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点草成金,小麦秆“变”成花鸟山水画,价值上万

2023-09-25 15: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底图来源/神笔Pro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几句诗是对中国北方到了收割麦子的季节的形象描绘。

小麦是对人类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采收后的小麦可以磨制成小麦粉,供人们制作成馒头、面条、面包等食物。

但你知道吗?小麦除了本身的食用价值,就连小小的麦秆也有大用途。

匠人们把一文不值的小麦秆做成了金碧辉煌的艺术画。上万元一幅,被人抢着要。

麦秆画作品《瓦雀栖枝图》黄艳泳/作 牛文堂/摄图源/人民网

这就是河南省安阳市的非遗项目——麦秆画。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安阳市在农业、工业、旅游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

安阳地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中原,有着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和温度条件,可以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油菜为主。

安阳下属的滑县,是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

滑县农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图源/纪录片《挑起我们的金扁担》
 

正因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使安阳诞生了麦秆剪贴艺术画。

麦秆画,也叫麦草画,是用麦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工艺美术品。它是一种融合了绘画、剪纸、版画以及各种民间的手工技艺综合而成的艺术品。

小麦可以供人食用,但麦秆在大部分地区的作用,就是焚烧处理,用来做饭、取暖。麦秆画的出现让麦秆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原本只有少量价值的麦秆,变成艺术的瑰宝。

河南省滑县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联合收割机在抢收小麦王子瑞/摄 图源/滑县宣传部

麦秆画,既饱含人们对农业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着环保的生态意义。

在古代,小麦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有很高的地位,古人在祭祀天地时也常常使用小麦,它象征丰收和财富。

小麦的“麦”谐音“卖”,因此也成为商户开业,装饰店铺的绝佳选择。

民间传说中,小麦往往被视为祥瑞之物,是祈福的重要象征。

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早年间曾藏身于麦田,从而躲过了王莽的追杀,因此,在其当了皇帝后便将小麦视为祥瑞之物,民间随之附会开始在家中悬挂麦秆做成的装饰物,以求吉祥。

金黄色的麦田 图源/神笔Pro

在中国,用麦秆作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麦秆画是秦怀王墓发掘时出土的。即使历经2000多年,被发现时仍旧色泽鲜明,令人叹为观止。

相传,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黄广德的农民,他用麦秆编织成草墩、草帘、草帽等用品,在附近的仓颉庙会售卖。为增加收入,又琢磨把麦秆展开铺平,剪贴成各路神仙、吉祥花卉图案及麦秆小动物,因物美价廉,受到当地百姓喜爱。随着制作工艺日益成熟,成为世代相传的独门手艺。

麦秆画虽然来自民间,却也十分稀罕珍贵,没能在平凡百姓中流传。作为皇家贡品,只供皇室贵族欣赏与珍藏。

后来经过老一辈民间艺术家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实践,才使麦秆画这一民间瑰宝重现人间。

麦秆画作品《放情高歌》黄艳泳/作 牛文堂/摄图源/人民网

虽然麦秆画的原料很普通,但制作起来可不简单。

想要制作一幅完整的麦秆画作品,除了挑选麦秆外,还需要经过选料、蒸煮、漂染、绘画、剪贴、熨烫及组装等三十多道工序。

选好的每一根麦秆,在进入创作之前,也必须经过“泡、熏、蒸、漂、染”五道工序后,才能摆上创作的画案。

要做好一幅麦秆画,每一道工序都特别重要,即便看起来较为简单的图纸粘贴,也要极为谨慎。

正是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一副精美的麦秆画往往价格不菲,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安阳麦秆画创作者黄艳泳正在进行创作黄艳泳/作 牛文堂/摄图源/人民网

安阳麦秆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鸟虫兽、殷商文化等三大主题。

人物注重以人反映生活,花鸟虫兽偏重于写实,殷商文化则着力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出来。

安阳市殷都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麦秆画,通过参加展览、比赛把家乡文化推广出去,是麦秆画创作者们创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麦秆画作品《殷商文化系列》黄艳泳/作 牛文堂/摄图源/人民网

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时间,安阳麦秆画经过不断经验探索和实践,融合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技术手段,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使麦秆画产业得到了长久发展。

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安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生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催生出一种带有泥土和麦香的瑰宝——麦秆画。

麦秆画虽然不是人人都追捧的大众艺术,但经过了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后,它依然庄重典雅,辉煌灿烂。幸好有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坚守和传承,在不断地延续着它的艺术生命。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史贝珂. 非遗传承——陕西蒲城麦秆画艺术研究[J]. 鞋类工业与设计, 2023.8

[2]刘姝玲.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艺术的装饰美[J]. 才智, 2022.05上

[3]裴淼然,冯 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麦秆画的开发与推广[J].文化产业,2021.11.20

[4]王潇.文旅融合背景下濮阳麦秆画的再生产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特别鸣谢:

滑县县委宣传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