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初看江南第一州”;看历代书画中的金陵景观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3-09-28 17:38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宋代诗人苏辙诗中的“江南第一州”指的正是古都南京。 

澎湃新闻获悉,9月29日起,南京博物院历代绘画展厅推出新展“初看江南第一州——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看明清以来,文徵明、石涛、袁枚,直至傅抱石笔下的金陵图景。

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秦淮渔笛》(卷) 纸本设色 1600年

南京悠久的文脉孕育了书画艺术。六朝时的金陵,在衣冠南渡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基础上,酝酿出中国书画史的第一座高峰,而南北交汇、包容并蓄的文化品格亦于此形成。风流满晋书的王羲之、王献之在金陵走上了中国书法之巅;中国最早的宫廷画院,诞生在南唐的金陵。此次展览聚焦“金陵景观”,以“随园寻迹”“金陵梦华”“古人今月”,看画家笔下南京的历史景观。

江宁县志

在书画中遥想袁枚和他的随园

金陵的历史上有很多园林,如瞻园、愚园、煦园、东园、半山园……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不少园林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只能在一些诗词古画中寻觅微踪。随园便是如此。

随园的主人是清代著名才子,灵性派代表袁枚。袁枚在乾隆十三年(1748) 以“三百金”购下隋织造园,易名“随园”,并不断修建。之后,他在此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其所作《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文集》都与此相关。

袁起,《随园图》(卷),纸本,1865年,纵27.3厘米 横80.5厘米

随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军攻陷南京,随园荡然无存。袁枚的族孙袁起少时常游随园,为了追忆昔日园林雅集的胜景,便作此画,画左上为袁枚之孙袁祖志的题跋。

尤荫《随园馈节图》册 纸本 设色 ,1792年,纵27.2厘米 横32厘米

尤荫是袁枚的好友,两人时常有书信往来,记述朋友间切磋画艺及朋友间相互激赏、互赠礼物之韵事。袁枚在《尤贡甫出塞诗序》中,夸尤荫为“江左名士,真州少年”。尤荫以画赠袁枚,这幅《随园馈节图》便是他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作。

《随园馈节图》表现的是袁枚购买一船茶点“真州萧美人糕”送给江苏巡抚奇丰额的情景。

袁枚,《致徐燨札册页》 纸本行书,纵24.1厘米 横14.5厘米

袁枚制墨 长7.7厘米

经过袁枚的苦心经营,破败的废园焕然一新,成为一座清幽迷人名噪一时的私家园林,引来四方文人墨客来此聚集。袁枚曾以“五图六记”来形容随园之盛。六记是指他自己所写六篇《随园记》。五图是指袁枚邀请自己的好友沈凤、罗聘、张栋、王霖、袁树五人前后创作的《随园图》,可惜今都不存。如今也只能在古画中一窥随园当年盛况。

建筑学家童雋复原的随园平面图

明清诗画中的金陵图景

南京对于文徵明而言大约是伤心之地,他九赴应天府乡试皆不中第,尽管仕途不顺,但六朝古都的金陵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在南京屡试不中,但文徵明在应考期间,他交往了不少名人雅士。1495年,第一次南京赴考,文徵明就结识了南京的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等,所谓金陵三俊、四杰。第二次到南京科考,文徵明甚至直接住到王韦家中备考。

文徵明,《金陵诗翰卷》 卷(局部), 纸本行书,纵21.1厘米 横341.5厘米

此次展出的《金陵诗翰卷》记录了文徵明描绘金陵的十四首诗,其中以《金陵客怀》最负盛名。“槐花十日金陵雨,桂子三秋玉露天”寥寥几笔,写尽了金陵城的无限秋色。

文徵明,《金陵诗翰卷》 卷(局部), 纸本行书,纵21.1厘米 横341.5厘米

在科举考试的这些年里,文徵明与友人诗书往还,唱和不断。1512年文徵明与徐霖、祝允明、唐寅、陈沂、王韦、陆深、王宠等追和王冕画梅诗。1513年,文徵明来南京参加第六次乡试。此年,顾璘贬官任全州知府,他在南京即将远行。而王韦也服丧期满,起官南京车驾主事。三位故人,金陵聚首,文徵明发出“去住江湖各有程”的感慨。

文徵明,《金陵诗翰卷》 卷(局部), 纸本行书,纵21.1厘米 横341.5厘米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极为兴盛,其中不但有本土代表性画家龚贤、樊圻、蔡泽、高岑等人,还先后吸引来南京造访、游历、定居、客留的书画家董其昌、髡残、石涛等。这一时期南京亦首次出版发行了画史上最著名且风行300余年的学画入门课本《芥子园画谱》。

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之一(卷) 纸本设色 1600年 纵28.3厘米 横643厘米

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之一(卷) 纸本设色 1600年 纵28.3厘米 横643厘米

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明代画家郭存仁创作的《金陵八景图卷》分别描绘的是:“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乌衣夕照、白鹭晴波、秦淮渔笛、天印樵歌。”

宋懋晋《江南名胜十八景图》之一(册)  纸本设色 纵24.3厘米 横22.1厘米

宋懋晋《江南名胜十八景图》之一(册)  纸本设色 纵24.3厘米 横22.1厘米

宋懋晋《江南名胜十八景图》之一(册)  纸本设色 纵24.3厘米 横22.1厘米

宋懋晋,明代画家,为“松江派”名家之一,擅画山水。

此册页描绘江南地区十八处名胜。本次展出的十开都与金陵相关,分别是:灵谷寺、清凉台、莫愁湖、长干里、雨花台、鸡鸣寺、燕子矶、瓦官寺、牛首山、天界寺。

宋懋晋《江南名胜十八景图》之一(册)  纸本设色 纵24.3厘米 横22.1厘米

明清之际的朝代更迭,使金陵又成为政治上极为敏感且十分微妙的地区,金陵一下子涌入了许多明朝遗民,他们流连于金陵的山水草木之中,或造访、或游历、或定居,或客留、或鬻画、或课徒,将个性、学养以及或积极、或消极的政治立场寓意于他们的画作和画题中。以致金陵的文化氛围浓厚,绘事活跃。

石涛,《灵谷探梅图》轴 纸本 墨笔,1685年,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石涛,俗名朱若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别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石涛云游半世,纵览五湖千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开创了画坛新风。

此画是石涛去明孝陵、灵谷寺归来所作,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

髡残 《山斋禅寂图》 扇页 纸本设色,1666年,纵18.8厘米 横57厘米

髡残,明末清初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号白秃,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等。髡残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

髡残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山斋禅寂图》扇面题诗云:“入山恐不深,何妨千万重。草鞋雄似虎,杖柱活如龙。”

栖霞山石刻拓片

古人今月,“新金陵画派”笔下的南京

文人墨客对金陵美景的图绘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同样的景色,不同时代的画家会有其不同的表达。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强调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创作了一系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树立了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重要标杆之一。

傅抱石,《玄武湖》轴,纸本设色,1956年 纵79.5厘米 横27.9厘米

傅抱石,江西新喻人。“新金陵画派”创始人之一。傅抱石在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这位艺术大家为南京创下了不少名篇画作。玄武湖历来是南京地区的风景名胜。傅抱石以充满诗意的笔法再现出玄武湖明净秀丽的自然景致。

傅抱石,《雨花台第二泉》单片 纸本设色,1956年 纵51.2厘米 横71厘米

雨花台是傅抱石多次表现的一个题材。这幅作品气势恢宏,博大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钱松喦,《莫愁湖》轴 纸本设色,纵95厘米 横34厘米

钱松喦,江苏宜兴人。“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钱松喦说,一座城市如果有湖,这座城市就很有灵性。因为莫愁湖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钱松喦对莫愁湖更是情有独钟。在钱松喦的作品中,有多幅书画与“莫愁湖”有关。

在桂花飘香的秋日,从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看南京城的变迁,也看金陵文脉的传承。

注:本文综合自南京博物院等。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