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个国家,条件真的太苦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没有尽头的沙漠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果果
去年10月22日,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好莱坞科幻巨制《沙丘》上映,给影迷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不论是颇有视觉冲击力的巨大沙虫,还是来自大师汉斯·季默的恢弘配乐,都让观众们领略到了沙漠所带来的极致之美。
赛博朋克版沙漠,加倍的美
(图:《沙丘》)▼
在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也不乏有电影中的沙丘奇观。西亚古国伊朗,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丘大国”。
黄灿灿与白花花的伊朗腹地
伊朗北临里海,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接壤,南隔波斯湾、阿曼湾与阿拉伯半岛相望;东边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邻土耳其和伊拉克。七个邻国加上独特的地理区位,让伊朗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的空中走廊”之称。
伊朗扼守着东西方交通的咽喉
又盛产石油、天然气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作为海湾地区的第一大国,伊朗国土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与我国新疆大小相当。不过在地形上,二者可大有不同。与新疆“三山加两盆”的地形不同,伊朗的地形更像是一个石匣子,四周被崎岖高大的山脉环抱,内陆则是地广人稀的中央高原和大片荒漠地带。
高大的山脉和大片的荒漠
这片土地“欢迎”人类居住地方并不多▼
在伊朗的北部,是从阿塞拜疆边界,沿里海南岸一路向东北延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首都德黑兰就坐落在这座山脉南麓。
亚洲最高,东半球第二高的火山
达马万德山就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中部
(图:wiki)▼
在伊朗的西部,是绵延1600多公里的伊朗第一大山脉——札格罗斯山脉。这座山脉跨越的范围包括整个伊朗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不光跨度广,它还个头高。
绵延数里的山脉在太空中看真是蔚为壮观
(从太空上所见的扎格罗斯山脉 1992年 图:wiki)▼
札格罗斯山脉的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雄伟的山脉中隐藏着多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成功阻挡了由波斯湾进入伊朗内陆的湿润气流,是伊朗中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寒暑温差大的重要自然因素。而在伊朗东部和南部,也有来自苏莱曼、莫克兰等山脉的阻隔。
副高控制加高山“守门”
让伊朗不在内陆胜似内陆
(图:wiki)▼
四周环山的独特地形条件,让伊朗中部形成闭塞式山间高原。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抵达,加上每年夏季盛行的副热带高压,最终形成了伊朗大面积的荒漠地带。在伊朗的众多荒漠中,面积最大也是最特殊的当属卡维尔盐漠。
盐漠又干又“咸”
是众多荒漠中最贫瘠的
(卡维尔盐漠卫星图 图:wiki)▼
作为荒漠类型中的一种,白花花的盐漠并没有像黄灿灿的沙漠一样被人们所熟知。盐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土地的盐碱化过程。含盐的地下水沿毛细管空隙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导致盐碱地形成。
当这一过程发生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化与蒸发强烈含较浅地下水的低洼荒漠地带时,即形成盐漠。卡维尔盐漠也是这样来的。
土壤盐碱化示意▼
位于伊朗高原中部的卡维尔沙漠(Dasht-e Kavir),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虽然在世界荒漠面积排行榜上仅拍在第24名,但它却是盐漠排行榜上的老大。与能生长一些耐旱植物的普通沙漠不同,过高的含盐量让卡维尔盐漠成为真正的“死亡之海”。
“千年不长草,万世无人烟”
真正的不毛之地
(图:壹图网)▼
除了卡维尔盐漠,卢特沙漠(Dasht-e Lut)也是独具代表性的伊朗沙漠之一。卢特沙漠位于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和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总面积约480平方公里。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每年的6月至10月是卢特沙漠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卢特沙漠热起来称得上是人间“炼丹炉”了
(图:壹图网)▼
来自太阳的持续暴晒、稀少的降雨量加上比热容高、吸热能力强的沙粒,让拥有谷地地形的卢特沙漠成了一个大热锅。在地形限制下,热量不断向谷内聚积,让这里的温度曾一度高达70.7℃,成为世界热极之一。
横屏-卢特沙漠可谓是热极中的热极了
(底图:wiki)▼
另外,卢特沙漠中经常会刮起大风,这也让它的边缘分布有众多风蚀雅丹地貌,成为苍凉大地上的点睛之笔。
卢特沙漠中平行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清晰可见
(卢特沙漠卫星图 图:wiki)▼
如今,依托于荒漠独特的地貌环境,各样沙漠穿越路线已成为伊朗各大旅行社的招牌路线。像汇聚亿万沙粒的沙漠一样,滑沙、越野车驾驶、露营、徒步等独具特色的沙漠旅行活动也将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聚在一起,一起这个古老的国度感受沙漠带来的独特体验。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中驰骋
感受伴随着死亡的美丽
(卡维尔盐漠 图:壹图网)▼
然而,在伊朗沙漠旅游热背后,却是愈演愈烈的荒漠化。据不完全统计,伊朗沙漠、沙地和盐沼的覆盖面积占到了伊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14%为活动沙丘,每年更是有1%沙漠边缘土地发生荒漠化。
伊朗治沙,还得靠石油
所谓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目前,伊朗沙漠事务局已将17个省份确定为有“荒漠化地区”,这些省份分布着伊朗近70%的人口。光是分区当然不行,最主要的是行动起来。
干旱区主要集中在伊朗中部和东南地区▼
早在1956年,伊朗就启动了防治荒漠化项目,以减弱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1959年,伊朗开始在西南部胡泽斯坦省的流动沙丘上进行生物固沙实验。
生物固沙,主要是利用了植物的生态作用▼
大概是最直接的治沙方法了▼
实验成功后,伊朗各研究机构开始在多地开展封育、营造固沙植被、种植柽柳、白梭梭、伊朗沙拐枣防护林等生物固沙措施,以提高沙区的生产潜力并在多地沿用推广。
如今,在伊朗的沙漠中种植水稻也并非难以实现了▼
除了生物固沙外,使用石油副产品的化学固沙法简直是为伊朗量身定制的治沙法宝,也是目前伊朗应用最广的治沙法。
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化学固沙并非用化学反应来固沙,而是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材料实现对流动沙丘的固定。这当中,选对化学材料是关键问题。
想要固定这些大大小小的流动沙丘
光靠生物固沙还不太够▼
目前,用来固沙的化学材料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膏以及水玻璃类的碱金属硅酸盐溶液等,有机材料则包括高分子合成、生物质资源和石油三大类。
作为世界第四,中东地区仅次于沙特的产油国,伊朗是世界上首个利用石油膜固沙技术的国家,也是推广应用最成功的国家。石油膜固沙技术的具体操作就是向松散沙地的表面喷洒碳氢化合物胶体。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30年间
伊朗使用油膜覆盖固定了近19万公顷的沙丘
(化学固沙原理)▼
碳氢化合物胶体是伊朗各大炼油厂的副产品,成本低廉且供应量大,完全不用担心不够用。当这些有机胶体渗入到沙层以下的一定深度后,原本松散的沙粒就会形成油膜保护壳,隔开气流与沙面的接触,起防止水分流失和固定沙丘的作用。
不愧是石油大国,连炼油副产品都可以物尽其用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石化厂 图:壹图网)▼
在初期喷洒后,沙地覆盖物厚度可达1厘米。随着时间推移,在一些降雨量较高的区域,不到三年结皮的厚度就可达5cm,为固沙植被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固沙方式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后续种植固沙植被来配合,才能完成沙漠由“黄”变“绿”的逆袭。
伊朗的固沙之路,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凭借对各样固沙方式的合理应用,让伊朗的荒漠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缓解。2017年,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来自联合国以及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就全球沙尘暴治理、荒漠化防治、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互相借鉴学习。
伊朗的固沙经验值得向世界分享
然而,荒漠化防治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且不断反复的过程。如果不能很好的坚持,几乎等于前功尽弃。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邻国对荒漠化治理的懈怠,导致伊朗多地仍面临着荒漠化带来的沙尘暴等灾害。
今年3月至4月中旬,包括胡齐斯坦、克尔曼沙赫和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在内的十多个省就遭受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不仅水平能见度低过1公里,还导致很多人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黄沙茫茫,啥也看不到,只能看手机了
周边的伊拉克也难逃一劫
今年7月,严重的沙尘暴再度袭来。沙尘暴发生后,首都德黑兰多地关闭学校、政府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在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沙漠地区,更是有800多人因沙尘暴而呼吸困难。
一年好几次沙尘暴,谁顶得住?
总之,荒漠化防治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过程。不仅需要有完备的经济规划和政策法规,还需要生物和工程上具体措施的加成。然而,由于伊朗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要解决荒漠化问题,需要区域国家一同出力。
同样吹着里海来的风,就得同样出力治理荒漠化
(今年5月沙尘暴席卷伊拉克时的卫星图)
除了面对沙漠吞噬和沙尘暴侵扰,缺水是伊朗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地上地下都缺水
据伊朗气候研究所数据显示,伊朗平均年降水量每十年减少11mm。与之相反的是,蒸发率每十年飙升54mm,气温上升幅度也高达0.4℃。如今,因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已成为伊朗社会的巨大矛盾。
糟糕的气候变化直接改变了乌尔米湖的形状
曾经的湖泊,干旱来袭后了无生机
作为西亚北非地区仅次于埃及的第二人口大国,8503万人口对于缺水的伊朗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由于长期受到西方经济制裁,在最耗水的农业上伊朗必须得自给自足。
在伊朗,90%以上的水资源都用于农业生产。虽然开心果、核果、藏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让伊朗受益不少,但是大面积的小麦、水稻等水密集作物,老旧的农业灌溉系统以及糟糕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无疑让伊朗在农业用水上负重前行。
如若解决不了伊朗的缺水问题
美丽的藏红花也难以种植开放
对于生活在山地和高原上的牧民来说,情况则更糟糕。水资源的短缺让他们饲养的水牛无法存活,直接丧失生活来源,最终只能搬进贫民窟里靠拾荒、救济为生。
穷人家的孩子
更能明白水的来之不易
相比于明面上的径流,伊朗地下水面临更严重的枯竭危机。研究显示,伊朗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土地都处于地下水超采状态。土壤盐分增加和土地沉降更是让本就多发地震的伊朗蒙上了灾害危机。
快要挖地三尺不见水了▼
在人口超过1500万的首都德黑兰,就有超过3万口非法水井。这些水井虽然能解决用水的一时之需,但长期下去却是巨大隐患。近年来,德黑兰出现过多条裂缝和巨大空洞,城区西南部的地面更是以每年20厘米的速度向下沉降。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德黑兰地面沉降
颜色越红表示沉降越大
频繁的沙尘暴、季节性河流的干涸、城市和农村饮用水短缺、地下水资源枯竭。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如排山倒海般压向伊朗这个干旱缺水的国度。
内忧外患下的伊朗究竟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原标题:《这个国家,条件真的太苦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