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解城市丨盐城:一座曼妙之城的荣耀与抱负

杨喆
2023-09-24 07:5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这确实不像我印象中的盐城。

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江苏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经济表现成果突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七千亿元……

“盐”是百味之首。作为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盐城早在战国时期便“煮海为盐”,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而今天的盐城,早已呈现出超越其字面名称的精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第一家韩资企业到如今成为韩国在江苏最密切的产业合作城市,从传统“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快速崛起,从抢抓江苏沿海发展机遇,到深度融入长三角,盐城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这座年轻城市的积蓄奋斗。

盐城聚龙湖 本文图片均由盐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而生态则是如今盐城最傲人的名片。作为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盐城把广袤的沿海滩涂打造成为了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

数百万只候鸟用脚投票,告诉人们盐城的湿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家园。

再过几天,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就将在盐城举行。

一片湿地,连接了中国与世界。一片湿地,勾连了盐城和未来。

在人口稠密、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盐城是怎样平衡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面对时代考题,绿色经济形态该如何持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当盐城的绿色底色、经验亮色、品牌成色得以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的同时,“绿色发展模范生”也被赋予了更重的责任和更高的期待。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幕在即,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这段时间格外忙碌。

聊起盐城的申遗之路,吴其江回忆起2014年9月份,当时一位市领导关于“盐城是否可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问让时任江苏盐城珍禽保护区主任的他陷入了思考。

那时的吴其江甚至不知道“世界自然遗产”的概念,更是不清楚该从何处着手去完成“申遗”这个浩大的工程。

盐城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76.96万公顷湿地面积,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黄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同类生态系统中是最丰富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2016年12月19日,盐城市正式成立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盐城的申遗工作。盐城的申遗之路正式开始。

这之后的几年,吴其江和相关专家见证了盐城申遗的全过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条子泥湿地

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是一个过程。面对保护与开发的两难之困,盐城也曾经历过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艰难取舍。

2011年,盐城启动了百万滩涂围垦计划,一期围垦超过10万亩已经用作海水养殖,好在二期等待审批期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盐城作出重要决策,放弃已经依法得到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严格保护起来,为百万鸟类留下了一方净土。

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的自觉也为盐城留下了最鲜明的城市标识。虽然申遗的过程历经波折,但凭借多方的共同努力,2019年7月5日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最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吴其江告诉我,一般而言,国际上自然遗产申报平均要8年左右时间,而盐城只用了3年。他认为,盐城的成功在于,全国上下对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高度统一,盐城的申遗也从一个城市的努力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国家行动。

2022年6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生态底色被进一步擦亮。而盐城的荣耀在于,它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这是国际社会给予盐城的巨大肯定。

在盐城老火车站改造的黄海湿地博物馆里,我认识了勺嘴鹬,这一外号“小勺子”的长距离迁徙候鸟凭借略显呆萌的外表和极其濒危的数量成了当之无愧的“湿地明星”。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

在勺嘴鹬青睐的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我也结识了几位多年来默默扎根于此研究和保护这些自然界精灵的人们。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杨洪燕便是其中一位。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同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签署协议,建立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条子泥研究基地,开始针对条子泥湿地进行多学科系统研究工作,并参与条子泥湿地的管理工作。杨洪燕便是首批来到这里的特聘研究员。

杨洪燕告诉我,从事鸟类观测研究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乐在其中。“条子泥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是迁徙鸟类的理想栖息地,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观测点。沿海经济区管委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和办公场地,让大家的科研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勺嘴鹬在湿地觅食。

前不久,杨洪燕和团队成员在东台条子泥湿地监测到1560只小青脚鹬,其中在“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发现有1450只,均创下历史新高。

孙家录的摄影作品。

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摄影师孙家录。原本住在东台市区的他退休后为了拍鸟搬到了湿地附近居住。作为条子泥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者,他坦言,这些年不仅飞来的鸟越来越多了,湿地的生态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在持续精细化。他说自己的摄影生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随手拍。第二个阶段是专心从事生态摄影。如今他在坚持做一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会对不文明的行为加以劝导。

条子泥湿地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

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条子泥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关键枢纽。每年有超过1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超过300万只候鸟在此过境停歇,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和物种保护意义。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条子泥湿地开展了一系列候鸟栖息地保护探索,为迁飞通道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打样示范。

去盐城之前,这座城市对我很大一部分的吸引力来源于盐城东台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盐城是一座没有山的城市,却在沿海缔造了拔地而起、垂直生长的绿色海洋。社交媒体上网友分享的视频一度激发了我想去打卡绿野仙踪的欲望。

当我在一个雨后的下午真正置身其间,才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撼。入目是无尽的水杉林海,宛如人间秘境,丰富的负氧离子随着海风源源不断地送来,整个公园都是一座“大氧吧”。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如今这里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可公园管理方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曾经这里却是沿海盐碱荒滩。1965年东台林场在此建场,五十多年来一代代林工在盐碱滩涂上拓荒改碱、植树造林,将一片广袤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

从卖树到卖风景,当地通过持之以恒的绿色修行探索出了“两山”的转化路径。2022年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超1.5亿元。荒滩绿了,风景美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我还去了毗邻黄海森林公园的一个名叫巴斗的小渔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渔为生。

2010年,巴斗村响应政府的号召,实行了转产转业的政策,使农民“洗脚上岸”。村支书叶勇告诉我,当时巴斗村的传统渔业已经不能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富民的路子。

2013年村里组建了渔业专业合作社,将2400多公顷的海涂资源用于发展高涂渔业。全村120余家鱼塘鱼群成员,由村里承包经营,入股的渔民年年有分红,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在周边黄海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条子泥等旅游景区兴起的影响下,巴斗人发现了文旅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通过不断提升改造旅游景点,村里新建了游客中心、渔民之家、初心广场、巴斗泉驿站等设施,让古老的渔村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元素,整个村庄串联起了一条3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小小渔村早已名声在外。

行走在湿地旁、森林间,自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不禁感叹这里生态的美好。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也支撑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我感受到,盐城上下正在破除“苏南苏北”的地域概念,努力推动“小区域”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

实话说,在此次赴盐城调研前,我未曾想过这座低调的城市有着十分强劲的外向型经济活力。

盐城向东,隔海相望的地方便是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韩资项目落户至今,盐城已吸引起亚、摩比斯、京信等近千家韩资企业。

我实地走访了位于盐城经开区的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这也是江苏省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随着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的竣工投产,盐城基地已成为韩国SK on株式会社全球各地投资项目中产能发挥最快、营收增效最佳、生产经营最稳、投资回报最高的项目,成为中韩合作的现实典范。

“链主”企业领跑,“链”上百花齐放。在盐城经开区,以SK动力电池项目为代表,汇聚了天津捷威、威蜂动力、珩创正极材料等20多家产业链企业。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串珠成链、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

一路牵手,亦如亲友。目前,盐城已成为江苏与韩国产业合作最密切、韩资企业最集聚的城市。已有超过1万名韩国朋友把盐城当成了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

而支撑起盐城7000多亿元经济体量的,是这座城市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定力和对优质企业的盛情邀约。

“六年前,盐城市的相关领导便与我们进行了投资洽谈,希望招引我们落户。”通威太阳能盐城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告诉我,盐城市有关部门多次走访企业总部,最终他们被盐城的诚意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所打动,在盐城经开区投建了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工厂。

同样被吸引而来的还有中联即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即时配送服务、同城物流等多元化配送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联即送是美团外卖、饿了么、麦当劳、肯德基等20多个品牌的头部合作商。

今年初,这家位于河南的企业顺利完成了全国总部整体迁移至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打动中联即送董事长宋一的是盐城独到的招商眼光、果断的投资决策和贴心的对接服务。

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盐城东方集团还通过专项资金投资该项目2亿元,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股东之一,这更让企业坚定了在盐城的发展信心。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也让盐城看到了全面起飞的历史机遇。

20世纪50年代,10多万名上海青年响应号召,来到盐城大丰开垦沪属上海农场,铸就了大丰与上海的深厚情谊。如今,在大丰境内307平方公里的上海农场是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至今仍被视为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

近些年,盐城不满足只做上海的“菜篮子”,开始通过合作园区的平台深化两地的产业协作。

2015年,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成立。如果说当年的上海农场是“飞地经济”的起点,那么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则是创新互动的“升级版”。这里是上海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共建的开发区,不仅定位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域外产能基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还被纳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

深耕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江苏省提出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这既是历史使命,也是这座城市的愿景和抱负:到2025年绿色产业、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资源环境指标和生态环境人民满意度位于全省前列;到2030年,示范区绿色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健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率先实现,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宜居的沿海城市特质更加鲜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即将召开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盐城历史上承办规格最高的会议。

这次会议,将是全世界感知新时代中国魅力和盐城风采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

进入“后申遗时代”,盐城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从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到荣膺“国际湿地城市”,从助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到主办全球滨海论坛,盐城的努力还在继续。

最美海岸

吴其江主任告诉我,滨海区域是生产力发达、人口稠密、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的地区,滨海湿地受气候、潮汐和自然条件的动态变化影响比较大,这样的变化也呼吁保护目标和措施的改变。

“如果过度保护湿地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比如构建一个鸟类友好型的种、养殖业的模式值得各方深入探讨。”吴其江期待在此次论坛上各方能充分贡献智慧,共同为全球湿地标注新起点。

既有与生俱来的“天然绿”,更有久久为功的“保护色”。滨海湿地保护“中国方案”中的“盐城样本”即将再次受到全球的关注。

河海交汇地,邂逅一座曼妙之城。

(作者系澎湃新闻“理解城市”专项写作计划项目组成员。)

“理解城市”项目是澎湃新闻2023年新春伊始推出的一个城市观察专项计划。我们不仅依靠数据去理解城市,我们更用心去理解它。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们写邮件:chenlf@thepaper.cn。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