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1500枚亚运金牌,我们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9月2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决赛,中国队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运会上收获的第1500枚金牌。而在昨天的首日金牌争夺战中,中国代表团狂收20金,创下历届亚运会中国军团首日金牌进账最高纪录。
联想到33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创下过首日拿到8金、当届亚运会夺得183金的骄人纪录,众多网友开始畅想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突破200金的场面。
有意思的是,在公众喜欢以“集束金牌”而不是单个金牌来品味中国队的战绩时,运动员也表现出一份平常心。昨天,中国新一代男子短距离自由泳之王潘展乐,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后被问及夺冠感受时,悠悠然吐出一句“不怎么样”。在他看来,这个纪录就是应该破的,而他仅差0.11秒就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平时也不爱看这种项目,但那一天,我们喊破了嗓子
对志存高远的运动员而言,夺金只是一个起点,对体育迷来说,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早早地锁定优势、不留悬疑,已是寻常之事。自从1982年中国代表团在亚运会金牌榜首次登顶之后,这个荣耀就没有旁落过。
这中间的心理变化,资深体育迷最清楚不过。曾几何时,我们还对金牌“锱铢必争”。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曾经为保住“第一”位置而历经千难万险,这要以1986年汉城亚运会为最。当年的亚运会呈现出中国与东道主韩国、日本三强相争局面,起初中国队夺金势头很猛,但随后放慢,这给了日韩追赶的机会。
韩国队凭着战胜强大的中国乒乓球队,获得男女团体金牌的气势,书写连获29枚金牌的奇迹,亚运会进入尾声时,韩国代表团与中国代表团金牌数持平。这让国人陷入了极为紧张的情绪中,“这可如何是好”,几乎每一个人碰面了,都会这么问。
30多年后,我还记得当时全民谈“金牌第一之争”的场景。老师上着课,我们这些初中生却心不在焉,一放学就狂奔回家,找电视机与半村人围观亚运会比赛。我们村当时只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机,还是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
汉城亚运会最后一天,在男子4×100米决赛中,中国队拿到金牌,才以1枚金牌的优势险胜韩国队,此时距离亚运会闭幕仅仅两个小时左右,竞争的白热化可以想见。我们平时也不爱看这种项目,但那一天,我们喊破了嗓子。
有意思的是,冲线的选手郑晨是浙江人。此前,这个亚洲“新飞人”在比赛中拉伤了肌肉,提前退出了百米冠军争夺,在把重点放在4×100米接力上之后,他给了中国队、中国体育迷集体狂欢的机会。
那一届亚运会,中国队经历了连连在优势项目失守的挫折,但总体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无法忘记许海峰一人“射”落4金,难忘李宁包揽体操全能、自由体操和吊环三项冠军。他们创下前无古人般的神迹,也让我们“后怕”不已:万一他们发挥失常,以至于少拿一块金牌,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李宁”品牌慢慢风靡中国,与体育英雄带给国人的自豪感大有关系。我们当时戏言,如果“许海峰”也做成衣服品牌,肯定畅销。
更关切体育运动员的鲜活表现,更关切体育和人的关系
中国人的“亚运情结”之深,时间可以证明。冯巩有句非常经典的相声台词:“若不是亚运会,让你热血流”。这当然是戏言,但也是真实境况的折射。彼时,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第一次做东道主,那种有人处皆谈亚运,就连吵嘴的人也会因为急着看亚运会比赛而“暂停”的氛围,我记忆犹新。
那一年我已是高二学生,在亚运会男足比赛中,中国男足意外输给泰国,连4强都没进,教我们语文的李俊卿老师面色阴郁地布置了作文题,让我们谈中泰比赛。我写得很沉痛,因为就在前一年,中国男足刚刚在世预赛中以两个“黑色三分钟”铩羽而归,让我们这些铁粉一度伤心欲绝。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亚运会,我们发出的欢呼,成就了生命中的一次次激情回响。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中,中国人对体育寄托了特别的情感,那份金牌带来的自豪感和自励心,与改开精神相互交融,成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坚韧力量。
随着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在亚运会上的高歌猛进,成为常态。这是一位位许海峰、李宁、潘展乐奋力拼搏的结果,是一位位为了中国队的胜利热泪盈眶的体育迷热切期待、深度参与的结果。
而今,在强大的体育基础上,我们对于金牌的“饥渴感”也许不如从前,但是我们开始更关切竞技体育的“内里”,更关切体育运动员的鲜活表现,更为关切体育和人的关系。
在杭州亚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中国选手汪顺以1分54秒62的成绩摘得该项目金牌,还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说我不行的人,你们看这个成绩还行吗?”这位“三朝元老”写在社交媒体上的话,让人百感交集。
体育明星在迭代,但是那种永远相信自己、永远寄望于竞技舞台的体育精神,不仅充盈在一个个新兵老将心中,也共情着每一个为了生活而拼尽全力的普通人。这才是在关注金牌之外,我们作为命运共同体可以实现的最大共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