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能合作吗?
当地时间2023年9月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G20领导人峰会上,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左)、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握手。视觉中国 资料图
9月9日,美国、印度等国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IMEC将包含两条走廊,一条是连接印度与阿拉伯湾的东部走廊,另一条是连接阿拉伯湾与欧洲的北部走廊。白宫发布的简报声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MEC有望加强两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开启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欧美领导人对这一经济走廊赞誉有加。美国总统拜登称之为“一件大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准备的文件将其称为“跨越大陆和文明的绿色数字桥梁”。那么,IMEC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发展空间?站在中国的角度,该问题可简要分解为三个层面:其目标何在?成功前景如何?对中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并未全然明示的目标
从备忘录的内容来看,参与方认为该走廊将确保区域供应链的安全、增加贸易准入、改善贸易便利化,并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和政府影响。参与国还希望该走廊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经济团结、创造就业机会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亚洲、欧洲与中东的变革性一体化。就此而言,这些期待应该可以视为IMEC的正式目标。
不过,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如果仅仅着眼于此,那么对IMEC目标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够充分的。其原因至少有二:首先,各方在备忘录之外的种种深层考量虽然没有明示,但其重要性显然不容忽视。其次,从性质来看,备忘录更接近于各方协商之后达成的某种“公约数”,其展现的是各方意向的共同点而不是差异性,尽管后者同样重要。
除美国、印度之外,签署IMEC谅解备忘录的行为体还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欧盟。相对而言,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及其他可能与经济走廊相关的中东国家,对该项目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颇为重视。同时,考虑到美国、欧盟及印度的经济体量,通过该项目加深与这些行为体的经贸纽带乃至双边及多边关系,对中东各国来说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作为该项目的关键参与方,印度所看重的则不仅是经济利益,更包含着提升本国国际影响力的期待。与之相似,美国、欧盟等参与其中,在相当程度上有着介入重要经济板块、维系自身在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影响力的考量。尽管美欧印三方均不曾明言,但其对中国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忌惮与竞争意向溢于言表。也许正由于觉察到这一倾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9月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去排斥谁。”这一表态可谓耐人寻味。
从三个关键点展望走势
IMEC能够取得成功吗?或者说,它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成事?由于该项目刚刚启动,诸多细节有待各参与方进一步商议并确定,因此目前尚不具备对其作出详细评估的相应条件。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若干关键点展望其走势。作为一项大型国际经贸合作项目,其发展前景至少与如下三方面息息相关。
首先是经济理性。IMEC的顺利进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用意,还有必要通过效益与效率方面的检验。换言之,至少从广义与长期的视角来看,项目应当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其在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方面的对比应当合乎理性。唯其如此,它才有可能具备坚实的基础,进而展现出可持续的未来。
其次是政治意向。IMEC的参与各方在项目成效方面的考量各有侧重,但项目本身的成功运作,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识与默契。具体地说,如果未来运营中,某些参与方的政治盘算压倒了理性计算,一味指望IMEC成为地缘对抗的工具,那么项目本身在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基础很可能产生动摇甚至不复存在,其前景不问可知。
最后是资源基础。成功打造一条贯通各国的经济走廊,诚然可以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但这往往也意味着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意味着重金投入、耐心经营。这样的资源基础通常很难依靠个别国家独力支撑,而多国通力合作、共同投入的基本前提,则是此前提及的经济理性和政治意向。
IMEC会对“一带一路”构成挑战吗?
如果IMEC进展顺利,其对中国及“一带一路”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毋庸讳言,该项目的某些参与方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抱有竞争性意向。但这种竞争意向的存在,和它会不会真的构成挑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从现有情形来看,只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IMEC大概率不会构成挑战甚至威胁。
首先,就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投入缺口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不应求,而不是供过于求。这意味着以经济合作机遇而论,IMEC与“一带一路”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一市场的潜在体量,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一带一路”、IMEC乃至更多的国际合作。
其次,“一带一路”开展十年来,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根基其来有自,不会轻易被外部因素所扰动。俄罗斯卫星通信社9月11日的报道援引专家观点称:“IMEC不会减少中国运往中东和欧洲的物流规模”。这一判断确有道理。
再次,IMEC与“一带一路”之间存在可能的合作空间。IMEC可以被视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的一部分。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一带一路”与“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两大倡议之间存在着合作的潜在领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早前曾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认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问题。中方欢迎一切有助于汇聚合力,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他同时强调,任何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的算计都不受欢迎,也不会得逞。
从这一视角来看,对于刚刚启动不久的IMEC,中国可在有利于国际发展合作的基本前提下,以“乐见其成、相机合作”的开放态度,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孙伊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