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城新脉”当代艺术展:“1+6+36”呈现与西安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肖永军
2018-09-24 11:4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当代艺术是要与社会文明、城市发展、人们生活发生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当代艺术则属于无效的艺术。‘1+6+36’的西安全城联展模式就是让当代艺术与当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发生关系。只有当代艺术融入到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才可以让人们由‘主动’参观美术馆而转变为‘被动’(被带动)了解身边的当代艺术作品。这就是‘古城新脉’展览的意义所在。”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表示。

9月22日,由西安美术馆共同主办,西安欧亚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六大场馆,曲江书城新华书店、中大国际、绿地缤纷汇等三十六个空间联合协办的“古城新脉 —— 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在西安曲江新区西安美术馆开幕,“1+6+36”联展模式的43个场馆同时开放,共展出92位艺术家300余件作品。展览持续至11月30日。

展览开幕仪式现场

“1+6+36”联展的独特模式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表示,做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在生活中可以碰到当代艺术,让当代艺术融入到城市生活空间中去,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要与社会文明、城市发展、人们生活发生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当代艺术则属于无效的艺术,“在西安,事实上很多人不了解当代艺术,我们的灵感也是来自偶然的一次发现。有一群人来到美术馆看展览,一开始看不懂展馆内的艺术作品,在我们的导读之后,他们对这些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每次的展览他们都来参观。因此,我们就在思考,当代艺术展能不能走出美术馆?到书店、咖啡馆、学校等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中去。让人民大众能够由主动地接触当代艺术而转化为被动地接触当代艺术;让当代艺术成为当下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注入新的血液。而且我们不希望当代艺术只局限于在美术馆展示,也不希望它是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自娱自乐、相互追捧的平台。”

展览作品

尚扬《白内障—切片4》布面综合材料 2018

主办方表示,采用“1+6+36”的全城联展模式,即:一个主题大展馆+六个联合平行馆+三十六个遍布全市的联合展点。也就是城市生活空间可以当做艺术空间来用,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当代艺术。这种空间可以做36个,也可以做100个,甚至更多。

李京浩(韩国) 《2018年的某个地方》
李京浩(韩国) 《2018年的某个地方》
展品是与“西安”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

策展人梁克刚在导览中介绍,与去年相比,本届西安当代艺术展的结构有所变化与扩大。去年仅仅是西安籍的艺术家参展,而“古城新脉 —— 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是目前西安参展阵容最国际化最强大的当代艺术大展,既有日本“物派”的宗师菅木志雄,也有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弗拉维奥·法韦利、韩国知名艺术家李京浩、瑞士知名艺术家伯纳德·加罗,既有王度、吴少湘、杨千、奚建军、贺丹、刘广云等旅居国外的华裔艺术家,又有尚扬、梁绍基、申凡、隋建国、邓国源、徐累、管怀宾、范勃、邵译农、童振刚等国内资深艺术家,也有近年来在国际上广受赞誉的萧昱、杨茂源、封岩、郭工、张巍等优秀艺术家,还有一大批像邢丹文、周斌、郭燕、武小川、侯拙吾等西安籍和西安本土的优秀艺术家,以及冯茹涵、段文亮、金元、王钇潼等新锐艺术家一并参展。

申凡 《修面》
菅木志雄(日本)《有潜图》  2017

在谈及挑选艺术家与参展作品时,梁克刚表示,“在选请这些艺术家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因为他的声望高、名气大来作为标准。而是以艺术家的创作方向、所擅长作品的形态以及语言形式作为基本参考标准,更重要的是以艺术家的作品能与此次展览所达成的一个切合程度来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所以说,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多是专门创作且根植于西安的城市基因,展览作品要与西安有着紧密的切合点。”

展览作品
“此次展览不是说艺术家已有的作品送来展览,而是艺术家根据对西安的体验而为其量身定做的创作。有的外地艺术家为了完成艺术创作专门来到西安,进行驻地创作;另外,我们也允许少部分艺术家选择其现有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一定与此次展览主题有关。可以说,此次展览的艺术作品真正做到了与西安发生关系,与西安对话。”梁克刚说。

邵译农 《叠罗汉》 2018

《叠罗汉》局部

突出“与西安对话”的作品在此次展览的主展厅中显而易见。其中,共有5位艺术家创作了7件作品来表现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雁塔,如奚建军的《达达塔》、邵译农的《叠罗汉》、杨千的《天梯》等。邵译农的《叠罗汉》是用清末、民国时期的旧家具做成的一个大雁塔的一个造型,力求用传统家具的素材来突出西安的文化标志。而杨千的《天梯》则是恰恰相反,这件作品利用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民工厂房里所收集来的废旧钢铁,铸造了的一个大雁塔形象的天梯;其实他用这些新的材料也在隐喻着老百姓的辛苦与勤劳。

奚建军的《达达塔》则是用廉价的包装纸箱所堆积而成的一座大雁塔的造型。这件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视觉作品,堆积的纸箱里还增加了一些声音,包括音乐、新闻、广播等,反映了当下幸福祥和的市井生活状态,以此来营造一种传统建筑与现代数字传媒的碰撞氛围,探讨传统与当代、文化与生活混合在一起的语境。

奚建军 《达达塔》 2018

个案的分析与展示

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在针对“1+6+36”中的6个个展对澎湃新闻说,“相较于一个群展多位艺术家作品集中呈现的宏大叙事,6个个展部分则注重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更为深入的呈现艺术家个案的力量和价值。个案研究型展览大致以两种叙事方式展开:首先,以艺术家个人线性的创作脉络为主线,加强对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同时通过对艺术家各个时期创作观念的衍生与嬗变的梳理,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艺术家的艺术发展轨迹。其次,强调关键词的叙述方法,即将艺术家的创作与具体的历史、社会情境联系起来,以此为作品的阐释构筑一个鲜活的艺术史语境。此次邀请的六位艺术家个展的主题及策展思路主要围绕着第二种方式展开,以艺术家个案研究的方式切入对这个时代文化活力及成果的研究。”

王檬檬表示,六个个展是带有个案研究性质的呈现,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最能显示出他们个人风貌,个展相较于美术馆展馆更能深入呈现一个艺术家近期的创作状态,以及他阶段性的一个节点。6个个展分别以“直喻”(郭涛)、“枝辞”(侯拙吾)、“玩笑”(任钊)、 “独吟”(强世军)、“坐忘”(周斌)、“移情”(张巍)为名,总结他们的作品呈现的独特发展路径和表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侯拙吾作品

杨锋 《灰坑》
郭燕  《轮回》装置作品  原生木桨纸和树叶组成  2018

任钊是6个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将水墨材料中的胶视为一种透明的墨色,用几近平涂的方法以单色和胶痕共同产生的平面化效果使作品脱离了笔墨意趣范畴。

李红军《丢失头盖骨的人》  纸雕 2015

王檬檬认为,6位艺术家的个展相对独立,但其创作路径与其他人又共建起一个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共生图景,他们寻找尝试既定和已知方式以外的新的世界观,并使之与自我世界观有效的链接,从而有效的对既定模式发起挑战,以期获得新的认知、角度和方法。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