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造无界大课堂,上海“社会大美育”效果初显
在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教育课”上,小学生们席地而坐,认真临摹眼前的画作;在上海交响乐团,线上课堂“有准备的聆听”带领观众入门古典音乐;在西岸美术馆,8月开始每周一次带领老年人走进美术馆,了解当代艺术……
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教学课”
今年,“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由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剧院等113家沪上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成为“社会大美育”课堂,截至8月底,共策划开展有主题、成系列、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4400余场。
“社会大美育”课堂立足专业机构力量,面向市民,鼓励专业文化机构更好地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职能,强化“社会大美育”课堂的引领作用。
今年,上海市博物馆的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引发观展热潮,吸引42万多人次。围绕大展,上博前后推出多项社会大美育活动。从展览开始前两个月一直到展览结束,106场艺术影像导赏,近万名观众借助艺术影像这一新颖的形式加深了对展览和展品的理解;33场学生特展美育专场,为约1500名大中小学师生提供导赏服务;一系列线上特展美育资源则成为观众了解展览的最便利渠道。这些覆盖面广泛的线上内容旨在提升公众的感性认知和审美能力,并最终通过艺术来解锁世界文明、对话人类心灵。
几乎每个艺术场馆、机构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品牌美育项目,有的已经孕育多年,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既是演出展览的延伸,也提升观众艺术修养,还成为场馆与粉丝之间的“粘合剂”,打破场馆与观众间固有的距离感。
今年,不少“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全新的美育项目,或是经典美育品牌的进阶版。在社会大美育项目启动当天,中华艺术宫同步开启了“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以馆校联动、共同策划的创新合作模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需求的课程,涵盖导赏、实践、拓展等多种不同形式。
西岸美术馆年长者专场导览
西岸美术馆一楼中庭,展览“镜中我”的主题墙引人注目。这是西岸美术馆为“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展览推出的“镜中我?”系列公共项目,邀请观众参与互动,对镜自画,共创一个多彩群像装置。
西岸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负责人吴睿明介绍,该馆打造了“书架”“椅子”“实验台”三个系列品牌美育。“书架”项目重在交流,“椅子”项目主打专业人士传递知识,“实验台”项目则强调与参与者“共创”实践。“镜中我”即为“实验台”项目。
另一个馆方着力打造的项目“书架”已颇具规模。这个项目起初以“你为西岸美术馆推荐一本书”发起,如今已收到不少赠书,形成颇具规模的阅读区域。吴睿明介绍,今年馆方推出“书架”项目2.0版,新增“共读计划”“流动计划”,发起读书分享会,并促使美术馆图书走进社区,打造“家门口的阅读空间”,推动与周边社区的联结。
“通过这3个项目,我们将社会各界力量交融贯通,整个社会大美育的实践也是基于这三个维度发生。” 吴睿明说,截至7月底,“书架”项目总人流达22851人次。今年8月推出的邀请周边社区年长观众走进美术馆的项目也受到欢迎,3场共迎来近300名观众,年龄最大者90岁。
上海交响乐团“MISA全城古典”
诸多场馆打破场馆的界限,除了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务楼宇之外,还用艺术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构建多元艺术“情景”,营造城市艺术生活。今年,上海交响乐团“MISA全城古典”走出音乐厅,青年演奏家走进上海各大历史古迹、城市公园、潮流地标、生活街区来了一次“地标快闪”,为不期而遇的市民游客献上古典和跨界音乐作品。
线上课堂“有准备的聆听”则邀请知名乐评人、音乐家为观众介绍音乐会作品、艺术家,提炼赏析要点,方便观众观演前做好功课,提升聆听体验。
“古典音乐脱离了观众,就变得不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大美育非常重要。我们能够提供给市民什么?如何把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市民拉近一步,让他们走进音乐厅?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实践的。” 上海交响乐团团务委员何大耿提到,上交是全国第一家成立教育中心的职业交响乐团,多年以来,他们一直希望通过艺术普及、艺术教育的方式,做老百姓和高雅艺术的连接通道。
上海京剧院的“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是广大市民体验传统京剧魅力的品牌美育推广项目,今年结合社会大美育项目,特别针对成人和青少年增开了“Follow Me”夏季夜校。还推出“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开放日活动,每周二、五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让更多市民在此品味国粹之美。
各类型艺术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与普遍的融通,在不同的艺术场馆和艺术形态之间,破界融合成为趋势。在博物馆看演出、在图书馆听音乐会、在剧场里做手工已成为常态。上海图书馆秉持“大阅读”理念,跨越传统图书行业,尝试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领域的美育资源,为市民读者创造全新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深入、更全面综合性的社会大美育。今年,他们与上海歌剧院一道探索“大阅读”与“音乐+”的融合,深挖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领域的密切关联,联合推出“诗乐书画•艺术沙龙”系列活动;结合保利演艺集团引进的美国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破晓•未来》剧目,邀请艺术家在图书馆进行导赏;结合浙江歌舞团来沪演出的舞剧作品《良渚》,邀请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良渚博物馆策划人高蒙河教授,与舞剧主创进行跨界对谈。跨界艺术活动,让美育活动兼具深度和生动,充分提升品牌的辐射力,为市民带来多元、融合的艺术体验。
相比较专业文化艺术场馆提供的相关所属领域的深入、多维度、进阶性的艺术教育,各级文化馆则开展了长期、多样化的普及性美育活动,更具综合性和广泛性。文化馆与专业场馆一道,以“社会大美育”为引领,打破专业领域和群文领域的分割线,统筹和引入更多专业力量,全力打造“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全民美育格局,实现市民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双向奔赴。
作为社会大美育重点项目,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引领,以文化馆三级系统为基础建立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针对中青年在职人士构建起“1个总校+16个分校+N个教学点位”的广覆盖格局,今年再次实现点位倍增。在今年秋季班的开放招生日,吸引了65万人同时在线“抢课”,143个教学点位、382门课程的9117个线下学员名额在半小时内报满。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搭建,亦离不开专业艺术机构的参与和合作,众多专业艺术机构为夜校提供了专业师资力量,不少专业艺术场馆也主动加入成为夜校教学点。
各专业机构表示,未来将深耕重点美育项目,拓展更细分的受众群体,塑造有辨识度的美育品牌,实现跨场馆资源互换,让社会大美育这潭“春水”更快流动起来。未来,各机构将进一步设计专业艺术场馆微游线路、美育卡,让深度文艺场馆行、去专业艺术场馆参与美育活动成为潮流,让社会美育资源惠及更多人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