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苏辛新作《再见,星群》推出:尊重自己精神层面的骨骼
《再见,星群》
王苏辛作品
“多年前我跟一个朋友调侃,我是那种真的会相信‘张华考上北京大学,李平考上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都有美好的前程’这样的描述的一个人。”身为90后最早一批为人所知的作家,王苏辛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但一种高于现实的东西,始终支撑着她自20岁出头开始的写小说的日子。也许正因为此,王苏辛的作品中常存有一种纯真的少年气:无论顺遂与否,她总是选择相信。
年少时,她曾碰到两种陌生的人生:一种是在世界各地游历,在物质富足之外确立生活的意义,另一种和王苏辛一样,面对他人的不幸时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责。“这两种人生,在那时候对我造成强烈的冲击,并埋下了一些印记,让我在开始写作后非常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命运、状态。”这种印记,也展现在新近推出的小说集《再见,星群》中——八个关于人生成长的故事如同八颗星芒,在命运的星河中明暗闪烁。
如王苏辛在日前于茑屋书店举行的作品分享会上所言,这部小说集的叙事动力就是事件本身。读完书后,作家赵松时常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部非虚构作品。“苏辛在人物情节和背景设置上有很大跨度,出现了很多个城市的背景,有时候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她到底去没去过这些地方,还是只是在小说中抵达了这个地方?”他认为,即使采取第三人称叙事,《再见,星群》也会不知不觉把视角代入到人物的体验中,从中他能感受到一种对笔下人物、对世界的不确定,作家的职责,只是把它讲出来。“许多情节呈现的时候,会有一种越来越低微的呼吸和被压制的感觉,但到最后,苏辛总是会把笔触慢慢探入到人心深处,在一片仿佛灰茫茫的世界里拨开云雾,露出一点光。这是很打动我的地方。”
作为《再见,星群》的开篇作品,《绿洲》讲述了一个女孩和一位都市拾荒女性之间的故事。在两者大相径庭的生活中,王苏辛敏锐地找到了一种关联。“她写了这个女孩在精神层面试图接近这个拾荒的女人,一次次靠近,又一次次和离。她把我们惯常考量的东西都洗刷掉,就像洗画笔一样将颜色在水里散掉,留下骨架。在我的阅读中,这是与我们同时代作者不太一样的。读她的小说,会有一种陌生感和异质感。”作家郭爽表示。同样身为女作家,她对王苏辛所经历的艰难与她身上的坚定感同身受。在她看来,王苏辛在日常生活中时看起来善良温柔的人,但真正回到书桌前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写小说时,“她也许只想尊重自己精神层面的这些骨骼,而不是那些被清洗掉的色彩”。
14岁之前,王苏辛生活在河南一个被城市化进程席卷的县城,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幻想破灭,一切都在动荡和改变中。她和许多人一样,很小的年纪就在设想如何才能拥有一个稳定的人生,却也用了很多年才发现稳定遥不可及。“其实无论是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还是自己内心世界丰富所造成的自我不确定性,我非常努力地活成了一个漂泊的状态。”小说集中的许多年轻人都和她一样,从小就被要求安静,他们成年后,往往从独自安静走向了在集体中的安静、抽离。“这种流动但又疏离,同时又很漂泊的状态,其实与我设想中外在活跃的年轻人状态并不一样。但他们也会将这种活跃的状态安置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捕捉、留恋和梳理,为将来的自己储藏能量,以面对未来可能更困难的事情。”王苏辛说。
虽然和王苏辛互有微信,赵松印象中他们聊天的频率其实很低。常常是在夜深人静时,王苏辛会突然冒出来说句话。“她有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特意来问我,而是有一个她想不通的问题,关于人、关于很多事情,我觉得她是在自言自语,认真想过之后,我发现很多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或者说,我只能给出很世故的答案。”小说中,作者和人物的多重叙述语调形成了一种流动的叙述状态。在赵松的经验中,这种带有溢出感的叙述很容易导致情绪、情感或场景的沉浸其中,但王苏辛始终保持着一种抽离感来面对叙述的多重交织,这对作者把控整体节奏有很高的要求。
分享会现场(左起:赵松、王苏辛、郭爽)
在她的小说里,郭爽收获了类似感受:“小说里的这些人物好像一直都在寻找一些道理,依靠这些道理活下去,但其实真实的人生不是靠道理活着的。这是我觉得苏辛不一样的地方。”她认同赵松关于王苏辛作品中疏离感的说法,并认为这种疏离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对她感受到的世界的呈现,“长期以来,我们对女性作者应该写什么题材,应该怎么去写有种迷思,该不该表现出强大的智慧和对知识的追求?该不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情感表现上那么冷静和节制?这里有挺反传统女性的地方,苏辛在这些方面上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从童年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苏辛一直在与某些自己难以理解的人际关系作对抗,打心底里,她希望一切都应当处在正确、柔和的位置上,人与人之间能够解开心结、消除误会,这种期待出现在她的小说,也是她真实生活的支撑:人应该建立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活,在多元化的外部世界里坚持自己的状态,专注地生活。“我觉得可能真正支持人生活下去的一部分动力,就简单地来自于对某个事物的兴趣、对真理的追寻。但这些东西在讲出来时很空泛,只能通过小说来传递。”写作这本书的2019-2022年,王苏辛由20多岁迈入而立。在她看来,这三年来积累的小说,是自己作为一个练习如何生活的人的收获。
比起练习生活的说法,赵松认为,作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时候像个卧底,“活得太跳跃、太醒目、太显眼都不是很好的状态”。他也指出,文学天然带有一种缓慢的属性,不仅出于记录的需要,而且能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到无限的可能。在整个互联网都追求赶紧成功、快点成功之时,真正的文学都在寻找失败——“这种失败并非日常意义上的失败,而是作家必须都到一个大家都没有走到的地方,寻找更高的界面去认知这个世界的去传达对生命的理解。”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资料图、摄图网
原标题:《王苏辛新作《再见,星群》推出:尊重自己精神层面的骨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