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诗集《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以耐心和缓慢,带着大海散步

2023-09-21 13: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书评

BookReview

李元胜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诗人来说,缓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和品质,不仅是为了保持汉语的节拍,更多的是捍卫生命的尊严,守住审美的界碑,守住自然的底线,以此维护“有关我最爱的事物”。

文 / 雪樱

喜欢一个诗人的诗歌,就像没来由的叩开一扇心门,遇见另一个被隐藏被遮蔽的自己。案头的这本《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李元胜40年诗歌精选》,像极了诗人的心灵自传,贯穿他的心路历程,亦是他的精神鉴照。他自称:这本诗集的编排线索是我和别的同时代或不同时代写作者的差异,所以这本诗集很李元胜。毫无疑问,诗人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语言的唯一性,即具有高辨识度,这也是他的精神路标。

书中收录诗人40年来创作的200余首诗歌,有十余首都是同一标题《给》,也可视作《无题》。第一首《给》创作于1986年11月,很难让人相信,他在重庆读大学时开始写诗,直到五年后才捧出这首诗作,从此一发不可收,一写就是40多年。“我坐在屋里∕手却在大墙的外面∕摸寻着这个秋天最后一片树叶。”与其说手对秋天的渴望,毋宁说人对自然的渴慕和感恩,恍若陌生人伸出的手臂。这样就不难理解,诗中频繁运用“窗户”的意象:“我感到快乐∕就在此时∕在我身体的某一处∕有人起身推开窗子。”又如:“我把世故反复演习∕自己的所有窗子∕又全部安装在∕一只蝴蝶的翅膀上。”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扑面而来,正如他的心灵独白,“我是带着大海散步的人,我的内心,偶尔会因此变得陡峭”,大海象征磅礴的思想,散步指向生活的哲学,一个携带大海散步的人,远不是河湾、池塘、浴缸等级别的容积量或肺活量,其精神高度令常人难以企及。他又说,“幸好缓慢、柔软的江北/帮助我放松,成为慵懒,平坦的海岸。”江北是他的“制衡器”,抵消内心深处的某种躁动。他甚至畅想过80岁的自己,称欠下世界三首诗,一首给老太阳,一首给居住的重庆,“最后一首我要献给/在我心脏里敲钟的人/感谢他无论风雨,从未歇息。”“敲钟的人”分明是另一个自己,他的心里住着个长不大的小孩,诗人永葆年轻而跃动的姿态。

一口气读完全书,回过头来会发现,李元胜的诗歌内蕴着一种平等而慈悲的视角,也可以视作与万物生灵的共情,我很喜欢《惊奇》一诗:“我向所有活着的生物致敬∕我停留之处∕花朵、太阳∕被河水冲歪的小船∕都在平静地表达自己∕我们深处有一种欢乐向上的东西∕它使包围着生命的一切∕永远令人惊奇。”这哪是惊奇,而是面向大地行注目礼,目光低垂,却灌注深情。

好的诗歌是佛头雨滴,水中白莲,抑或空谷回音。李元胜的语言干净、洗练、纯粹,透露着返璞归真的稚气和清气,给人以灵魂净化;同时,“他有着开阔的精神向度,善于以直觉贯通感和理性,在日常化的事物和场景中揭示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内涵”﹙鲁迅文学奖授奖词﹚。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们称赞“那么多好诗都是他写的”深层缘故。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尽千帆和饱尝苦痛后的返回。“撕开一场雨直到露出它的茎干∕裂纹扩展至众多的时刻和地点”,这是他的精确性;“在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时代越大,诗越小/时代越傲慢,诗越谦卑/每读一次,它就缩短数行……直到,变成尖锐的刺”,这是他的忏悔,替众生,也是为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用一本诗集收集人生经历的所有小刺。”所谓“小刺”,是生活的苦难,是命运的盾牌,何尝不是一个人的无声抵抗呢?

值得一说的是,诗人对曹雪芹《红楼梦》的理解也别具一格,他在《命有繁花》一诗中写道:“新的一天,我们还得握紧绳子/缓缓放下竹篮/时代的、小说的,曹氏的涟漪/在空中挣扎了一下/都回到了之前的漆黑中。”俨然,我们精神骨血里都涌动着“曹氏的涟漪”,透明,圆润,散发着花朵的芬芳,只不过,本是无用的,却被视作功利的道具。《青龙湖的黄昏》一诗是他创作的“分水岭”,从此摆脱了在安静书房写诗的习惯,开始了旷野写作。位置的转换意味着空间的豁然打开,看见茫茫人世间的不确定性和“无限事”:“相信有更多的未知/不能改变的是/我和所有事物保持着时差。”他的博物旅行,他的野外摄影,也是写诗,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更触及生命本质的吟唱:“我有悬壶,只装白云不装酒/我有鱼竿,只钓自己不钓你/哪有茶,明明是十万沉舟重逢春水/哪有蝶,明明是一片枯叶迷失此生。”

记得范晔在《诗人的迟缓》一书中提到“纸马”的意象,是说格拉纳达城一处广场上,墙垣的蓝白瓷铭牌上刻着西班牙诗人路易斯·罗萨莱的一首诗:好像有条不紊的溺水者计算多少个浪头才够把自己淹没/算了又算,以免出错/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一样高的浪头没过前额/我也是这样活着,像浴缸里的纸马一般盲目地谨慎/自信我一生从未失误/除非有关我最爱的事物。在我看来,好的诗人都自带“纸马”的耐心和缓慢——一如自然派诗人李元胜,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玩儿——用脚底板子丈量高山峡谷,在野外奇遇中记录动植物,“借得此身无归意”,就这样把时光虚度,不经意间收获一箩筐的美。所以,对诗人来说,缓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和品质,不仅是为了保持汉语的节拍,更多的是捍卫生命的尊严,守住审美的界碑,守住自然的底线,以此维护“有关我最爱的事物”。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摄图网

原标题:《诗集《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以耐心和缓慢,带着大海散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