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潮汕水灾:民间救援的喜与悲
采写丨曾乐 梁源 张婷
编辑丨张楚璇 陈雪婷
排版丨苏善华
8月31日上午,看到“众志成城志愿组织”群里有人说潮汕发大水了,正在图书馆学习的刘佳燕并没有往心里去,因为潮汕地区洪水并不是稀罕事儿。下午两点,志愿者康吾打来电话:“324国道司马路段水位大幅度上涨,水势越来越高,情况危险。” 佳燕心里紧张起来
刘佳燕是中山大学大三学生,2014年创建了“众志成城志愿组织”。挂掉电话,她通过各个潮南、潮阳的地方微信群了解情况,开始部署救援和安排物资,联络志愿者前往灾区进行救援。
汕头揭阳潮州三地全部受灾。据广州日报消息,截至9月2日7时,三地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39万亩,受灾人口共计91.05万人。与2013年潮汕“8·17水灾”相比,这次的水灾来势汹汹,影响更甚。
和五年前一样,在此次水灾中,潮汕政府派出了警察、消防员、民兵、医疗部队等力量救援,潮汕的普通民众也都纷纷参与各式各样的民间组织,积极展开自救。在“8·17水灾”之后,有研究者认为,当时潮汕民间救助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托各种形式的组织,如本地的善堂与宗族、外地的各类社团。与其他地区相比,潮汕人有更浓厚的宗族意识,这种人际网络使得灾害时的自救行更加有序、有效。
在潮汕人看来,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胶己人”,就是潮汕话里的自己人。在当地人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个光膀子的中年男子,走在一米多深的水中,拖着装满饮用水食物的气垫船,在被洪水浸泡的楼群中喊着:“有人无?”“用食免?”
暴雨50年一遇
据汕头市政府数据,在本次强降雨中,汕头降雨时间短,降雨量大,相比“8·17”下雨持续一周的平均降水量324毫米,今年降水3天降雨量就达到340毫米。
在受灾情况方面,汕头市政府应急办官方微博分析,该区本次暴雨过程短时降雨强度已超过2013年“8·17”,为50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连日持续降雨致该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内涝,潮南区的陈店镇、司马浦镇、峡山镇、潮阳区的谷饶镇、铜盂镇等地内涝严重。虽然政府、民间在暴雨当晚便立即展开救援,但本次暴雨依旧有85万人受灾。有3个孩子,最终确认遇难。
但是,除了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之外,这次洪灾并没有得到外界的足够关注。潮汕受灾群众更多地在网络上、社交媒体上发布灾情信息,呼吁救援。
民间救援
8月30日开始降雨后,汕头市潮南、潮阳等地区便陷入了水灾中,当地居民很多被困在水池中动弹不得,没有实物,没有生活用品。这群人中有老人小孩,而他们能做的,只能用手机里那仅剩的几度电给外界发出求救信息,在被困地点等待救援。
潮南区溪南村村民蔡义南老人让孙子蔡畅在朋友圈发布“无需联系,自行撑走”的动态,将自家打造的龙舟无偿借给乡民救灾。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已是蔡义南老人第二次主动出借龙舟参与洪灾救援,在五年前的“8·17水灾”中,老人出借了110搜龙舟进行救援。蔡义南老人也被公认为“汕头最美抗洪人”。
“这次救灾我们其实出的力还不是最好的,我们只不过是提供了船只。”蔡畅说。在本次潮南水灾中,他和爷爷将自家龙舟免费借给有需要的人,一方面跟别的救援队合作,联系派送船只、建立分发点;另一方面联络受灾的人,了解受灾情况,给予他们精神鼓励和支持。
正在外地开会的“众志成城”志愿者廖伟燕看到水灾造成自家附近崩堤、路面坍塌,急得团团转。当时同事与家人都劝她别回家,廖伟燕还是瞒着公司领导和家人,从外地赶回潮南参与救援。当天傍晚,“众志成城”已经在灾区开始组织救援了。
“众志成城”共派出了约150人参与救援,其中一部分志愿者直接参与一线救援、一部分负责统筹调配人力和物资,还有一部分则在线上核实求助信息真伪;一些外地救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援中,或是筹集物质,或是参与一线救援。大多数志愿者为90后,其中有很多关心家乡灾情的学生、刚入社会的年轻人。
在救援中,志愿者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力量,在线上进行求助信息核对;另一方面深入一线,在现场接收整合物资,其中部分志愿者参与一线救援,跋山涉水,发放食物、药品、饮用水物资给受困群众。
“在救援中,真的会遇到不少危险。有不少队员们的脚都受伤了。在一些地势较差的地方,我们急着送物资,划船太慢了,志愿者都下船踏水推船。”一线志愿者康吾说,“还有些地方水位太深了,大概有两米多,船桨碰不到底,皮艇经常漏气,最严重的一次是划船救灾划了两公里,皮艇漏气、船桨也断了。救灾那几天,在我一个人手里断掉的船桨有五六只。”
善堂文化
2013年的水灾中,据《南方日报》报道,存心善堂作为汕头历史最为悠久的慈善机构,在这次水灾中反应非常迅速,也起到迅速承接外来援助的“接口”与“渠道”的作用。“善堂”是非常具有潮汕地区文化特色的民间慈善组织,仅汕头地区,就有规模不等的善堂100所左右,主要分布在潮阳潮南两区。在今年的水灾中,存心善堂等民间组织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发布的救援贴中,就列出了潮汕地区的存心救援队所有联络电话,方便民众及时求助。
不可否认的是,潮汕文化背景下的民间慈善心理有着较好的文化传承,这是潮汕地区民间慈善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更新,这种民间慈善的内核开始发生改变——将潮汕民众的视野从家族宗族转向全社会,人类应该互相爱护与帮助,而不仅仅是限于亲族之间。
在本次水灾救援中,蔡义南和孙子蔡畅也帮助了不少来潮汕的外地人,联系受灾的外地人,给予精神支持、发放物资。“我们也会很包容,一些外地人来我们这边打工工作,我们也是把他们当作是自己人去看待。”蔡畅说道。
刘佳燕说,“现在大家的助人意识更强了,哪怕素不相识,只要有余力,会去参加救援和帮助。相比五年前,潮南潮阳的义工氛围浓厚了很多,我认为义工的互助精神就是潮汕精神内延的一种外扩。”
救援困境
在参与中,民间救援组织也遇到不少困难。
“我们遇到过很多流言和不理解。在灾难中,我们的救援宗旨是优先帮助最困难受灾者。” 众志成城的志愿者康吾说道,“有些人说我们送物资只为作秀,只是为了赚钱,我们把物资送到物资点的时候,很多人踏水来哄抢,但是我们没有把物资给他们,因为人已经有能力走出受灾地点,商店就在路边,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呢?最需要我们的物资的是那些被困在深水区,他们甚至无法走出灾区,其中还有很多老人和小孩。”
“众志成城”组织群有人说道,民间救援组织不应该被道德绑架,他们不拿群众的一分一毫,群众也不该理所当然地、贪婪地从他们身上索取。
此外,在蔡伯和蔡畅看来,民间救援面临的一个困境是缺乏专业的救援人才。蔡畅说:“我们招志愿者,唯一一个要求就是会游泳。有些救援志愿者不会游泳,他们难以参与救援,严重的话还会让自己付出生命。”
“我们还缺会划船的舵手,所以当时我自己也下水参与救援了”蔡畅说,“我还为爷爷拍摄了一个划船的视频,放到朋友圈用以救援教学。”
除了面对部分人的不理解和缺乏专业救援人才的困境,民间救援组织还面临着经费紧缺这个目前最迫切的难题。一方面是民间救援的经费短缺问题:保险理赔和救援器械的费用是昂贵的,很多救援队没有充足的财力去保障,一旦出现队员遇险,团队很难承担得起后果,队员的经济能力也很难承担得起救援器材的费用。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救援队规模和能力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条件要求,导致政府扶持资金下放无门。
前车之鉴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民间救援组织已经成为了我国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汶川地震后各种民间救援团队“野蛮生长”了起来,导致民间救援组织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不专业的救援组织甚至影响了民间救援的声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民间救援的信任。
2013年雅安地震,人民日报发声,“目前各路救援力量盲目涌往灾区方向,造成一些救灾物资和大型救援设备受阻于路途。救灾不能光靠热情,人海战术反成阻滞。再次呼吁:守望就是力量!救灾不必到现场!”
的确,当下国内民间救援力量中有具备专业救灾能力的高水平救灾队伍,但是也有不少虽有热血却缺乏必要技能的普通好心人。后者由于缺乏训练,对灾区情况了解不足,往往会陷入“救人不成反受困”的窘境,给灾区的物资补给工作带来负担。面对灾难,给当地救援车辆让出生命通道、让专业救援队伍和急需物资先行、非专业人员尽量不要前往灾区、甄别信息不造谣,是民间救援的另一种支援。
这次潮汕水灾的民间救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跟过往相比还是有改进。根据谷河传媒记者观察,首先是救援速度在加快,在洪水来临后,一些当地的民间救援组织立即开会组织救援工作,筹集运送物资,迅速赶往受灾现场。其次,民间救援队伍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些救援队伍对于志愿者的选拔、培训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还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定期的培训、演习等等。”一位民间救援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外,救援组织的组织性也有了较好的改善,现在的民间救援组织分工明确,各个救援成员的职能不同,很大提高了救援组织的效率。随着时代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求助信息和灾难情况也能够更快地传播。民间救援也在积极地变化着,比如广东救援辅助队,他们积极建设救援队队内文化:会徽、会旗和会员证章、制服;聘请香港民生安全服务队的退休教练为学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在结束后给学员颁发结业证,评选最佳学员。
因为要上课,刘佳燕没有回潮南,但她一直在广州忙于线上协调组织救援。救援全程有喜有悲,一位“众志成城”队员在群里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次潮汕的大水已慢慢退下,民间救援队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中山大学谷河传媒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