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历博展20世纪胸针:迷人的是历史和人
胸针的佩戴位置临近心房,可谓最“贴心”的艺术。澎湃新闻获悉,9月26日起,“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现场潮流与复古碰撞,千余件玲珑的Vintage胸针呈现出20世纪胸针艺术的时代风貌,折射西方社会历史与艺术的百年发展。
展览现场
Vintage胸针走入上历博
“Vintage”可释为“复古的”“优雅的”“经典的”等多重含义。 展览基于“20世纪胸针”展开,包含对“Vintage”这一主题的诠释。Vintage胸针特指时间跨度为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时装胸针,它们使用了替代和人造材质,用高级珠宝技法进行制作。观众将随着Vintage 这一主题词,走进艺术风格、审美理念、生活方式发生剧变的20世纪。
展览现场
展览内容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与“风尚心流”六个单元,千余件Vintage珠宝展品,并辅以数十张原版海报及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囊括了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配饰珠宝品牌,完整覆盖了Vintage胸针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系统呈现了20世纪配饰珠宝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发展与时尚观念的变迁。
“果冻肚皮”花组
女王登基系列
马其他十字+系列
比如,“果冻肚皮”花组胸针,取材于制作战斗机挡风玻璃的合成树脂,承载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女王登基”系列胸针,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登基时期推出,设计灵感源自英国皇室的典型珠宝图案;“马耳他十字”系列胸针,造型源于中世纪欧洲骑士团所使用的一种象征勇气和好运的符号;“MING(中国明朝)”系列胸针受中国传统元素及工艺技法启发,包含龙、虎、鸳鸯、天鹅、斧头等造型,演绎了西方设计师对东方的幻想。
“明”系列
“明”系列 天鹅皇后
“令我着迷的是胸针背后的历史和人”
此次展览的展品均甄选自Vintage胸针藏家郑莺燕女士多年的珍藏。在成为胸针藏家之前,她曾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胸针藏家 郑莺燕女士导览
据介绍,她与vintage首饰结缘源于在世界各地行走的过程。在欧洲旅行时,她时常会注意到一些年长的人身上,佩戴着十分漂亮的首饰。它们未必昂贵,也并非珍稀宝石或贵金属制成,但其设计多充满巧思。这些首饰也大多经历几代相传。“令我着迷的是背后的历史和人,这是有温度的。”
天堂鸟系列
“胸针是所有珠宝首饰中不会触碰人体皮肤的东西,但它离心脏最近,这是一种情感的归属。从视觉上看,胸针展现空间很大,题材非常广泛,它是留得住过往的时代器物。”郑莺燕说。
从胸针折射时代风貌变迁
该展此前曾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郑莺燕并不将其视为单纯展示时装胸针美学价值的展览,它是有一定学术含量的,通过千余件Vintage胸针实物,折射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婴儿乳牙”系列
所谓vintage,有一个普遍的国际性定义:有至少30年的历史,保存完好,已经停产,代表其所处时代设计风格的服装首饰。
“莫卧儿”系列
上世纪2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美国需要大量精工细作的产业工人。于是欧洲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涌入美国,其中不乏世代为贵族们制造珠宝的手工匠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大萧条,珠宝行业受重创,昂贵的珠宝无人问津,但是中产阶级依然对精美首饰有需求。于是聪明的珠宝匠人们开始制造一些仿珠宝,以匹配新兴中产阶级的审美和消费水平。到了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新型材料的进步,许多用于军事的新材料被设计师引入到首饰制作中,再加上好莱坞文化在全球风靡,美国成了vintage潮流的引领者。20世纪60年代,飞速增长的经济令消费主义盛行,新一代年轻人既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又困于剧烈的社会变革,集体走入“摇摆的60年代”,时装珠宝发展顺应潮流,人们更加追求个性、自由。进入70、80年代,在消费、娱乐、变化至上的年代,需要手工匠人精雕细琢的珠宝变得无所适从,他们绞尽脑汁去迎合时尚,却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优势,被流线批量生产的产品所替代。无可奈何,时装珠宝的鼎盛时代过去了。
展览现场
《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据悉,这也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2018年新馆开放以来的首个市场化展览。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种衍生活动,“铭心”主题市集(9月30—10月2日)、Vintage复古骑行、系列艺术沙龙活动等,将为观者带来综合性的观展体验。
展览展期持续至2月25日。
(注:该展为收费展,票价:单人票78元/张, 双人套票138元/套, 学生票39元/张,优惠票66元/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