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都望丛祠——蜀人寻根问祖之地
成都望丛祠——蜀人寻根问祖之地
在四川成都郫都区西南部,有座望丛祠,是四川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望帝陵和丛帝陵对峙。望帝陵,周长200多米,高10多米,丛帝陵,周长100米,高10米。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墓。 1985年,望丛祠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望丛祠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建立至今,已历经一千五百余年沧桑岁月。现有望、丛二帝纪念馆、鳖灵湖、东西赛歌台、望、丛二帝陵墓、文物陈列馆、子规园、听鹃楼、望丛大华玉器博物馆等主要景观,是蜀人寻根问祖之地。
扬雄《蜀帝本纪》载:杜于“代鱼凫为王,徒都于郫,即杜鹃城也。”约公元前6世纪,杜宇作蜀王,称望帝。当时岷江洪水大发,淹没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鳖灵治水,鳖灵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之水,变水患为水利,化西海为田畴,使川西平原从鱼凫时代直入到农桑时代,并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础。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县(今郫都区)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是先蜀古囯的国都。望帝是蜀国的第一任皇帝,相传望帝杜宇教民农耕,又教巴族人务农,他励精图治,常到民间,与老百姓一块开垦荒地,与普通人一起从事劳作。在蜀地首创了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被后代奉为农神。
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为患,岷江洪水大发,淹没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鳖灵治水,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玉垒山即今都江堰宝瓶口那座山)。鳖灵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之水,变水患为水利,化西海为田畴,使川西平原从鱼凫时代直入到农桑时代,并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础。
丛帝开明凿玉垒山,开宝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后望帝退隐西山,禅让帝位于鳖灵,称丛帝。古成都在望帝、望帝的带领下,蜀国的老百姓开垦良田、兴修水利,成了古代世外桃源一样的人类宜居区。
后人为纪念望帝、丛帝对蜀人的功勋,特修建了望丛祠。据《郫县志》: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南朝齐明帝时(公元494-498年在位)时,刺史刘季连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扩建望丛祠,始有今日规模。二帝遗爱在民,历代为后人尊祀。时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规鸟叫做杜鹃鸟,把山上春天开的第一种红花称为杜鹃花,说那是杜宇在催促人们春耕了。蜀人“端午祭屈原,岷阳朝杜主”,至今被人们缅怀。
今日的望丛祠正门有个广场,塑着望帝和丛帝铜像。从小门进去,祠前正壁上,写有“望丛词”三个大字。在两个侧门匾额上,各书有“德垂揖让”“功在田畴”的对联。拾级而上,红墙桔瓦的祠堂,掩映在绿树环绕的葱郁之中,画栋雕栏,翘角飞檐,斗拱凌空,给人古蜀国的感觉。从左边“子规园”进入幽深的阡陌小道,穿过重重杜鹃树,两方水池分列在小路两旁,池里各有睡莲与荷花,垂直荫遮蔽的围墙下面,一块硕大的石上草书“蜀魂”二字。小路在尽头右拐,就进入鳖灵池了。池塘右边,丛帝陵墓屹立。丛帝脚下,鳖灵池柳梢轻拂,满池碧水,荷花随风摇曳,令人思绪千古。
唐李商隐诗“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一生勤勉,积劳成疾,最终告别了他的百姓。可他对百姓的牵挂难以忘怀。相传望帝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布谷,布谷。催促人们把握春光,赶快播种,不要误了农时,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唐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望帝凄美的故事,已永留人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