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人用香,濡养身心
古人用香,不光讲究香料与香料间的和谐,也讲究四季与香的“适宜”。
《梦粱录》中记载,每年秋天,“木犀香数珠”都是临安夜市上炙手可热的好物,所谓 “木犀沈”或“木犀沉”,是指木犀与沉香制作的香品。
其制作方法是在锡制的小甑里,铺一层桂花,再铺一层沉香,桂花与沉香层层相叠,反复熏蒸,使花香沁入沉香中,最后得到花香丰润的香料。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人与自然密切相通,当自然环境改变时,人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古人的心目中,用香首先是道德修养的需求。
古人重视官能感觉,透过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来感受美的存在,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朱熹在《香界》中描述芬芳之气使人静心安神:“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在香气的熏陶下能凝神静气,容易维持思维运转。古人居士焚香熏香,常常以香伴读,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中启迪智慧、濡养身心,是一种真实而平常的生活方式。
南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论香篇里,指出焚香的妙处,并宜以茶相伴:“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闲吟,温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焚香可静穆身心,集中心神。”
宋时香趣香品层出不穷,除了熏香,可佩戴的芳香妙物在当时也十分流行。比如,香牌。香牌与香囊散香原理类似。不用烧薰,靠自然挥发散发气味。
合香,即依照香方以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香品。合香的形状各异,有丸状、饼状、锥状、线状等等。古籍《陈氏香谱》、《香乘》、《千金翼方》、《千金月令》、《肘后备急方》中,均记载了大量香方。
观复博物馆借“古人爱香之幽趣,雅士生活之妙道”,以古代香方为基础,推出紫气香韵系列合香香牌——「仙宫月德」、「大吉大利」、「福临吉祥」、「洪福九如」。
「仙宫月德」合香挂饰
以馆藏【明铜鎏金月宫玉兔捣药器盖】为造型灵感。
以清宫医药档案中的传统香方「延龄益寿丹」为配比基础;由当归、党参、炙黄芪、橘皮、炙香附、广木香、广砂仁、石菖蒲、炙甘草、安息香、母丁香、川芎、赤石脂,调和而成。
以明代香学著作《香乘·猎香新谱》中的「内府香衣香牌」香方为基础。
《香乘》明·周嘉胄编纂 明崇祯十四年刊本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调和了——檀香、沉香、排香、倭香(艾草)、苓香、丁香、木香、官桂、桂花、玫瑰、片脑、苏合油、甘松等天然香材。
此款香牌香韵古朴醇厚, 檀香理气和顺,沉香温而不燥。
以馆藏「清乾隆 剔红大吉葫芦画瓶」为外形来源。
以《香乘》中所记载的「荀令十里香」香方配比为基础制成。
荀令,即东汉名士荀彧,史称其“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身上香气,百步可闻。”故而此香称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
调和了——丁香、檀香、甘松、零陵香、生龙脑、茴香、安息香、沉香、白石脂等香料制作而成。
香牌外形来自馆藏「清乾隆 双凤“吉祥”玉佩」。
以清代吴尚先之《理瀹骈文》「辟瘟方」香方配比为基础。
调和了——大黄、苍木、檀香、三奈、甘松各、川椒、贯众、降真、菖蒲、白芷、官桂、细辛、丁香、吴萸、沉香等香料制作而成。
香牌形取观复博物馆馆藏「清代白玉灵芝祝寿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