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幸好还有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诗人陈陶所作的这首《陇西行》,诗意晓畅,意境深远,既描写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又表现了战争给每一个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因此,在唐代璨若星河的边塞诗作品中,这首诗能够脱颖而出,受到历代读者的青睐。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曾说:“作苦语无过此者。”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陈陶,历史上的记载历来十分模糊,甚至是混乱的。成书于宋代初年的笔记《钓矶立谈》中说,陈陶是南唐人,因为世道衰微而隐居不出。但《蔡宽夫诗话》却认为,陈陶是晚唐时期的人。更有一些野史传说,说陈陶因修仙而不死,一直活到北宋初年。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面对这样一首优秀的作品,我们却难以确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不过,最近笔者阅读了《我认识的唐朝诗人》这本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遗憾。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本书的作者陈尚君教授,通过对史料深入的考证、严谨的辨析,为我们勾勒出了晚唐诗人陈陶一生的轨迹:
陈陶大约生于公元805年前后,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因此早年常常为了生计而奔走,过着平常而辛苦的生活。他的足迹,北至天山,南至岭南,所到之处皆留有诗篇。他也有豪情壮志,发出过“平生烟霞志,读书觅封侯”的浩叹。然而现实中的情形却是——“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最终,陈陶选择了到洪州西山归隐修道。归隐之后,他与晚唐著名诗僧贯休多有唱和。或许在这时,他的身体和心灵才得到了久违的宁静。贯休有一首《书陈处士屋壁》,这样描写陈陶的生活状态:
有叟傲尧日,白发肌肤红。
妻子亦读书,种兰青溪东。
待到陈陶去世时,晚唐名家如杜荀鹤等,也纷纷赋诗哀悼。也正是由于有这些唱和与哀悼之作的存在,我们今天才能够考证陈陶生活的年代。
《贯休歌诗系年笺注》
上述内容,来自陈尚君教授《我认识的唐朝诗人》中所收录的文章之一——《陈陶的分形与实相》。读罢此文,笔者不禁联想:如果没有这些诗篇,没有那句“可怜无定河边骨”,今天还有谁会记得一个前半生奔走下僚、晚年隐居修道的陈陶?千百年后,人们又如何去追索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鳞半爪呢?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我们今天虽然对他们的作品耳熟能详,但是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比如号称 “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他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千古传唱,但是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却少得可怜。
后世文人有感于此,衍生出了一种“以诗存人”的观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所编纂的《中州集》,全书收录了二百五十多位诗人的两千余首诗歌,每位作者皆有小传,不仅体现了有金一代的文学成就,也是后人研究金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到了明清之际,钱谦益又仿照元好问《中州集》的体例,编纂《列朝诗集》,他自己就说:“余录诸公之诗,间有借诗以存其人者。”很多诗人,确实也是有赖于这种“以诗存人”的理念,才不至于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列朝诗集》
古人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在古老的“三不朽”价值序列中,“立言”相对于“立德”和“立功”,似乎是最等而下之的。而古人又往往将诗文创作归入“立言”的范畴。因此,即使是在诗歌繁盛的唐代,诗歌也常常被视为末技小道。
比如初唐四杰,在当时声名远播,曾收到大臣李敬玄的赏识。然而时任吏部侍郎的裴行俭却不以为然,并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难怪四杰之一的杨炯会感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了。令人唏嘘的是,发出这一感叹的杨炯,竟是四杰之中唯一在仕途上有些成绩的人,正应验了裴行俭当初的断语:“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所以,即使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诗人,在他们的价值序列里,也往往将追求定国安邦、建功立业作为最高的目标。比如杜甫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中国三十六诗仙图》(局部)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落差。就像陈陶,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他早年也曾为“立德”与“立功”奋斗过,但是最终只能带着一路上写下的诗篇,在林泉之间度过余生。
因为没有显赫的爵禄和傲人的功勋,我们在史书上很难见到像陈陶这类人的详细记载。即使野史传说中能留下一些零星的资料,却也往往是以讹传讹,迷雾重重。像这样的诗人,陈尚君教授在《我认识的唐朝诗人》这本书中,还写了很多:
比如因为爱情“一恸而卒”的欧阳詹,凭借《杨柳枝》词而名噪一时的韩琮,以一首赠盗诗而闻名的李涉,三女一男皆有诗名的“乔驸马家族”……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他们的诗歌流传了下来,今天的文史研究者,可以循着其中的蛛丝马迹,还原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今天的读者,也可以结合他们的生平和作品,触摸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陈尚君 著
原标题:《幸好还有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