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传播】杜甫草堂、百花潭、川茶、蜀锦……成都娃的这些考题均出自地方志

2023-09-22 15: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杜甫草堂 百花潭 川茶 蜀锦……

成都娃的这些考题均出自地方志

许 雯

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体现时代特色与发展成就,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而在涉及各个地方自主命题,或是各地中考时,融入地方特色的考题也并不鲜见。比如,在北京某一年中考生物中,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等均成了命题素材。这些凸显地域特色的试题,一方面是体现本土的人文景观,一方面则是文化溯源。

说到地域特色的命题,成都也不例外。近日,“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Ddifangzhi)就发布了一系列与成都考题相关的推文,原来,出现在成都中考和各种高中试卷中的“成都印记”,不少都取材于成都方志。不仅如此,其视频号“成都方志”中,也有不少与成都娃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比如成都街巷地名,四川话和普通话的读音有何不同?老照片里的成都什么样?……

那么何谓地方志?简单来说,它是“一方的古今总览”,地理沿革、史迹变迁、风俗人情、豪杰俊才均列其中。当然,地方志也掩映着千年文化的缩影,亦是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年成都哪些学科的考题中融入了“方志元素”。

2020年、2021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两次使用成都地方志中的文本作为命题材料。其中,2020年B卷文言文阅读部分,使用的是明代《天启新修成都府志》中收录的杨廷和《重修杜工部草堂记》一文。

文章记载的是明孝宗弘治年间重修成都杜甫草堂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作者杨廷和是新都人,当然,他还有一重身份则是大学者杨慎的父亲。

为何选择该篇文章为命题素材?成都树德中学语文教师、课程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成都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成都市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杨凌峰表示,从地方志角度而言,此文内容涉及成都名胜和成都历史文化名人,且体现了文化传统的延续过程,而作者本人更是成都本土的文化名人,可谓“四难并”,“将此作为命题素材,实则有助于学生感知成都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无独有偶。清代诗人彭懋琪的《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同样作为试题,出现在了2021年成都中考B卷诗歌鉴赏文本中。杨凌峰介绍,该诗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诗中出现了成都地名“百花潭”,以及对“呼买夜来香”的场景特写,读起来既有亲切感,又展现了成都闲适的市井生活风貌。

事实上,除了直接引用地方志资料作为命题材料外,杨凌峰表示,近年来,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出现了大量以地方文化为背景的材料。比如,两次使用《全蜀艺文志》中关于成都的文章,作为B卷文言文阅读文本。

其中,2019年选用的是《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所收宋人刘光祖的《万里桥记》。万里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原址在今南门大桥所在地。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该桥由此而得名。杜甫、张籍、刘禹锡、张涛、陆游等历代大诗人均在此留下佳句。而2021年选用的是《全蜀艺文志》同卷所收宋人席益的《淘渠记》,文中记述的是两任成都地方官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过程,凝结着古人城市治理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全蜀艺文志》的编者正是杨慎。资料显示,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博通文史,深于考据,于经史诗文之学发明极多,蔚为有明一代最有学问的学者。

当然,不只是语文试题,成都的历史考题同样贯穿着“方志元素”。

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室借助丰富多元的成都方志文化元素。将都江堰、蜀锦、文翁石室、川茶、四川机器局、近现代成都报刊行业、杜甫草堂等作为命题素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并命制了一大批既反映天府文化又体现时代价值的中学历史试题。

比如,在2025届·成都高一上期末考试中,则有一道关于“茶馆”的考题。

这道题考察的是啥,又该如何作答?据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高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郭翔介绍,该题目中关键词为“茶馆”,茶馆离不开茶。

回顾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成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西晋到唐宋,伴随着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通道的开辟和扩展,茶和丝绸、瓷器一道作为民族交融与中外交往的载体和媒介,传播于全世界。近代以来,成都的茶文化十分盛行,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成了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

郭翔表示,综上所述,其特点在于:一是茶馆众多,茶客甚众;二是营业时间较长,“早茶”“午茶”“晚茶”所在皆有;三是饮茶不只是单纯止渴,还包括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其社交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以凸显。为此,“活力”成为了茶馆的又一个“关键词”。“在茶馆里,成都人真正做到了‘众生平等、雅俗共赏’,一杯茶不必讲求茶叶的品级,即可终日而饮,是真正大众休闲的茶文化。诚如王笛所言,‘成都是个大茶铺,茶铺是个小成都’。”

当然,成都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只体现在“烟火气”,也同样体现在“崇文重教”方面,这一点在成都中学历史的考试题也得以充分展现。在2023届·成都三诊题中就已经出现。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历史教师、成都高新区骨干教师、高新区历史中心组成员刘瀚声介绍,杜甫被迫举家南迁,流寓成都,后在城西浣花溪畔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草堂茅屋。尽管杜甫居住于此仅三年,但在此创作了240余首诗歌。这些诗篇主要以成都的城市景观、社会经济、民生民俗为题材,成为后人了解成都、研究成都、热爱成都、共建成都、共享成都的重要素材。杜甫草堂也因之成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杜甫行踪遗迹地,馆藏的大量珍贵文献和文物,不论书籍、碑刻、楹联、书法、绘画、印章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成果和多样化载体。

为何如此多的“方志元素”会出现在成都学生的试题中?刘瀚声表示,上述涉及杜甫草堂的试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杜甫与杜甫草堂所共同构成的这一幅绚烂多彩的“文本化风景”,它们不仅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更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传承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这正是我们成都中学历史教育界孜孜以求的育人理念和价值追求”。

2020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图片来源:成都市教育考试院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见》提出,遵循“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科技资源,构建主题内容、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等各具特色的课程,发挥独特育人价值。

作为“一方之全史”的地方志,其所载的地方历史与现状,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集成性展示平台,更是挖掘当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特色文化等资源的重要宝库。在杨凌峰看来,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涵育文化自信,当从娃娃抓起。

他表示,观地方志,可知“一方的古今总览”,其地理沿革、史迹变迁、风俗人情、豪杰俊才,足以遍观概览,与此同时,地方志还是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当成都方志的素材成为试题,它们不仅能让成都学生共同认识家乡,丰富体验,拓宽视野,还能在赓续不断的修志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ID:cdsbjyfb)

作者:许 雯

图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