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蒂斯的马蒂斯:生活的乐趣与色彩
原创 MadameFigaro MadameFigaro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摄影:孙诗。
马蒂斯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发展比作种子的生长,一棵树的根是一切的前提。诚如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帕特里斯·德帕尔普所说:“马蒂斯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对于色彩天赋异禀的运用,都是受自己成长的法国北方的环境所影响”。
关于马蒂斯,故事从法国北方开始。1869年12月31日,法国的边境小城勒卡托-康布雷齐,亨利·马蒂斯出生了。这个法国北部手工业市镇居民不过4000余人。铅灰色的天空下,教堂、各类纺织厂等各类工厂罗布期间。马蒂斯家族300年来世居此处,多年后在艺术造诣上无人能比的天才,出生在一间只有两个房间、地板破旧的织工小屋中,冬夜的冷雨一滴一滴,从他出生的床上方滴落。
伊莲·亚当,《马蒂斯在蕾佳娜皇宮酒店,尼斯,1953》,1953,钡地相纸上明胶银盐冲印,15.9×17.9cm。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86年吉恩·皮埃尔·恩布登托克捐赠。图片由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提供。
在马蒂斯的童年时期,连绵起伏的平原上满是糖厂和纺织厂烟囱。在他的晚期回忆中,那时的自己“爱做梦、虚弱”,在久卧病床、相对乏味的时光里,母亲作为一位出色的瓷器画家,给了他最初的色感。彼时纺织业是勒卡托-康布雷齐的主要产业,作为织布工的后裔,马蒂斯是在纺织工厂的包围下长大的。他的成长伴随着梭子穿梭的咔哒声,以及要么滚在地上、要么嵌在人们手里的彩色线轴。
亨利·马蒂斯,《伊卡洛斯》,1 9 4 7,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65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利亚德捐赠,2000年,Inv. 2000-2-53 (8)。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在马蒂斯眼中,织工和所谓画家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从早上到黄昏地创造色彩,只不过一个对着纺织机,一个对着画架罢了。不难想象,马蒂斯的美学资料库,建立在五颜六色、触感各异的纺织品当中。天然染料的浓烈色彩盘旋在花纹复杂的挂毯上,纺织品对他的艺术生涯来说至关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蒂斯的大部分绘画中取消了透视和景深。他致力于将一切物体画成像挂毯、屏风、靠垫、和沙发套一类的“平面”,如此直到二十世纪初,马蒂斯创作的作品以其明亮的色彩和平面图案成为了野兽派的杰出代表。勒卡托-康布雷齐因邻近边境而历尽战火,深受创伤。在一场战后城市重建之际,勒卡托-康布雷齐市的市长希望马蒂斯能在一张市政海报上签名,并将其摆放在市政厅。
亨利·马蒂斯,《戴皮帽的玛格丽特》,1914年于巴黎,布面油彩,82×65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玛丽·马蒂斯遗赠,2002年,Inv. 2002-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然而马蒂斯提出了更加深情的建议。“在那时,还没有记录马蒂斯一生及其艺术创作的素材与资料,也没有许多关于这位艺术家的资料,他最终决定将自己所有的、从他一开始创作便收藏起来的作品全都赠送给家乡……后来便顺理成章地有了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德帕尔普说。从生活用品、到早期的临摹、中期的绘画到到晚年的墙面设计、剪纸,马蒂斯将他一生的珍藏尽数送予故乡,这座以他本名命名的美术馆,包含他的杰作与快乐,也包含他的失败与阴霾,见证了马蒂斯之所以成为马蒂斯的路径,是如何自法国北部始,自法国北部终。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摄影:孙诗。
“马蒂斯本人最希望举办的展览一定是关于他本人的”——马蒂斯本人就是展览的引导线索,正如展览的名称:“马蒂斯的马蒂斯”(Matisse byMatisse)。走进北京UCCA的现场,就如同走进了“马蒂斯的家”:似乎还在使用的画具、或许刚打过松香的小提琴、表情独特的自画像……仿佛艺术家亲临现场,以法国北部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用无微不至的款待之道,引领每位参观者进入马蒂斯自己的生命世界。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摄影:孙诗。
马蒂斯的调色板,年份不详,颜料、木板,27.2 × 37.5 × 1.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让·马蒂斯捐赠,1964年,Inv. 2011-0-1。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继承了纺织工技艺的马蒂斯对裁剪也十分在行,他善于使用剪刀,创造了大量剪纸、拼贴画等艺术作品。在马蒂斯晚年的重要剪纸作品集《爵士》中,他写道“(这些图像)色调生动又激烈,是我在回忆马戏团表演、民间故事和旅行往事时凝结而生的。”
亨利·马蒂斯,《葡萄树》彩绘玻璃草图,1953年于尼斯市,布面裱贴纸上炭笔和不透明水彩纸剪贴,290×115 cm。皮埃尔·马蒂斯捐献国家,巴黎奥赛博物馆,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82年,Inv.RF 38908。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亨利·马蒂斯,《小丑》,1947,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 × 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里亚德捐赠,2000年,Inv. 2000-2-53 (1-2)。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各式各样的意象被抽象成图案,或许是闪光的家具、馥郁的鲜花、深邃的明镜;或许是光如同糖膜给迎向它的物体镀上一层黄边,背光处则还原为白纸。“怎么样能跨越这二者(绘画与颜色)的高下之分呢?”马蒂斯自问,由此发明的剪纸艺术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他的剪刀就是画笔,他用这种特殊的“画笔”直接在颜色作画。
亨利•马蒂斯,《阳光透过窗格照进室内》,1942年10月22日-23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73 × 50.3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支持购藏,1995年,Inv. 1995-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马蒂斯一生热爱波德莱尔的诗,还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设计了封面。在波德莱尔诗歌中,生活的想象和五感相关,是“美、秩序、奢华、宁静和乐趣”。如同马蒂斯的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如同一场“色彩和韵律的即兴”,而在剪纸色彩之外出现的白纸黑字,是背景,支撑、拥抱、保护着色彩本身。
亨利·马蒂斯,《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于尼斯市,布面不透明水彩和蛋彩,238×183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6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亨利·马蒂斯,《弹鲁特琴的女子》,1949年5月14日-1950年10月23日,羊毛,哥白兰制造厂根据马蒂斯的设计图稿采用直立式经纱织造而成,158.5×212cm,艺术家自留版2/2。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亨利·马蒂斯捐赠,1952年,Inv. 1952-64。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
马蒂斯的作品并不尽然充满亮丽的色彩。在战争阴云笼罩时,黑色成为了马蒂斯作品的主导色调,它是他灵魂的映射,也承载了他内心的深重沉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女儿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捕,经历了严刑拷打并致毁容。当马蒂斯再次见到他的女儿时,心如刀绞。为了宣泄内心的巨大痛苦,他创作了一系列版画,即《玛格丽特的回归》。这一系列作品深刻触动人心,为观者带来深切的疼痛感受。在德帕尔普眼里,“马蒂斯也创作过和他个人经历相关的痛苦与悲伤的作品。但是总体而言,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倾向于为人们带来欢乐与幸福。”马蒂斯曾说:“生活需要被装点。”从小就被色彩环绕的马蒂斯坚信装饰是“每天日常生活的艺术”,虽然他提出:“黑色是一种颜色。”但他更热衷于使用更多的色彩装饰生命,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心灵的慰藉。
亨利·马蒂斯,《凯西亚的大头像》,约1950 - 1951 ,BFK里夫布纹纸上飞尘蚀刻版画,65 × 50 cm,试版。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30。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马蒂斯不仅是法国艺术家,更是全球的文化探索家。他将人类文明、宗教和多元艺术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在他的肖像画作品中,汲取了爱斯基摩人面具灵感,以俄罗斯人为模特原型,并将中国书法技艺运用于版画,创造了全新的属于线条、色彩的理念和符号。他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拜占庭纹样、摩洛哥的野生植物等东方元素。直到他生命暮年还做了此生最大一件作品:圣保罗·德·旺斯玫瑰经教堂的设计。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教堂内部时,五彩斑驳的光影投射在墙上,明亮欣喜,充满着生活的乐趣与色彩。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旺斯礼拜堂:最后的创作高峰。摄影:孙诗。
亨利·马蒂斯,《白色与金色十字褡模型》,1950年末于尼斯市,布面裱贴纸上不透明水彩纸剪贴,127.5×197.5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支持购藏,1998年,Inv. 1998-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今年是马蒂斯诞辰154周年,无数人依旧为他倾倒。离开展览,看到一幅取材自马蒂斯自画像的巨幅海报。画面中央,本该是右利手的马蒂斯却用左手拿着画笔。他是在尼斯画的这幅自画像,彼时阴雨绵绵,在他房间有一个带玻璃的衣橱,他画的是从玻璃上投射的自己的镜像。马蒂斯的“自画像”,马蒂斯的“镜像”,观者透过画框,终于看到马蒂斯的“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1月1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5.5×54.3cm。玛丽·马蒂斯捐赠国家,巴黎奥赛博物馆, 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78年,Inv. RF 1978-3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受访者: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
Patrice Deparpe
采访者:
Madame Figaro版权编辑Noémie
我们可以先从这个美丽的北方小镇开始。勒卡托-康布雷齐,马蒂斯初出茅庐的地方,北方省省力马蒂斯美术馆也在此建立。您可以向对勒卡托比较陌生的中国观众介绍一下马蒂斯的故乡和您所工作的美术馆吗?
勒卡托-康布雷齐是个距离比利时边境不远的小城市,只有4000居民。马蒂斯在那里出生,这里也是马蒂斯家族的摇篮,因为300年来他们就一直住在那,经营纺织业。马蒂斯也受到法国北方传统纺织历史的影响。在马蒂斯临终前,他决定为他的出生地做一些特殊的贡献,他将他所有的个人作品赠送给勒卡托-康布雷齐市政府。
亨利·马蒂斯,《第一幅静物橙子》,1899,布面油彩,56.2 × 73 cm。巴黎蓬皮杜,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2002年,Inv. AM 1972-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法国北方人很有工业精神,非常务实、工作很努力,马蒂斯也是一位勤劳高产的艺术创作家。如果我们不先去了解马蒂斯的出身以及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我们是无法真正去了解他的作品的。这点非常重要。比如,有人因为马蒂斯的作品色彩绚丽,便主观地认为他来自于法国南部,他作品的色彩属于南法,比如尼斯,这是完全错误的。要首先了解到法国北方是纺织工业基地,他作品中的颜色是从这里来的,马蒂斯是被纺织原料的五颜六色包围成长起来的,他的创作也从中汲取灵感。这和南法的色彩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南法的色彩是阳光照射在物品上所反射的颜色,而阳光在南方和在北方也是不同的。因此南北方颜色的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解点。此外,还有北方大教堂彩绘玻璃的颜色,也为他的创作注入灵感。南方几乎没有教堂,但北方却有很多,因此马蒂斯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对于色彩天赋异禀的运用,都是受自己成长的法国北方的环境所影响。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剪纸。摄影:孙诗。
马蒂斯作品的现代性,对光和色彩的追求是如何影响当代生活的?
很多人都以马蒂斯作为榜样,都想成为马蒂斯,Guillaume Apollinaire被称为最早领会马蒂斯作品的趣味性和重要性的作家之一。很多美国艺术家认为马蒂斯是推动绘画走向现代的先锋人物。当很多现代艺术家被问起,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谁,很多人都会说,我想成为马蒂斯。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马蒂斯的早期艺术训练。摄影:孙诗。
我还知道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他们起初并不了解马蒂斯。对他们来说,马蒂斯就是一位很有名的老艺术家,他们不是很感兴趣。但当他们了解到马蒂斯使用纺织材料所做出的创作时,他们非常惊讶,这位“老艺术家”竟然还熟悉纺织材料,还深谙裁剪技艺。于是这些学生才开始去深入地了解马蒂斯。这在一开始我们聊到马蒂斯的出生背景时我提到过,因为他出生在法国北方纺织工业区,他也受到该地区和家人职业的影响,对纺织原料和裁剪都非常熟悉。继承了纺织工技艺的他能自己独立完成大衣的制作,也会裁剪礼服。这也是为什么马蒂斯后来能创造出剪纸艺术,因为他很善于使用剪刀。后来学生们得知马蒂斯对不同服装布料都有所了解,他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原料,他还懂得改变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他的艺术工作探索具备令人惊讶的现代性。这些学生慢慢认识到他所涉猎领域之广泛并为此感到震惊。
通常人们提到马蒂斯的创作,会首先想到简约的外观,也就是说简单、容易。但是当我们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会慢慢发现其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背后的故事、完成一件作品所经历的繁杂工作以及马蒂斯对作品的高精度要求。这些年轻人在了解马蒂斯的故事后深受鼓舞。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马蒂斯与织物。摄影:孙诗。
我们知道他经常给朋友和家人写信。很少有人提及亨利·马蒂斯和他儿子皮埃尔·马蒂斯的关系。结合现场的展品,马蒂斯复杂的亲密关系都具有哪些研究价值,或者如何影响他的创作呢?
马蒂斯的确在一段时间留下很多手稿,他经常和家人朋友通信。对我们这些马蒂斯研究者而言这是件好事,因为他的书信为我们研究他的创作提供许多关键信息。当他去塔希提时,每天他都会给他妻子写一封信,还会附上一系列幽默的绘画来解释他这一天的生活,以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文字资料。
他和他儿子有很多通信。需要提到的是,他女儿也很想从事艺术创作,她对绘画非常喜爱,他儿子皮埃尔也很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但作为艺术天才马蒂斯的孩子,想要成为和父亲一样优秀的画家或者脱离他的影响独立从事创作是非常困难的。后来,玛格丽特汇集整理父亲所有的版画作品,她以这种方式投身艺术领域。皮埃尔则是办了一家画廊。皮埃尔具有一双洞识人才的慧眼,当时有很多优秀的法国艺术家并不出名,他们受皮埃尔邀请前往美国,等他们再回到法国时便成为了出名艺术家。
在马蒂斯年轻时,他懂得留心观察并模仿别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艺术大师。当他还是学生时,他也在卢浮宫博物馆观察学习并临摹艺术大师的作品,但他不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他人的影子。他不想受到影响、也不想去模仿别人。他想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抽离这些前辈的影响之外。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野兽派的革命。摄影:孙诗。
他还有一些和自己女婿的书信往来,但和身边的人的这些交流,他人为他提供的信息,他只是作为参考,他坚持始终保持创作独立性,尽量不受这些大师的影响,他认为一位优秀艺术家所应当具备的素养:懂得向别人学习,但更重要的是保证其创作的独立性。
你知道马蒂斯临摹夏尔丹的作品《鳐鱼》花了多长时间吗?整整七年!这不是出于技术问题,而是马蒂斯希望自己能彻底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他希望自己临摹的作品也有马蒂斯的风格。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当然马蒂斯也会从罗丹这些大艺术家身上汲取灵感,但是他想始终维持自己的创造性与独立性,而这点在他临摹作品中也同样体现出来。
策划CREATIVE DIRECTION HAN
编辑EDITOR Sasa
采访&翻译INTERVIEW&TRANSLATE Noémie
撰文WRITER Danlei
图文协助GRAPHIC ASSISTANT 李绮彤
新媒体设计DIGITAL GRAPHIC DESIGN YUAN
原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生活的乐趣与色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