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说新语》里的冷知识

2023-09-26 12: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世说新语》是一部极有趣的志人小说,历来为人所厚爱。

木心先生说:“读《世说新语》的言行,足以惊叹中国有过如此精彩的文学的黄金时代。”季羡林先生对《世说新语》也赞不绝口:“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纯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是的,《世说新语》篇幅短小,文字生动,貌似很好读,实际上想真正读明白背后的深意却很不容易。其深奥异常的内容背景,话里有话的言语机锋,仅仅依靠注释和翻译是无法说清的,我们还需要对其表面的言行做一番深入探究;再加上本书人物众多,在不同门类里无规律地闪回,我们往往无法理解一个人为什么前后言行不一,究竟想表达什么言外之意。

所以,我们推出《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书中不仅有指点迷津的题解和评鉴,帮你串联起不同门类里人物的只言片语,探究某些人做某些事的动机和背景,而且还附有“读明白”的神器——人名指南,助力你全方位真正读明白《世说新语》的精彩之处。

《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

《世说》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是谁?

《世说》人物众多,谁的出场次数最多?据书后的“人名指南”,是谢安(111条),其次是桓温(92条)和王导(86条)。“人名指南”里,这些人物除了本名,还括出小名、别名、官位代称、绰号、字号等,涵盖了他们在正文中出现过的所有称谓,如谢安(安石、谢太傅、太傅、谢公、文靖)。从某人在索引所占的篇幅,我们就能很快锁定目标,数出上面的前三甲。

《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人名指南

从索引看出,第一名谢安活跃在不同的门类里。把这111条读完,可见作为东晋中兴名臣的谢安,在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出类拔萃,也会理解刘义庆及门人为什么会选取了这么多谢安的片段。

谢安画像

谢安宅心仁厚,从小就是非分明。《德行》33写他劝谏伯父谢奕不要用烈酒惩罚一个年老的犯人。最妙的是,“评鉴”把表现谢安仁厚的系列事件勾连起来了:

小时就有仁者之心,而且能一以贯之。除此则外,本书还有谢安允许逃亡的士卒在南塘下船舶中求一条生路(《政事》23),随谢万在军时体恤将士等(《简傲》14)。其孙谢混有“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规箴》27)语,代表了时人对谢安仁德的赞美。

谢安教育子女也很有心得。除了我们熟悉的“芝兰玉树”“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名场面,他还“常常以自我为表率(身教)”教育儿子,通过打赌的方式改掉了侄子谢玄佩戴香囊的坏习惯,而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些对现代为人父母的都很有启发。

谢安在魏晋清谈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文学》55的评鉴:

这是一场高端的学术论坛,主持会议的是谢安,群贤毕至,各抒己见。谢安的总结发言力压群雄,既文采勃发,而又音调铿锵,加之形象风流潇洒,可谓尽善尽美。不仅让在座的名士们心满意足,同时也让素以清谈自负的支遁心悦诚服。于此可见,谢安不愧为当时的清谈宗主,风流领袖。

看到这个评鉴,是不是很想知道原文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谢安的雅量和气度,在书中也有多处描述。除了他听闻淝水之战胜利的喜讯后面不改色外,还有他明知桓温埋了伏兵依然闲庭信步的桥段,令人叹服。

《世说》对桓温92条材料的择取十分耐人寻味。桓温有识有趣,也有人情味。如罢黜把猿猴弄死的官吏,免掉“同盘不相助”的同僚,都表现了他的正直善良。而在《晋书》中,桓温是与叛臣王敦列于同篇被贬斥的。《世说》有多处描写王敦的冷漠残忍、狂傲自大,但对桓温的塑造相当温和,还写到桓温的文艺腔儿。

如《言语》55,写桓温北征路上见到先前种下的柳树,已经十围粗了,感慨道:“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易逝的时光呢!”

“评鉴”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八字,千古绝唱,可以视为人生警策。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让人无奈和感伤。”

的确,尽管《世说》的佳句数不胜数,这八个字也算得上让人惊艳的金句了。可见一世枭雄的粗犷之下,包裹着一颗敏感细腻的锦绣之心。

[清]弘仁《雨余柳色图》(局部)

对于桓温“遗臭万年”这一语录的记载,《世说》的择取也值得玩味,与《晋书》中与下属对话的场合不同,《世说》把这则放到“尤悔”一门,变成桓温的自我反思,这样就减轻了“遗臭万年”所表达的贬义:

桓温躺着说道:“像这样默默无闻,将会被文帝、景帝耻笑。”接着他又突然坐起来,说:“既然不能流芳后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吗?”

后面的“评鉴”准确抓住了《世说》对于桓温的态度,认为桓温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至于遗臭万年。这表明了“刘义庆在《世说》中对于桓温的刻画,是誉多于毁的”。

为什么会这样?“豪爽”的题解里说得比较明白,桓温东征西讨,功勋卓著,然而功高震主,不食人则将为人所食,所谓叛逆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宋高祖刘裕的个性及代晋的前奏多与桓温有相似之处,刘义庆作为刘宋宗室,对此抱有感佩、同情的态度。这应是《世说》对桓温态度的最重要原因。

这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透彻理解,应该是领略到所谓的“世说笔法”了。

王导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被比喻成“管仲”,其实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属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一族,曾形成与当时皇室司马氏“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他的侄子一辈,就是王羲之这一代。王氏家族枝繁叶茂,在本书评鉴里也都有相关说明。

“竹林七贤”中谁的出镜率最高?

是用“青白眼”看人的阮籍?还是弹广陵散绝响的嵇康?都不是。是王戎,竹林七贤里年龄最小的一位。

据“人名指南”,阮籍有20条,嵇康21条,而王戎出现了36条。

王戎,[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就是那个认为道边苦李而不去争抢的聪明小孩,是拒绝父亲几百万丧葬费的清高之士,也是把李子钻核以保护专利的吝啬鬼,而居然还是“卿卿我我”成语的主人公……读完王戎的这些篇章,明显感觉这人特别矛盾拧巴。

这自相矛盾的人设到底怎么回事?在“俭啬”的题解以及评鉴中,找到了答案:

钻核卖李,实在是出奇之举,亦是自污之行。如此行径,当然被人们鄙视轻薄,其用心可谓良苦。

以王戎之聪明,早已洞见了时世的危艰……王戎祖、父皆为魏臣,门阀高贵,地位崇隆,且自身因功封侯,名声显赫,遭猜忌嫌疑在所难免,于是有意自污,演出了此门中之贪婪吝啬的形象。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保,为了活命,所以不惜自毁名声,自污形象。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求生欲!

同样,“竹林七贤”的其他几位,居母丧期间的阮籍在司马昭座上饮酒食肉、口不臧否人物,嵇康的“喜愠”不形于色,甚至刘伶的酗酒裸奔,都是在人人自危的时代背景下保身避祸的不同方式而已。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如此,你是不是对他们的“非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甚至悲悯?正如评鉴所言:

藏于这“酒”后的,恐怕不只是一场忘忧似的宿醉,更是在这世间还能做多少时日停留的问题。

曹魏政衰,司马氏兴起,阮籍尴尬在二姓之间,目的是保身远祸。

嵇康身处乱世,作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又为司马氏所忌,只是他韬光养晦的一种生存方式。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局部)

《世说》为什么没收陶渊明?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疑虑。论年代,论标准,陶渊明似乎都不应该缺席。

有人说因为他的出身地位,实际上《世说》中门第低于陶氏的人并不少见,以陶氏兴起的东晋而言,如收录的襄阳习凿齿也是出身寒微之人。

有人说因为他是真正的隐士,不符合《世说》的收录旨趣,这一点很有道理。《世说》与魏晋清谈文化有密切关系,尤其以清谈最盛的东晋所收条目最多,至刘宋清谈之风逐渐衰退,记事只有三条。陶渊明不是清谈之士,所以没有被收入。

另一个原因,恐怕是陶渊明那时的地位和影响远非后世这么重要。如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了历代作家,却不见陶渊明。钟嵘《诗品》只列陶渊明在中品,谢灵运却列入上品。沈约《宋书》在叙述诗歌发展史时,也没有提到陶渊明。

[南宋]佚名《归去来辞书画卷》(局部)

当然,这些都见仁见智。陶渊明有没有入《世说》,丝毫不影响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因为我们喜爱陶渊明,总想在他所属时代的《世说》中找到蛛丝马迹。《世说》没有让我们失望。

翻一下人名指南“tao”的音序,有两条,一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世说》中作为主体人物出现过8条;一是陶侃之子陶范,出现过2条。另外,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也出现过1条。就出身而言,这些人和陶渊明都是一样的。

另外,本书的“评鉴”还不止一次提及陶渊明,如言语61的“评鉴”:

简文帝本为清谈名家,饱读诗书,深得老庄意趣,“会心处不必在远”,正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异曲同工。只要心灵契合,是水都如濠濮,凡山皆为蓬莱。

所以,尽管《世说》正文中没有出现陶渊明,但《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中一直有陶渊明的影子和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各个门类还有小标题,提示本篇的地位或方向。如“德行”篇,小标题是“再怎么炫风度,也要以德行开场”。这表明刘义庆把“德行”放在全书的第一篇章,是有他自己的深刻寄寓和内在逻辑的。无论名士们演绎的“魏晋风流”怎样潇洒华丽,“德行”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目录

原标题:《《世说新语》里的冷知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