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宗祠”变成“议事厅” 塘尾村“宗祠+文化”助推乡村善治

大亚湾发布
2023-09-26 14: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文化立世,家风为先。在塘尾这块土地上,朱子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沉淀。历史延续至今,朱氏宗祠记录着血脉延续,更为一方水土和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传承和积淀了厚重的人文荟萃和家风家教。

活化利用百年宗祠、开展文化志愿活动、讲好家风家训故事……近年来,塘尾村将朱子文化元素与法治建设结合起来,组织村民群众学习朱子家训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淳化民风民俗、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将祠堂打造为基层善治的重要阵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风文明提升,助推塘尾和美乡村建设。

盘活祠堂资源 打造文化阵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寓景于理,一直激励着后人勤学不辍,不断求真。这首诗也被制作成石雕,摆放在惠州大亚湾西区塘尾村朱氏宗祠大堂中,让朱氏后人时刻谨记先人教诲。

朱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进深四栋,前置禾坪和半月形风水塘。“老的朱氏宗祠有300多年,2011年重建时,依然在原来中轴线上,按照传统的四水归堂的客家建筑风格来重建。”据村内族老介绍,朱氏宗祠是塘尾朱氏后人纪念先祖、传承家族家风古训、决定家族大事的地方。朱氏宗祠外是塘尾村文化广场,巨大的朱熹雕塑、中国传统《中华二十四孝》碑林皆立于此。

塘尾村党总支部整合资源,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精髓,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红紫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创办“朱子学堂”,打造“家门口”的学习阵地,通过开设“教子有方”班、“童蒙养正”班、“文化导师”班,开展写家训、晒家风、趣画宗祠等特色活动,将朱子文化元素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积极挖掘家风家训特色亮点,形成以《朱子家训》为蓝本、不断完善的村规民约,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建设。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朱子文化

孩子们身穿汉服,由司礼官带领,正衣冠,拜朱子,以朱砂启智,开笔启蒙。临近开学,近日,在塘尾村朱氏宗祠,数十位萌娃在司礼官的带领下,上了“升学第一课”。

“人无德不立、村无德不兴”。近年来,塘尾村组织开展以朱子文化保护和传承为核心、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举办“优秀家规家训家书”征集评选活动,“我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少儿经典唱诵班”、“书家训·传家风”少儿书法活动等与朱子文化相关的活动,寓教于乐,把朱子家训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塘尾村还联动学校开展主题活动,将朱子家训、弟子规、中华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晨读、思想道德教育课、兴趣班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到朱氏宗祠读经典、学礼仪,让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各领域。

好家教、好家风润心无声,好传统、好美德催人奋进。

塘尾村紧抓村民服务需求,开展深受欢迎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细腻剪纸、传神国画、精湛茶艺、悠扬古筝声、太极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不展露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引导村民打开心门、走出家门,在互动中增进感情,不断建设、巩固和谐的邻里关系。

对此,塘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朱伟奇深有同感:“以文化浸润人心、涵养民风、优化乡风,才能真正引导村民向善、向美、向好。”近两年,村里培育发展了朱子家风传播队、经典唱诵队、文化导赏队、护学服务队等,村民自觉参与到关爱孤寡、孝老敬亲、护童助学的公益活动中来,倡导好家训、好民风,塘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邻里和谐、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新乡村。

以家训化人解事

俗话说‘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训都说‘兄之所贵者,友也’,你们两兄弟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了”,在塘尾村的朱氏宗祠议事厅内,因一点纠纷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的朱氏兄弟在家族长辈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像这样的场景时常会在祠堂内上演……

“让矛盾纠纷当事人来到宗祠里,让他们读村规民约和朱子家训,通过家训调解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朱伟奇介绍道。每次调解前,组织双方当事人重温朱子家训和家风文化,谨守训言留底线,宗祠成为乡村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

聚合力量解难事,以“情义”化心结,在塘尾村早已变为常态。

塘尾人常常以朱熹家训熏陶后人,以先贤的优良品格教育后人。不仅如此,塘尾村还充分撬动德高望重的乡贤族老、刚柔相济的巾帼代表、心系故土乡愁的商贾力量,组成调解队伍,他们因为具有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信息来源广、知识水平高等优势,用群众方法解决群众事情,调解纠纷往往事半功倍。

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乡村治理的“助推器”。

塘尾村将驻居民警、人民调解员、法制副主任、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吸纳进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如今,在塘尾村,无论是村民家中的家长里短,还是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经过调解,基本能得到解决。

“宗祠议事厅”里听民声

祠堂议事厅不光是能调解矛盾纠纷,同时也是村民议事的“主要战场”。

“红白事重在心意而不是花销与规模,大家都自觉抵制大摆宴席、相互攀比等行为。”、“喜事简办,挺好!”、“红白喜事问题必须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在朱氏宗祠的议事厅上,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乡贤等齐聚一堂,就红白喜事问题,大家踊跃发言、热烈讨论。

近年来,塘尾村依托宗祠议事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了民事民议的生动格局。遇事讨论、要事协商、难事帮忙,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家在祠堂里面敞开心扉议一议,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

“议事协商的过程也是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推进落实的过程。”朱伟奇说,村民对朱氏宗祠都怀有敬畏之心,再乘势与村民注入时代新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村里的事就能迎刃而解了。从“村里事”变“家里事”,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被激发。

同时,塘尾村建立“线上+线下”融合议事模式,既办好“门店”,又建好“网店”,将辖区划分5个网格,建立了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村“四级联户”微信群,通过在“四级联户”微信群内组织开展政策方针宣传、防疫信息传递、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使“四级联户”微信群成为村民群众的“掌上议事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