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厦门延绳钓:走出还是出走?①万能延绳钓
2015年5月6日,农历三月十八。凌晨3点,沙坡尾渔港,63岁的厦门港渔民余龙发启动他的闽厦渔85078号小木船,趁着开始往外涌的潮水徐徐开出港。70岁的渔民阮青天也驾着自己的闽厦渔85055号小船跟了出去,后面还有71岁的张荣华的闽厦渔85073小船,他们相约一起去金门岛东南角外海的阴山粗放绲。
从沙坡尾开到厦门湾浯屿出口,耗了1小时。接近九节礁灯塔,老余拿出一个24字铅壳小罗盘,把船头对着甲卯字(约80度)方向,继续前行4小时左右,在东北风和东北流的作用下,渔船就到达实际方位在卯乙字(约100度)以外的阴山粗海域。 小渔船上除了一个收音机,没有任何电子设备。
上午8点左右,3艘小船到达渔场,分头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各自下绲。冬季的阴山粗海域,差不多是7米长16匹的小渔船所能到达和下绲的极限,水深约30米,厦门港渔民在这里主要放定置加力绲,捕捉底层的加力、红花、竹甲、鳗、石鲈、石斑等鱼类。“粗”是河洛话礁石的意思,讨海人的河洛话术语对水面和海底的礁石,有不同的称法,粗指的是后者。
老余先试放了3蓝绲,收上来的鱼获挺不错,便继续再接着放,一连放了十几篮,约1500门钓。随后整理了一下船甲板,开始起绲收鱼。正午12点,顺着涌向海岸的潮水,3艘小渔船做伴返航。下午5点,小船回到了沙坡尾,几位熟识的老主顾已在驳岸上等候,其中一位是第八菜市的鱼贩。
这趟出海的收益很一般,钓上来几种鱼共40余斤,卖了1千多元。柴油发动机的油钱大概150元,每小时烧5斤柴油,做饵料的鱼仔和鱿鱼30-40元,扣去成本实赚900元。
厦门港渔民余龙发在从事单人单船小型延绳钓作业。 许路 图叶舟随意观沧海,同桡极浦醉不归。
——(明)黄克晦(1524-1590)
延绳钓作业,河洛话称之为“放绲”,绲指的是专用的钓绳。这是传统捕鱼技法,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于海中,有一定数量的支线以一定间距系在干线上,每条支线的末端系一门搭着饵料的鱼钩;每一篮绲的头尾系有沉石和浮筒,用来控制干线和支线在特定深度的水中,从而诱捕特定水层的成年鱼。清道光年福建渔业专书《海错百一录》,对延绳钓渔法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截竹为筒,缝索,索间横悬钓丝,或百或数十,相距各二尺许,先用布钓,理饵其中,或虹酬或拼蚌,或带鱼尾,投其所好也。”
根据捕捞水层及鱼类的不同,延绳钓分为定置和随流漂动两种作业方式。按照渔船的组合,又可分单船作业和母子船作业。每一篮绲根据鱼钩尺寸的大小,系有十几条至一百多条支线鱼钩。作业时,先放出第一枝浮标和沉石,接着放绲,每一篮绲之间系一个浮标标记,最后一篮绲尾端系一个尾篮筒标记。
明代万历年《护鱼末议》记载:“鱼(指带鱼)自北而南,冬则先至风尾,风尾在浙直外洋,故福兴泉三郡,沿海之渔船,无虑数千艘,悉从外洋趋而北,至春渔乃浙南,闽船亦渐归钓”。也就是说,闽南渔民至少在明季中叶,已经掌握了带鱼在东海的洄游规律,并追捕鱼群跨省转场到浙南海域作业。另外根据日本一份1785年的史料记载,延绳钓放绲渔法在江户时代庆长年间(1603年-1615年),已被传到日本北陆地区沿海,用以在外海捕获鲷鱼和鳕鱼。延绳钓渔法也传到了马祖、澎湖及台湾本岛,一直沿用至今。
从生产技术史的视角观察,早期的延绳钓借助于竹排和小型木船在近岸作业,渔获量有限。进入风帆时代,渔船的尺度从单桅逐渐发展到两枝桅、三枝桅,延绳钓作业方式随之采用母子船式作业,每艘母船携带4至8只竹排和舢舨出海,到达离岸更远的渔场,母船在海流潮水到了半流的时候先放绲,再逐一放下竹排和舢舨。每只竹排或舢舨上有1人驶风或摇橹,1-2个钓手收钓和放钓,在潮水接近平流的时候完成独立作业。这种一艘母船配载多只子船的作业方式,使整体生产效率得以数倍提高。到了20世纪中期,大中型帆船逐步加
装柴油发动机,成为机帆船,携带子船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到达的渔场也更远,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20世纪初厦门港延绳钓作业大型钓艚渔船,背景为地标打石字。 图片来自旧明信片 拍摄者 佚名
接着,更大尺度的全机械动力的木质和钢质渔船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木帆渔船和机帆船,在1960-1970年代达到延绳钓渔业的高峰,形成了大鲨鱼绲、金鲷(加力)鱼绲、白带鱼绲和巴浪鱼绲4种基本绲法(钓具),生产效益居于东南沿海之冠。彼时,除了包括厦门港的闽南地区,在东南沿海还有浙江舟山、洞头、玉环、福建霞浦、连江、惠安、晋江,龙海、东山等地都广泛开展离岸延绳钓渔业。再后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和渔业政策的导向,到了1974年,集体经济体制下的灯光型围网和拖网渔法逐渐取代延绳钓。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近岸海洋渔业的急剧衰落,大型网捕渔业生产纷纷倒闭或转场,一些下岗或退休的渔民定制私人小船,重新拾起延绳钓技艺,各自分散在闽浙沿海从事个体作业。
其间,厦门市第二海洋渔业公司于1991年派出3艘木质渔船,远航到贝劳共和国试钓金枪鱼。厦门港渔民的3艘木质渔船到达新渔场后,马上根据海域的条件调整了作业方法,绲子、鱼钩、鱼饵全都做了改进,渔获甚丰。此举一改先前入场的其他中国船队的生产窘境,始于1988年的中国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自此开始盈利。随后远航贝劳的厦门港渔船数量持续增加至10余艘,每年都去,延续了约10年。
1970年代末开始,厦门港老渔民率先以个体单船方式恢复延绳钓渔法,在近海重新投入作业,在2008年前后曾发展到一个高峰,到了2015年6月在沙坡尾渔港内仍有60多艘厦门港籍的小渔船,其中20艘常年出海。由于单船单人作业只能在近海海域开展,厦门港渔民在原有传统四大绲法的基础上,根据作业海域的深度、底质和鱼群特征,又衍生出鳐鱼绲、红花鱼绲、鳗鱼绲和加网鱼绲4种新的基本钓具,生产效益依旧良好。
而在几年前,浙江省玉环县地方政府利用坎门仅剩的5艘漂流式延绳钓作业渔船,根据清光绪《玉环厅志》对当地延绳钓记载,结合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资料所显示的延绳钓作业在福建省内已消失的错误信息,鼓励和扶持当地渔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环县延绳钓捕捞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坎门从闽南渔民学习的延绳钓技艺,目前仅维续鳗鱼延绳钓一种。
厦门港渔民传统子母船延绳钓生产,按时令分为春季、夏季、秋冬三个渔季。每年春节前完成钓带鱼,三月过开始钓巴浪鱼和鳗鱼,四月半开始诱捕乌鲳鱼,一个月后转入夏季作业,单人小竹排钓粗和诱捕鱿鱼作业,十月份起冬去舟山渔场钓带鱼。舟山渔场的带鱼延绳钓作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达到生产高峰,来自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四地的16000艘渔船、10万名渔民在同一渔场狂捕,其中厦港405号机帆钓艚渔船的日产量达到96担。 而根据当事渔民的口述资料,厦门港渔船在舟山渔场钓带鱼的最高日产量达到120担,并且是按本地传统加四五,亦即以145斤渔获计一担。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单船单人小型近海延绳钓,基本上可以全年放绲作业。每个月如果水时比较好,最多能出海10趟,全年最多能出去100余趟。一般从农历十八、十九,到二十二是放绲的最好时令。大门的鱼钩主要钓鳗鱼、带鱼、加力、黑翅,小门鱼钩则钓加网、西姑、狮公格等。
延绳钓技艺的奥秘,首先必须掌握目标渔场海域的海底地形和底质形态,诸如礁石、沙地或是海泥;其次必须熟悉目标渔场海域在不同季节和潮汐时的风向、风力、潮向和流速等动态资料;再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摸清上、中下各个水层不同鱼类栖息和洄游的习性与规律,选择适当的钓钩和饵料,下绲以待。厦门港渔民因擅长掌握作业海域的条件,因地快速改进钓具,提高生产效益。以是意故,厦门港的延绳钓渔法在东南渔区也被誉为万能延绳钓。
渔民所认知的海洋及海底地形,其实跟陆地及空间很类似,同样有山脉和沟谷,生长着各种如同飞禽走兽的海洋动物。无论在福建沿海渔村田野调查和厦门港渔民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还是19-20世纪在华西方人的船舶民族志书写里面,都有十分生动而相似的描述。岸上人看到只是海面,渔民看到的则是海面下的世界。
(作者系海洋考古与海洋社会学学者,本文收录于云南大学首届非遗论坛会议论文,分5部分刊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