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家外企对话上海九部门:营商环境哪些地方需优化?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谢秋伊 周燕玲
2023-09-28 10: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一网通办’的稳定性能不能更好些?”

“短期来华的海外客商,买东西付钱有困难…”

“能不能创新监管方式,让低风险的数据跨境更方便?”

9月15日,在上海营商环境政企沟通会(外企场)上,10家外企代表与上海市9个政府部门代表,围绕上海营商环境的诸多细节展开热议。

这次政企沟通会是基于澎湃新闻与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的“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

今年3月,“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正式启动。这是澎湃新闻自2017年以来,第六次开展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调研希望了解在沪企业有关营商环境的体验、感受与困惑,为进一步完善上海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2023年3月至8月,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走访、调研了15家外资企业,对约4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研结果总结成《上海营商环境大调研报告2023①:15家外企在沪营商感受和建议》(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政企沟通会为外企场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内容,为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搭建沟通平台。

2023年9于15日,上海营商环境政企沟通会。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摄

参加本次政企沟通会的17位上海市政府部门代表,分别来自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市场监管局、人行上海总部、外管局上海分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大数据中心等九个部门。

出席本次会议的10位外企代表,来自汇华理财、汇丰金科、肯耐珂萨、罗氏诊断、雅培、赛飞航空线缆、德勤、施洁医疗、丹纳赫、勃林格殷格翰等企业。

“今年,上海市营商环境工作有以下几个重点。”会上,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表示:“一是上海今年初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共195项任务举措,其中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安排了政务服务、政策服务、企业服务等九个方面51项任务举措,将在10月基本实施完成,并在后续持续优化。二是围绕更好体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最新政策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高水平对标改革和固化改革成果等四个方面,开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二次修正工作。三是把世行对标改革作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领域的改革创新。四是进一步发挥市区合力,着力优化涉企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更大力度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营商环境方面的具体问题,政府代表和各位企业代表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将“柔性执法”落实下去

《报告》中提到,外企总体上肯定了上海相对温和的执法方式,但是仍然建议改善部分不合理的执法方式。这些不合理的执法方式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外企与本土企业的不同属性。

市市场监管局综合处处长吴颖表示,发现违法行为的时候,上海一直倡导柔性执法。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各种类型的企业能承受怎样的处罚强度。对于一些成长中的企业,处罚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有时处罚力度过低,就无法起到良好监管的作用。对此,市场监管局综合处表示,上海从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轻微违法免罚,目前已推出26个领域的31份免罚清单,下一步正在加强研究如何将不同的企业分类管理,希望在以后的监管过程中,能够把柔性执法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执法工作的方方面面。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是上阶段营商环境优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和重点。受访外企普遍认为,中国整体的政务服务已“优化很多”,甚至在比拼政务服务指标上各地也“非常卷”。不过,在上海“一网通办”和审批标准的相关细节中,政务服务仍有改进空间。

比如,有企业提出“一网通办”的稳定性、共享性、人性化程度还需提升。对此,市政府办公厅和市大数据中心做出回应。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处长沈强提到,随着“一网通办”窗口集中度越来越高,需要处理事务的复杂程度、专业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窗口办事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相关部门会加强培训和整改,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公共服务。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一网通办”还在尝试远程视频办事等新功能,希望大家能保持耐心,给相关部门一些探索和落实的时间。

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王冬补充到,提升“一网通办”的稳定性是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的目标。这两年根据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一些要求,相关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改造包括基础硬件和应用软件。接下来,大数据中心将加大资源投入,与底层软件厂商一起,针对不同服务板块进行特定的调优,来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业务效率。

数据共享方面,王冬表示,大数据中心的重要目标是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目前,大数据中心正汇聚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在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主题库和专题库。这些主题库和专题库既支撑了业务部门的决策,也加强了数据共享。

针对“一网通办”的问题,现场企业还提出了调整窗口设置、优化服务态度等建议,现场政府代表一一听取。

“老外”线上支付难,如何解?

不少受访企业表示,海外商务人士在华短期差旅期间,支付是一个难题。

某企业高管举例,他最近带着数位来华洽谈生意的“老外”参观,发现国内民众习以为常的线上支付,对于海外人士是“举步维艰”。比如,这些外国人士习惯刷信用卡,但国内只有部分商家才提供刷卡服务,并且不一定能支持所有海外银行卡。而如果付现金,很多商家即便接受现金,也常常没有现金找零;如果临时下载支付宝、微信app,还需身份证件、绑定国内银行卡、有时还要扫脸,对短期旅华的“老外”来说基本很难实现……

人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副处长钱国根对此做出回应。钱国根表示,对于短期入境的人士,金融服务部门正尝试提供一种成体系的服务,一共有五种方案。

第一种是现金支付。外籍人士入境时往往携带外卡,“我们正在推动一项工作是(上海)所有银行的ATM机可以授予外卡取现人民币的权限。”钱国根提到,目前上海市大概有9500台 ATM机,其中有8800台左右支持用外卡提取人民币,覆盖率达到92%,剩下有约600台正在推进。

第二种是刷卡。金融服务部门和市商委在上海市的12个重点商圈正积极恢复POS机的使用,支持使用刷卡的的方式来进行境外支付。

第三种是通过支付宝微信绑外卡。“这是新方式。但绑定时需要用户进行个人信息验证,有些境外人士会有顾虑”,钱国根坦言。

第四种是境外钱包,一种境外电子支付产品。比如外籍人士可以在入境时或入境前,把境外钱包与支付宝绑定,实现境内电子支付。“这个做法我们是支持的,目前支付宝也已经开放”,钱国根表示。

第五种是数字人民币。境外人士只需填写手机号信息,就能够申领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

近期,金融主管部门正从以上五个方面推进工作,比如外管局经常项目处肖亮表示,正在鼓励银行与支付机构合作,通过境外卡组织实现身份识别,从而提高移动支付使用的效率,随着这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和逐步拓展,境外人士短期在华期间支付难的问题应该会有所改善。

数据跨境流动,该管到哪一层?

近年,《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陆续出台,强化了国内数据出境的限制以及对防火墙、VPN的管理。这为部分跨国企业的在华经营业务带来挑战。

多家外企提到,数据跨境流通的困难或让企业增加成本搭建中国管理体系。部分情况下,中国业务甚至难以参与到全球同步的研发中。由此,部分外企对数据跨境问题提出了创新监管治理模式、开展先行试点等建议。

针对数据跨境流动难的问题和试点建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处副处长张楠做出回应,相关部门的新想法是建立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场景化的形式满足企业数据跨境的需求,目前约有5个场景正在推进批复。后续希望通过这种场景化的形式,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管理的方式,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各类业务需求,实现中低风险数据顺利出入境。

在场企业代表还针对其他细节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市场准入方面,是否能优化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明确“国产”的定义;金融方面,金融监管的方式、市场进入壁垒、行业限薪是否还有探讨空间;产业政策方面,希望调整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期待借力“一带一路”打开海外市场;政府服务方面,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汇编,减少企业信息成本;自贸区方面,几家企业代表表达了进一步完善临港生活环境的希望。

政府代表积极听取了这些问题、意见,并表示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梳理,并反馈给相关企业。

“7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上海1/4的GDP、1/3的税收和一半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我们将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建设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动摇的决心”。沟通会最后,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表示,希望继续加强良好地政企沟通,并感谢各位企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