神游八极信难征。胸中丘壑笔端字,三十三天第几层”。能这么快在书坛之上气象峥嵘,应与这一时期“未应闲此手,磨墨墨磨渠”息息相关。

卢纶《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245cm×120cm  2022年

1995年,张海的作品集《张海书法》面世,沈鹏先生作序《创造力的实现》。

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张海即以一幅内容为《爱国诗九首》的小字行草书高票荣获“全国奖”,而令业界刮目。事实上,他在小字行草书上已用心、用功、用情、用力十多年矣,只不过很少示人。

《礼器碑》题识  33cm×39cm  2023年

小字行草书是张海的晨起日课,经年持而不辍。这次“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中“四任中国书协主席展”上,他展出的多幅小字行草书都是80岁前后所作。

2006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海书法作品选(2004-2005)》,张海写下长篇自序《学书三问》:一问你自己是否耐得住寂寞?二问你自己是否有很强的精品意识?三问你自己是否超越了自我?他扪心自问,三省吾身,刀劈斧斫,字句铿锵,掷地有金石之音,诵读有钟鼓之韵。

抛出了“三问”之后,张海给自己立下一个信条:尽量少留遗憾;他还订下计划:每过几年就出一本作品集,用这种倒逼的方式督促自己不敢懈怠。至今各类书法集已出版三十余种,在“漫长的季节”里留下“丰硕的收获”。

王安石《读史》句  69cm×104cm  2020年

张海“好说话”“说好话”“说话好”,众人都知道。

庚寅年冬,我为所在报馆策划年度艺术特刊《庚寅谈艺录》,通过朋友请到梁思成的弟子、著名考古学家罗哲文老先生题写刊头。第一次做这样的特刊,我在艺术圈也是“举目无亲”,通过当时河南省人大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乡贤赵世信老师找到张海,敬祈他的支持。

说实话,当时正值中国书协换届,心里很是没底儿。没想到,张海一听家乡媒体,创意又很不错,就答应了下来:“晚上八点你给我打电话吧!”晚上八点还没到,他就打来电话,认真回答了笔者的提问。

大纛一树,立竿见影,随后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也许是此事找到了信心,为之后的《八段锦》《嘉惠艺林》《艺苑菁英》等每年一期的年度艺术特刊得以成行,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和继续的勇气。

《鲍照诗三首》  直径30cm  2021年

甲午孟夏,张海于河南博物院举办《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也算给家乡人民做个“汇报演出”。张海虽然回家乡的时间少了,但他的心一直在这片热土,其乡音不改,“河南”二字更是烙在脸上,印在心里。

一般艺术家办展,捐赠一幅作品合情合理,捐赠两幅的艺术家就很大气了。张海为了回报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次展览一次性给河南博物院捐了8幅作品,且都是八尺整纸的巨幅精品,让人无不点赞、颔首、竖大拇指!

甲午岁末,我在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文集《风雅》(上下卷),此乃我数年文字跋涉之结晶,几多汗水、几多心血皆付于斯。为了能“拉拉大旗,做做虎皮”,就想借势几位先生之名往自己脸上贴金,准备聘任张海、马国强、曹新林、赵世信诸先生“顾而问之”。心里惴惴地贸然给张海发了短信,说明来意,没成想他随即回复“可以”,并对我表示“隆重祝贺”!

乙未孟春,全国两会,我携《风雅》托人转赠先生,先生随后又短信我:“书出得很好,很有特色,愿你取得更大成绩!”总算没有辱没先生盛名。

郑州市作协老作家赵富海写作《名人导读郑州》时曾采访过张海,那时他已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两个都是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从心理上就格外亲近。采访完毕后,张海从抽屉里拿出一幅小行草作品送给赵老师留念。赵老师大喜过望,见人就眉飞色舞地显摆,显摆了一年多,在一次搬家后“人面不知何处去”。每每言及,赵老师就捶胸顿足,痛心疾首。

有一年,《书法报》社承办媒体展,有关负责人给张海打电话求援。张海问“怎么支持”。负责人说“写张字吧”。张海说“给十万元吧!”

收了字还得继续“求援”+“化缘”,不如直接给钱,一步到位。

张海总是“善解人意”。

张海也是懂得感恩之人,曾经帮扶过他的师友、同道他都铭记于心,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是居身敬肃,他把“文为德表,敬乃身基”视作为人为艺的座右铭。“张海书法艺术馆”成立之初即专门开辟“三老厅”(费新我、王学仲、沙曼翁)长期陈列老师们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张海与老师王学仲(右)在一起

在张海书法艺术馆仰德馆三楼《西部书界》展墙上,一张张集体合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张海在中国书协任职和离职前后七年间,以中国书协的名义个人出资数百万元,聘请名师为西部十一省区培养了千名书法作者。如今已有近70位进入所在省区书协主席团,有的还担任了主席,此举先后受到中国文联赵实和李屹两任党组书记的书面表扬。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书协的一个闪光品牌,活动的启动经费、理论课题申报费用等皆由张海个人出资,善举至今为业内乐道。他在推进书法进课堂、编写书法教材、书法教师培训、书法学科建设等方面——“尽力到无能为力,奉献到感动自己”。

张海八十岁后,在一次答记者问“如何自我定位”时,曾这样回答:“年轻的高等书法教育者、资深的书法组织工作者、如影随形的书法践行者。”

2021年元旦,张海曾写过一副对联:“老骥伏枥千里志,短锥处囊半寸锋”,应是对当下状态的真实写照与心象投射;在张海书法艺术馆尚艺馆大厅中挂着一幅“人生如画也如书”,那正是对张海书法人生的高度概括与精准提炼。

(本文选摘自作者《人生如画也如书——解读张海书法艺术的六个维度》)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