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十年|史志钦:以中国自身的高水平开放为动力,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
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容。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并帮助许多共建国家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经济体的贸易额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的GDP增加3.4%。
值此,澎湃财经特别推出《对话十年》系列专访,与著名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业界高管等共话“一带一路”为国际经贸、产业、全球治理带来的新思路、新机遇。
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治理方面,“一带一路”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实现“一带一路”融资合作的可持续? “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与中欧战略合作协同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
史志钦表示,“一带一路”已经在全球治理和新全球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必将朝着更包容、更平衡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则符合这一发展方向。未来的“一带一路”项目会更加注重可持续性,要确保基础设施发展与全球环境目标保持一致;解决与债务和治理有关的批评或误读,在参与国之间注入更多信任。
史志钦认为,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未来潜力依然巨大,要聚焦筑牢数字和绿色伙伴关系,加强金融合作,加强多边主义合作,以及定期对话、增加互信等。
展望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史志钦表示,一是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合作。二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项目应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三是打破数字鸿沟,加强全球化中的数字链接。四是关注公共卫生健康,“一带一路”倡议应更多关注医疗基础设施、医学研究合作和公共卫生举措。
持续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显示度”
澎湃新闻:您如何评价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
史志钦:“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迄今已经10个年头。经过十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经过十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具体来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础的公路、铁路、港口、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经济增长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及贸易流通;金融支持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在资助“一带一路”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文交流方面,“一带一路”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如教育领域的奖学金计划、文旅领域的旅游和文化活动等。
澎湃新闻:您认为“一带一路”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史志钦:“一带一路”倡议以其庞大的规模、开放包容的态度与精神,已经在全球治理和新全球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国际经济、政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首先,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通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协同发展,分享自身发展机遇,通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其次,推动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通过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再次,促进多边主义理念落地与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与国际组织对接,进一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国际组织中受到更多重视,推动多边主义的进一步实践。最后,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实践。
澎湃新闻: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全球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该如何更好通过“一带一路”拥抱新的全球化?
史志钦:当前百年变局与国际秩序变革互为影响,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前行,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必将朝着更包容、更平衡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则符合这一发展方向。首先,以“一带一路”倡议融合全球化发展,势必会持续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显示度”,构建多边合作的全球性框架。目前,发展中国家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话语权力不足,“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强调多边伙伴关系,全方位提升“一带一路”的包容性和民主性。其次,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的“一带一路”项目会更加注重可持续性,要确保基础设施发展与全球环境目标保持一致;解决与债务和治理有关的批评或误读,在参与国之间注入更多信任。第三,在推动软联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除了实体基础设施外,“一带一路”下一步的重点应是发展软基础设施,如贸易规范、法规的对接以及民间联系与交往;利用数字革命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电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技术合作。
要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加强风险防控
澎湃新闻:“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如何看待过去十年“一带一路”的融资合作情况?未来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可持续的融资?
史志钦:资金融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经过十年来的扩展和发展,已经高效支撑了“一带一路”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从融资规模看,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800多亿美元,补充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巨大资金缺口。从融资渠道看,目前“一带一路”的融资合作渠道已经较十年前大大扩宽,覆盖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融资、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境内和境外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还建立了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等在内的中长期专项投资基金,以及亚投行、亚开行和世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资金期限覆盖了短、中、长期,支持类型覆盖了商业、政府和公益类项目。同时,融资合作中加入了更多绿色元素,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了包括《“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标准文件,切实支持发展中经济体融资的可持续性,推动金融领域标准化建设,构建稳定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
当然,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一带一路”的融资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国际资本、私人资本参与度偏低和融资风险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各类资本的良性互动,以及风险因素对定价的影响,才可以保障长期与可持续的融资。
因此,下一步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和信息透明度,运用市场化特别是价格手段,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加入,让更多机构共享“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二是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充分评估盈利性项目的风险水平,通过引入债权和股权融资渠道,为风险因素充分市场化定价。三是构建全面涵盖合作伙伴宏观经济数据、项目融资数据等的专业数据库,为风险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欧关系的基石
澎湃新闻:十年来,中国与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对推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欧洲国家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史志钦:“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平台。这种关系涉及多个领域,反映了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利益。互联互通方面卓有成效,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对欧合作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将中国多个城市与欧洲目的地连接起来,与海上航线相比,缩短了运输时间且直接促进了贸易,包括港口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中国投资已进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欧洲主要港口,为中国提供了在地中海的战略立足点,拓展了贸易路线。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对白俄罗斯等国投资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中国金融机构与欧洲金融机构深化合作,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融资。
“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中欧共同的经济利益,也带动了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欧相互理解。中欧经济共同增长,中欧互为对方商品提供广阔的市场,互为重要的投资伙伴。中欧双方加强技术和技能转移合作,欧洲在高铁、绿色技术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中国的5G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技术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文化和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中欧举办文化年、旅游年、文化艺术节、文化论坛等,互建文化中心,推动民心相通。
澎湃新闻: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更好与一些中欧战略合作协同发展?
史志钦:过去十年,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未来潜力依然巨大。通过聚焦共同关心的领域、照顾相互关切、做好对接战略,“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欧关系的基石。中欧着眼于更好地实现中欧战略合作协同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筑牢数字和绿色伙伴关系。中欧已宣布要构建数字合作伙伴、绿色伙伴关系,加强数字经济与绿色基础设施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金融合作,鼓励欧洲金融机构更多投资“一带一路”项目,实现融资的多元化。其三,加强多边主义合作。中国和欧盟都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可以在全球论坛上合作,共同促进开放包容的全球化规则和规范的形成。其四,定期对话,增加互信。鉴于欧洲对透明度、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的疑虑,双方应保持从高层领导到技术团队的多层面定期对话,促进双方建立信任,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与更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相辅相成。
进一步推动与发展中国家深入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发展根本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的侧重点?对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您有哪些建议?
史志钦:现阶段,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部分国家的冷战思维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加剧。未来“一带一路”的侧重点是“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以中国自身的高水平开放为动力,以发展中国家为合作重点,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一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深入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发展的根本。二是推动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一带一路”项目应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三是打破数字鸿沟,加强全球化中的数字链接。数字领域对于全球商业和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将“一带一路”的重点扩大到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电商建设以及相关5G网络、电子商务和其他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上来。四是公共卫生健康。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更加关注健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应更多关注医疗基础设施、医学研究合作和公共卫生举措。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必须建立与完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评估、检测和反馈机制,风险分担和缓冲机制,纠纷解决机制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