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远舰”水下考古第一阶段结束,舰铭牌保护处理后进行回填

澎湃新闻记者 胡芮默 于亚妮
2018-09-26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视频记者 胡芮默(02:02)
截至9月25日晚,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的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当日下午,考古队对“經遠”舰铭牌进行了保护处理,之后对揭露的舰体部位进行回填,恢复到原址状态。

针对已从经远舰打捞出的文物,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文物出水以后,要马上进行脱盐等技术处理,方便以后保护保存。“由于经远舰倒扣着沉下去后,很短时间内就被淤泥淹没了,在舱里面的水兵的服装应该会保存得较好。”

此前的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经远舰”残骸。而这也是“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博物馆:目前尚未找到林永升后裔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甲午海战前几年,经远舰和其他四艘舰一起通过海路从英国、德国来到中国,但关于它在北洋海军服役期间情况的资料不多。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相关报道,“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战舰四艘。其中“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最终沉没。全舰仅有16人幸存,管带林永升及200余名官兵捐躯殉国。

“对林永升这个人物的研究,现在只是鉴于清史稿、清末海军史料,还有包括一些经远舰海战情况日本方面的记载。”王记华称,林永升殉国后,清政府给了他很高的名号,仅次于邓世昌。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林永升的后裔,很是遗憾。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院)是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的管理、保护机构。据了解,该博物馆(院)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目前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

专家:舱内水兵服装可能保存较好

领队周春水此前在澎湃新闻直播“经远舰沉船打捞”时介绍,本次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分两个阶段。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铭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还发现一块木牌,清晰书有“經遠”二字。

此次考古过程中发现,经远舰舰体前端保存了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外围发现大量散落的舰体构件。水下考古清理出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十分丰富,包括锅炉、斜桁、舷窗、舱门、铁甲堡衬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以及锉刀、扳手、旋柄等船载工具。

这些出水文物该如何保护?王记华解释,文物出水以后,要马上用不含氯离子的蒸馏水或纯净水泡起来,慢慢地把它内部的盐分脱掉。由于经远舰在倒扣着沉下去后,很短时间内就被淤泥淹没了,在舱里面的水兵的服装应该会保存得很好。

“虽说现阶段我国对丝织品、毛料的保护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之后如果进一步开展考古工作,‘出水服装’如何更好地保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王记华说。

王记华对澎湃新闻分析称,经远舰是呈倒扣形态被淹没,此后如果继续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工作,会有更多文物被打捞出水。

    责任编辑:储静伟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