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访南满铁路⑪|长春:迷梦幻灭后的遗迹
到了长春,就到了南满铁路的最北方,也将是我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
我从长春站北广场走出来,继续向北去寻找长春最早的火车站——南满铁路的北方终点站。在俄国绘制的中东铁路地图上,长春地区标识的火车站叫做宽城子,位于现在长春火车站的北面。1898年俄国人修建了宽城子站,和穆克敦站(沈阳站)一样,只是一座不太重要的四等站,然而这座当时认为不太重要的火车站,成为了后来长春作为伪满洲国首都的开端。
日俄战争结束后,根据《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以长春作为势力分界线,长春以南到旅顺的中东铁路支线归日本所有。然而,当时在长春有两座火车站,一座是宽城子站,另一座是南边的孟家屯站,就是后来的长春南站。日本主张以宽城子站为分界线,俄国则主张宽城子站依然归俄国保留,后来双方协商的结果是俄国人出钱买下宽城子站一半的所有权。
日本人接手铁路后,1907年在宽城子站南边修建了新的火车站,就是现在的长春站。宽城子火车站逐渐失去了客流量,当时两边轨距不同,北面用的是1524宽轨,南面用的是1067窄轨。长春曾经还有一座长春东站,是1910年清政府自己修建的吉长铁路(吉林-长春)长春火车站,使用的是1435标轨,这座火车站现在已经拆除了。现在的长春站也不是当年的老建筑,而是1992年之后拆除了原车站之后重建的,建筑样式完全不同。
到了1935年之后,苏联将宽城子站以北的中东铁路卖给伪满洲国政府,第二年伪满洲国关闭了宽城子站,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在长春站全线接轨通车,长春站成为了三条铁路线的交汇处。解放后,宽城子站划在了长春机车厂里,现在早已没有火车站建筑了,只在2011年的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曾经的站台遗址、站长办公室和售票房遗留。
在凯旋路路西,我发现了一座二层黄色建筑,是吉林省人民医院宽城区分院,这里是1903年建成的的宽城子铁路俱乐部。外观看起来很新,前几年翻修过,外墙黄白相间,东南侧角楼上有一个暗红色的尖顶,这座建筑当年是宽城子俄国铁路附属地内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按照1932年和2010年的照片来看,最大的变化是曾经的坡形斜面屋顶不见了,变成了平顶。1932年的照片虽然不是彩色,但是从对比来看,2010年修复前原建筑应该是白色的,现在则改成了鲜艳的黄色。
曾经的宽城子铁路俱乐部,是宽城子站保留的几乎唯一大型建筑在这座俱乐部大楼马路东面,有一大片红砖楼房中的老平房区,建于1902年的俄国护路军兵营位于这片平房区中。日俄战争后俄军撤离长春,空出来的营房用来开办俄国铁路子弟小学。1924年,俄国铁路附属地的行政权力被中华民国政府收回,俄国铁路子弟小学改称东省特别区立第十二小学。伪满洲国成立后,俄国兵营改为日本铁路守备队驻地,学校也变成了宽城子国民学校。
宽城子站对面的俄式老房子我找到长盛小学,从学校旁边的巷子进去,学校操场正在整修中,旁边的俄国兵营旧址被建筑工人堆积货物和休息使用。我看到墙上画着一幅“还我河山”图,是被各国列强侵占的中国地图壁画,右边写着“一九八五年第一个教师节,修复单位:宽城区长盛街小学”,左边写着“二OO六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再次修复”,原画上面的落款是“东省特别区十二小学 民国十八年制”。
曾经的长盛街小学墙壁上的爱国图画我走进二道沟街巷子里,寻找俄式建筑标志性的屋顶,这一片俄国老建筑外观保存完好,虽然被改成了居民住宅和仓库,有一些建筑的周边环境如同垃圾堆,但基本没有受到太大损坏。尤其是人字形屋顶的木制装饰和外墙砖饰,只有局部出现脱落或者损坏。从现存的外观看,应该曾经是红色墙面配上黑色装饰,我找到其中一座建筑砖色保存如同当年一样,其他的已经褪色,变成明暗相间的棕黄一片。
当地居民都知道这是俄国人留下的房子,大概有三排,这些房子一部分有人居住,还有一部分是收废品的库房。不过,这些老房子周边修建了很多平房,有一些和老房子连在一起,或者把老房子围出一个私人院子,不知道屋内有没有把墙壁打通。
在离平房区略南一点的街上,有一座独立的俄式平房,是曾经俄国军官们居住的将校营,被包裹在私人民宅院子围墙之中,看不到里面的样子,屋顶被铺上了新的金属板,外墙上还有过去的标语“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长春留下的俄国建筑并不多,除了宽城子火车站一带之外,就只有长通路的俄国领事馆了。
俄国领事馆在长春清真寺旁边,1914年建成,是一座二层棕色建筑,有两座淡蓝色圆锥形尖塔,但建筑整体看起来比较方方正正,和老照片上外观基本一致。1907年俄国在长春设领事馆,1914年迁到这里。十月革命后,俄国在中国的外交机构还短暂存在,1920年中华民国承认苏联政府,俄国领事馆也就关闭了。伪满洲国成立后,该楼曾作为最高法院和长通路警察署使用,现在是1914艺术馆,但我去的时候大门锁着并不开放。这栋建筑在1983年发生过一场火灾,基本全都烧毁了,2010年修复成现在的样子。
长通路上的俄国领事馆现在被改为一座美术馆俄国大使馆往西走上一条街的距离,在昆明街和陕西路交汇处,还有一座外交机构旧址,是“中华民国驻满洲国大使馆”,这个中华民国指的是汪精卫建立的傀儡政权。1940年,汪精卫组建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与伪满洲国建立外交关系,1941年正式互派大使。这栋建筑建于1920年,最初是为溥仪皇帝妹妹的住宅,后来改为大使馆。老照片上这座建筑九十年代已经破败不堪了,后来经过修复,是一座灰色墙面和屋顶的二层楼,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现在是长春市城市科学研究所。
曾经汪精卫伪政权的“中华民国驻满洲国大使馆”长春的伪满洲国政府机关建筑大多在使用中,包括曾经的关东军司令部,现在是中共吉林省委;曾经的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现在是松苑宾馆;曾经的大和旅馆,现在是春谊宾馆;曾经的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现在是吉林省政府;曾经的“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现在是中国联通;曾经的“新京海上会馆”,现在是长春市中心医院;曾经的“首都警察厅”,现在是长春市公安局;曾经的伪满洲国开拓总局,现在是吉林省吉剧团;曾经的“纪念公会堂”,现在是长春人民艺术剧场;曾经的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
除了以上这些建筑,被旅游手册经常提及的还有伪满洲国国务院和八大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还有著名的地质宫,我都只是路过,并没有太多观察,因为这些建筑本身造型并无奇特之处,外观保存尚好。
值得一提的建筑是伪满洲国综合法衙,这座建筑的造型很感染我,非常庄重。这座建筑1936年建成,地上三层,中间主体塔楼有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是塔式楼顶,有紫红琉璃瓦,外墙用咖啡色薄砖贴面,外表采用圆角曲线型。此楼建成后,伪满洲国最高检察厅、最高法衙,伪新京特别市高等检察厅、高等法衙均设在这里,故称综合法衙,是伪满洲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伪满洲国综合法衙是曾经伪满洲国政府建筑中最有气势感染力的在靠近我住的地方有一座胜利公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这里曾经叫做西公园,1907年满铁进行附属地规划时,划定了这片预留地,1910年满铁在公园内埋下了6根界桩石。1913年,满铁收购当地农民赵洛天八间房子作为工程使用,1921年完成了园内主要规划建设,将公园命名为西公园。1923年,在赵洛天房子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洋房作为西公园事务所。
1938年,为纪念日俄战争中的日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满铁在西公园内铸造了一座儿玉源太郎骑马的铜像,西公园改名为儿玉公园。日本投降后,儿玉源太郎的铜像被推倒,1948年,长春解放公园改名为胜利公园,1970年7月1日,毛主席像在原来的儿玉源太郎铜像的位置落成。
在胜利公园内还有一座方华烈士碑,这个位置最初是1931年修建的“日本海军忠魂碑”,老照片上能看到“忠魂碑”上有金属铸造的炮弹和船锚,是为了“纪念日俄对马海战中阵亡的日本海军官兵”。1949年改为方华烈士碑,炮弹和船锚碑重新铸造为飞机模型。方华是东北老航校创始人之一,曾经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但是被盛世才扣押了四年,建国前夕在一次试飞中牺牲。方华在“文革”期间被定性为叛徒,这座碑也被毁坏,现在的碑是八十年代重建的。
在公园管理处门口,陈列着一些有趣的文物,其中一件是曾经的满铁界桩,这块界桩横断面是正方形,顶端中心位置刻有十字作为界限标记。在界桩的一面,刻有英文字母组成的满铁标记,表示是由满铁设置的界桩。公园把这块界桩连着下面的混凝土整个都挖了出来,放在管理处门口供人参观。管理处门前还有几个石虎和石羊,是伪满洲国时期在一处金国贵族墓葬发现的。
西公园管理处门口摆放着长春附近出土的金代墓葬石兽1998年公园拆除曾经的猴山时,发现了一座不动明王的石雕像,后来公园修建了一座小庙供奉起来,不动明王是日本东密所供奉的,石像大概是日本人撤离时藏在猴山里的。可能公园后来也觉得这样供奉日本人留下的神像不妥,所以那座庙也不开放。我去的时候庙附近都在施工中而无法进入,在一些老照片中可以透过窗子看到里面的不动明王像。
在胜利公园东南角,有一座棕红色建筑,牌子上写的是“伪满洲国国防会馆旧址”,介绍中说这座建筑实际上是日本关东军宪兵队。不过,“国防会馆”容易让人误解和军事相关,实际上这个组织是伪满洲国防妇人会,是一个妇女组织,至于这栋楼本身是否有关东军宪兵活动,我就不知道了。
这栋建筑是1938年建成,有三层,建筑样式非常简单,并无出奇之处。1932年在日本大阪成立大日本国防妇人会,1934年在“新京”(长春)成立了“满洲帝国国防妇女会”,主要工作是对阵亡的军人及遗属进行吊唁慰问,当时的名誉会长是国务总理张景惠的夫人。1938年,日本附属地治外法权取消,伪满洲国防妇女会和日本国防妇女会合并,组建了伪满洲国国防妇人会。 协会成立后就在这栋建筑里办公,简称“国防会馆”。
在西公园北面的西广场有两座日本人修建的老水塔,广场中央的是满铁西广场给水塔,1912年为了解决铁路附属地的供水问题,日本人在广场的制高点建造了一个钢架给水塔,供铁路附属地居民生活使用。
满铁西广场给水塔东南方向还有一座“新京敷岛通给水塔”,1933年建成,水塔在浇筑时作了许多减重设计,用钢筋混凝土柱子作支撑,在视觉上减少笨重的感觉,同时在塔身增加壁柱,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这种垂直装饰线条的设计在同期建造的很多建筑中都有存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