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时隔三年重归线下,施耐德电气高管:工博会人气折射市场信心
时隔三年回归线下,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不光规模之大、能级之高、新展品之多创历史之最,人气亦超越以往。
“这两天展馆里人潮涌动,只要有人流、有物流,就会带来资本的流动。”对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来说,工博会是每年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观察到,今年众盼回归的工博会人气尤为火爆,工博会折射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映射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景。
庞邢健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称,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底层技术正全面重塑工业生产体系,推动新的生产要素、研发范式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这一过程不仅颠覆了原有制造体系,而且会影响工业的所有细分行业和产业链、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促使未来工业呈现出更加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特征。
澎湃新闻注意到,本届工博会聚焦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数智、低碳是贯穿自动化展区的高频关键词。
供应链体系是推动工业数字化与低碳双重转型的重要一环。据介绍,在无锡的施耐德电气工厂,在5G技术的加持下,可移动的生产线模块根据需求灵活组合,配合供应链自动决策系统等数字化方案,将准时交货率提升3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25%、产品次品率降低22%、仓储空间降低52%。这是工业领域供应链转型的一个缩影。
多重因素叠加,全球供应链正步入“深度调整期”。本届工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洞察报告分析称,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正面临四大挑战:首先,企业外部运营风险剧增,包括突发性事件加剧供应链波动、产业升级对传统供应链带来冲击、客户需求变化也会导致供应链供需失衡。其次,内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提升供应链韧性使企业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伴随企业规模扩张增加了供应链运营复杂难度。与此同时,生态圈协同难度加大,生态圈透明性、协同性仍显不足。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政策与市场减碳压力不断增加。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同,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多,更关注生态协同,推动全链条减碳。中小企业首要注重的是精益。由于成本、能力等问题,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方面也面临更大挑战。”施耐德电气中国咨询业务总经理吕晋晗表示,未来的供应链发展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同时走向精益、韧性、绿色和数字化。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存在“一招鲜”。供应链转型应该规划先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制相应的战略和路径。
2023年登上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首的施耐德电气通过缩短供应链条等途径提高供应链韧性,通过部署数字化运营系统使其中国区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了13%。目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65家“零碳工厂” ,在中国拥有 17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
围绕“怎么做”,上述报告给出了“基础级”、“专家级”、“引领级”三个成熟度级别描述,“为企业供应链建设的不断进阶提供明晰的路线图。”吕晋晗称。
基于自身工厂5G网络部署与产线改造的实践,施耐德电气还与中国联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5G+PLC深度融合解决方案》白皮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5G和工业互联网能够进入到工业核心控制环节是非常关键的,5G+PLC打破了原来传统PLC相对封闭的工业体系,让工业体系更加开放,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多层级的线程网络,但最终要真正形成行业标准和生态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降低成本、扩展应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