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空军副政委: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酸菜团子可催生大智慧

陈学斌/学习时报
2018-09-26 15:49
舆论场 >
字号

陕西延安,梁家河村(2018年7月26日摄)。视觉中国 资料图

青年习近平从繁华都市北京城来到穷乡僻壤梁家河,不仅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劳动,而且学到了本领、学懂了人生、学有了情怀、学出了信心。回望习近平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这是一条艰辛坎坷、受苦受难的路,但更是一条锤炼风骨、激扬风华、凤凰涅槃的路。他以坚韧的意志、顽强的奋斗、辛勤的耕耘,作出了生动的解答和完美的诠释,这部时代版的“人生教科书”,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了价值丰厚的思想引领、实践引领、人生引领。

山间地头可以开辟大课堂。“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的确如此,如果说中国社会是多元结构,那么农民无疑是最大的主体,农情亦是最大的民情。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化”蕴含着朴实勤劳、守望相助、不懈追求、劳动致富的传统基因,这些文化传承即便是在经济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仍闪烁着向善向好向上的文化光芒,仍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一定意义上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农村,知晓国情必须通晓农情,习近平用七年时间悉心学习、躬身实践,吮吸了大地营养,悟到了“三农”真谛,思想的根脉深深扎在劳动人民之中!由此,我们对“扶贫攻坚”“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的初心源头在何处、逻辑起点在哪里,已经不难找到答案!

窑洞灯火可以追寻大道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是对文化知识、科学真理孜孜以求者。青少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披尘挂霜的繁重劳作后,在物资匮乏的困顿环境下,不坠青云之志、苦苦追寻真理,漫漫寒冬冷夜有他油灯苦读的身影,蜿蜒曲折山路有他远涉借书的脚步。可以说,在那个食不充饥的贫穷小山村,习近平的精神世界却显得无比珍贵、充实。知识的力量是最深厚的力量,信仰的追求是最崇高的追求,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很好地昭示着年轻一代努力前行的方向。

酸菜团子可以催生大智慧。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少柴缺粮断炊的现象都不陌生。当年的梁家河,过了正月十五就有人离开家门外出讨饭“寻吃”。穷则思变,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这个“当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使贫瘠的土地粮食增产,他带领村民们打“水坠坝”,苦活重活干在前,甚至不惜浸在冷水沟中打土夯、铲沟泥;为了使村民不缺烧、能照明,习近平远赴四川取经,反复试验攻克“沼气不过秦岭”的拦路虎,首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了更好地改善村民日常生活,他还组织成立“铁业社”“缝纫社”,办起了“磨房”“代销店”等等。这些如今看起来“寻常”之事,在那个长期受“左”的思想禁锢的年代,没有思想的解放和担当的勇气是难以“飞入”百姓之家的。这种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犹如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前奏曲,给人以跃跃欲试、激情燃烧、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它体现的可贵价值和教育意义绝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

黄土高坡可以孕育大情怀。延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是革命胜利的奠基地、伟大思想的发祥地、红色基因的根植地、优良作风的培塑地。青少年时代的习近平从刚下乡时睡不安觉、吃不惯饭,到逐渐成为挑上百斤担子稳健走山路的壮劳力,掏地、耕种、锄草、收割样样都能做的好把式;从听不懂话、析不透理,到所住窑洞成为村民串门谈天说地的中心,这一切变化犹如浴火重生,他不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而且还在深沉地思考、积极地实践怎样教育农民、引导农民、帮助农民、组织农民。他下决心要让村民“吃饱饭”“能吃上大米和肉”,还要办扫盲班学文化。可以说,这时的习近平已经确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的成长史,也正是一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奋斗史。共产党人一心为民、解放全人类的博大情怀,是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葆先进本色的不竭源泉和永恒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党的血脉根基不能丢也不会丢,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务必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系空军副政治委员)(原标题为《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