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中国有点野

2018-09-23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然影像中国”与星球研究所联合制作

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上亿年的霸主恐龙被一颗小行星砸出了三界之外(即白垩纪晚期灭绝事件,下图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艺术想象,源自短片@《How Dinosaurs Went Extinct》)

它的身后留下了一大片没有大型陆栖动物的空白土地,从荒漠到海洋、从高山到峡谷;从密林到草原、从湿地到河湖;栖息地类型极为丰富的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现今的中国地形,图片源自@123RF,修正@张靖&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对于长期被恐龙压制的哺乳动物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它们必须抓紧时间展开圈地运动,从4个方向全面占领中国。

它们很厉害吗?

1 东北极寒地带

东北地区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区域,这里的冬季酷寒而漫长,还曾创造-58℃的历史极端低温,堪称中国的“寒极”。

(东北极寒地带,依据@郜二虎等《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区划方案》,之后区划亦同,制图@张靖&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想要在此生活,必须拥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哺乳动物们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厚厚的皮毛。它们皮肤下方贮存脂肪、上方生长毛发,毛发会在外围制造一层空气层,足以隔热保温。

毛发为哺乳动物所独有,其中毛皮最丰厚者又被称为“毛皮兽”。毛茸茸的外表让它们和蛇等爬行动物显著区别开来,非常容易被识别。

(毛茸茸的狗獾huān,猹chá的原型,摄影师@谢建国)

以紫貂为例,它体长约40厘米毛长却可以达到4.7厘米,相当于一个身高170厘米的人,浑身长满20厘米毛发,冬天出门当然毫无压力。

(貂皮大衣的“原料”之一,因过度捕杀数量大为减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图拍摄于长白山,摄影师@王峥)

紫貂占据了大兴安岭、长白山的密林,以鼠类、鸟类、植物果实为食。

(紫貂,摄影师@陈建伟)

对于爬树也不在话下,穿着厚厚“毛皮大衣”依然可以轻巧地“自挂东南枝”。

(紫貂,摄影师@王峥)

毛发的颜色还可以与周围环境协调以防御天敌,也可以按季节更换,有夏装、有冬装。例如伶鼬夏天“身穿”棕红色皮毛,腹部为白色或灰白色。

(夏季伶鼬,摄影师@Keven Law/维基百科)

到了冬季,则会换成一身雪白。

(冬季的伶鼬,拍摄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摄影师@武耀祥)

雪兔也同样如此,但或许是“白色颜料用尽”,兔耳朵尖依然是黑色。

(雪兔,摄影师@谢建国)

此外,哺乳动物拥有强大的循环系统。以人为例,普通人一生中心脏博动达260亿次,从心室所博出的血流有15万吨,可以装满80个标准游泳池,足见能量之强。

强大的循环系统加上厚厚的皮毛,让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为了更好地抵御寒冷,东北的动物体型往往还比别处更加庞大。以东北虎为例,它的体重可以达到华南虎的两倍。

(东北虎,拍摄于东北虎林园,摄影师@谢建国)

在最寒冷的时刻,哺乳动物们提前储备好食物减少活动或者干脆选择冬眠。

(花鼠,冬眠的松鼠科成员之一,因背部的五道条纹,又被称为五道眉,摄影师@徐永春)

直到来年大地返青、春暖花开。狍子、马鹿、驼鹿各个蠢蠢欲动,东北已经是哺乳动物的地盘了。

(狍子,所谓东北四大神兽之一的傻狍子,另外三种分别为扯犊子、滚犊子、猫驴子。拍摄于内蒙古白音敖包,摄影师@徐永春)

占领了东北极寒之地,还有一片超级广袤的荒原在等着它们。

2 西部广袤荒原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和荒漠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大兴安岭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大部分被草原、荒漠占据,只有祁连山、天山等少量森林环境,形成荒原中的绿岛。这里气候普遍较为恶劣,或是干旱荒芜、或是高寒缺氧。

(西部荒原,包含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蒙新区和青藏区,制图@张靖&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但是哺乳动物发展出了完美的繁殖能力,它们为胚胎提供安全的母体,用乳汁喂养幼崽(哺乳动物因此得名),加上对后代完善的保护行为,使得幼崽的成活率大为提高,不用像其他脊椎动物那样一次生数十百千个。

另一方面,哺乳动物还演化出不同的专长,其中一支“祖传”打洞技术,即啮齿类,它包括以鼠兔为代表的兔形目和以旱獭(音tǎ)为代表的啮齿目,两者都以醒目且终生生长的门齿为特征。

(What are you 弄啥勒? 喜马拉雅旱獭,摄影师@彭建生

一个啮齿类家族的洞穴可以长达8米,以鼠兔和人类的身长换算,相当于人类居住在80米长的隧道中。在你眼中是一片荒野的地方,却有无数个啮齿类家族门户相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草原“地下城”。

(乔治·B·夏勒博士发现的一处黑唇鼠兔洞穴系统,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洞穴既可保暖,又能藏身。

(天山脚下的旱獭,当不速之客到来时,迅速进洞;摄影师@祖力亚尔-塔力甫)

还是一家“兔”、一家“獭”相依相偎的家园。

(在洞口张望的黑唇鼠兔,拍摄于青海,摄影师@谢建国)

啮齿类是高效能的广谱摄食者,它们以洞穴为中心,用门齿啃咬植被、果实,适应能力几乎没有极限。全球所有现生哺乳动物种类中,啮齿类占比超过40%,是哺乳动物中演化最成功的一支。

从荒漠到湿地、从草原到山区,广袤的西部荒原上遍布洞穴,四处吱吱作响,特别繁盛。

如沙鼠,仅靠种子、果实为食,无需饮水即能生活和繁殖;

(沙鼠,拍摄于内蒙古,摄影师@徐永春)

跳鼠,后肢特长、前肢极小,一路蹦蹦跳跳;

(跳鼠,拍摄于内蒙古查干淖尔,摄影师@张小玲)

黄鼠,喜食植物最鲜嫩的部分,直立起来宛如动画作品中的主角。

(黄鼠,拍摄于新疆,摄影师@刘钢)

中国的西部荒原还是全球鼠兔的演化中心,全球34种鼠兔中有29种分布在中国。

(红耳鼠兔,拍摄于青海,摄影师@Staffan Widstrand)

啮齿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另外一支则“专攻”奔跑技能,它们的四肢更加修长、步幅更大,趾端还覆盖厚实坚硬的蹄可以防止奔跑中损伤,所以被称为有蹄类。

这是一片有蹄类的广阔天地,在青藏高原的空气稀薄地带,藏野驴的时速轻松达到60千米,“飞一般的感觉”绝非虚言。

(藏野驴,摄影师@陈建华)

它们喜欢群体生活,经常上百匹结成一群在荒原上狂奔猛跑,但偶尔也会“驴打滚”。

(驴打滚,拍摄于扎布耶盐湖,摄影师@柳叶刀)

中国的有蹄类多达70种,个个都是奔跑健将。包括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拍摄于青海湖,摄影师@徐永春)

藏羚羊、

(藏羚羊,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岩羊、

(岩羊,摄影师@邹滔)

藏原羚。

(藏原羚,摄于曲麻莱,摄影师@仇梦晗)

藏原羚尤以妖娆的大白屁股著称,比白臀鹿还要妖娆。

(藏原羚,摄影师@姜曦)

还有优雅的鹅喉羚、

(鹅喉羚,拍摄于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摄影师@刘钢)

王者风范的北山羊、

(北山羊,拍摄于乌鲁木齐一号冰川区,摄影师@刘钢)

火红的赤斑羚、

(赤斑羚,拍摄于卡久寺,摄影师@贾纪谦)

戴着白色“口罩”的白唇鹿、

(白唇鹿,注意请不要和白臀鹿搞混了,我们白的明显不是一个地方,摄影师@Jed Weingarten)

有着螺旋状弯角的盘羊、

(盘羊,拍摄于克拉玛依后山,摄影师@吴朝明)

以及沙漠狂奔的野骆驼、

(野骆驼,拍摄于新疆,季节性换毛,摄影师@陈建伟)

怒气冲天的野牦牛

(金丝野牦牛,摄影师@卡布)

有蹄类的快速奔跑有利于躲避天敌的袭击,还可以通过大范围迁徙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源。普氏原羚、鹅喉羚等都有迁徙习性,最著名的则是藏羚羊,这些有蹄类迁徙构成了中国最壮观的生命活动之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羌塘罕见的公藏羚羊迁徙,摄影师@青木)

啮齿类、有蹄类的繁盛促进了哺乳动物中的食肉目的生长,包括猫科、犬科、鼬科、熊科等等。它们门齿小、犬齿强大而锐利,常具利爪以撕捕食物,身材纤细的香鼬体长只有20厘米,却是捕捉鼠兔的好手。

(香鼬,拍摄于青海,摄影师@彭建生)

赤狐隐蔽于荒野

(考眼力:来找我啊;赤狐,摄影师@张强)

待到时机成熟纵身一跃

(赤狐冬季寻找雪层下的老鼠,定位后跃起扎向雪中,摄影师@刘钢)

猎物轻松收入口中

(赤狐,拍摄于内蒙古,摄影师@徐永春)

藏狐似乎面露微笑

(藏狐,拍摄于青海,摄影师@徐永春)

兔狲却一脸严肃

(兔狲,拍摄于青海,摄影师@Staffan Widstrand)

好不容易捉到的鼠兔,被草原雕截胡,荒原上一点王法都没有。

(把我的鼠兔还给我,摄影师@徐永春)

猫科动物中毛发最柔软的猞猁两耳上各炸着一支黑色的耳簇毛,它捕捉啮齿类、有蹄类,就连狐狸也不放过。

(猞猁,拍摄于青海,摄影师@星智)

体长超过1米的雪豹巡视着岩石山地,可以捕杀体重3倍于己的猎物;

(雪豹,摄影师@Jed-Weingarten)

善于群体作战的狼,几乎是荒原上最具威胁的猎手;

(狼与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对峙,摄影师@吴刚)

笨重的棕熊既无群体优势,又无速度优势,但它食谱广泛,植物、动物、腐肉都是美食,依然可以美美地养活一家老小。

(可可西里的棕熊和幼崽,摄影师@布琼)

至此,包括东北、西部在内的半个中国已经被哺乳动物占领,下一步它们将深入南方的丛林。

3 南方丛林

秦岭-淮河以南,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再加上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横断山脉,这里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是中国森林最为密布的区域。

(南方丛林,包括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制图@张靖&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哺乳动物中多个支系演化出了强大的树栖能力,啮齿类的隐纹花松鼠四肢强健、趾端有锐爪,在树枝上攀爬嬉戏、游刃有余;

(你俩在干嘛?树上也不消停?隐纹花松鼠,南方常见种,摄影师@邢超)

还有一种巨松鼠,体重可达隐纹花松鼠的20倍,其背部和尾部为黑色,腹部呈现黄色,非常特别。

(巨松鼠,拍摄于云南,摄影师@赵建英)

如果需要在不同枝叉间移动,多数啮齿动物主要依靠攀爬或跳跃。

(黄足松鼠,注意爪子为黄色,拍摄于云南,摄影师@徐永春)

但同为啮齿类的鼯鼠就不一样了,它们营巢于高大的树洞中

(红白鼯鼠,松鼠科,拍摄于秦岭,摄影师@蔡琼)

凭借着体侧与四肢连接的飞膜轻轻一跃便可滑翔而出,一个会飞的家族成员,真是给啮齿类长脸。

 (霜背大鼯鼠,第2张为飞行轨迹,摄影师@商睿)
飞翔本领在啮齿类中并不多见,但在翼手目就属于稀松平常了,它们俗称“蝙蝠”。全球种数多达1300余种,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它们依靠吸盘栖息于树木甚至棕榈叶茎、蕉叶。

(果蝠,拍于香港,摄影师@吴颖)

后肢与尾间拥有薄而多茸的翼膜,后肢甚至可以180度扭转,以便进行各种飞行变换。

(果蝠,拍摄于云南,摄影师@何晓滨)

而树栖动物中最重要的一类非灵长目莫属,它们的拇指(趾)多能与它指(趾)对握,在树栖攀缘时可以握紧树枝。

中国非人灵长目动物共有30种,分为懒猴、猴、长臂猿3科,其中懒猴科因行动迟缓而得名。该科最小的倭蜂猴,体重仅有约400-700克。

(倭蜂猴,拍摄于云南,摄影师@张琦)

长臂猿科有8种,它们手比脚长是敏捷的攀爬者和臂行者。

(西黑冠长臂猿,摄影师@谢建国)

猴科的种数多达19种,包括分布于广西的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摄影师@谢建国)

分布于广西、贵州、重庆的黑叶猴

(黑叶猴,拍摄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摄影师@史江洪)

分布于云南的菲氏叶猴

(菲氏叶猴,摄影师@徐永春)

分布于南方多省区的藏酋猴

(藏酋猴,摄影师@何雄周)

以及最著名的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毛色金黄,最符合“金丝”之名;

(川金丝猴母子,摄影师@丁宽亮)

黔金丝猴毛色为灰褐色,脸部为淡蓝色

(黔金丝猴母子,摄影师@丁宽亮)

滇金丝猴毛色以黑、白为主,厚厚的唇部呈现粉红,堪称“烈火红唇”。

(滇金丝猴母子,摄影师@丁宽亮)

灵长目动物拥有复杂的社交行为,与此配合的是,它们演化出了复杂的表情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滇金丝猴的微笑,摄影师@丁宽亮)

森林中,树栖哺乳动物的种类如此丰富,地栖动物同样千姿百态。水鹿、青鼬、豹猫、大象等地栖、半树栖物种,在林地中往来穿梭。

(第1张青鼬,红外触发拍摄,图片源自@猫盟;第2张金钱豹,红外触发拍摄,图片源自@蔡琼)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南方山地极为立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同一片山林,甚至一颗树上不同的动物一起取食,热闹非凡。

(森林生态系统,仅作示意,非实际场景,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而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尤其横断山脉、喜马拉雅东南段、秦巴山区,高山峡谷鳞次栉比,还形成了垂直跨度更大的生态系统。

(垂直生态系统,仅作示意,非实际场景,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中国146种特有物种有一半以上就是这里完成演化的,包括最著名的大熊猫,它很有可能是在冰期来临时因为食物匮乏,与其他物种竞争失败,干脆由肉食改成了素食主义者。

(我是野生的,不是动物园的,秦岭大熊猫,摄影师@孙晋强)

占领了东北极寒地带,占领了西部广袤荒原,占领了南方丛林,现在只余最后一击。

4 占领全中国

数十亿年的演化史中,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但是强大的哺乳动物决定重新占领海洋,他们退化体毛、退化后肢,生长出尾鳍、背鳍,并用喷射的方式哺乳幼崽,这便是鲸目动物。

(中华白海豚,拍摄于香港,摄影师@吴颖)

海豹的祖先也在若干年前与犬科、鼬科分道扬镳,它们四肢特化为鳍状,前肢鳍足大而无毛、后肢转向体后以利于上陆爬行。

(斑海豹,拍摄于山东,摄影师@顾晓军)

最终中国的水生哺乳动物,多达数十种。

(中国部分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但是这还不够,真正对中国的全面占领是由哺乳动物中的一支高智商玩家完成的,即智人。

智人是灵长目人属的唯一成员,直立步行、臂长不过膝、体毛退化,却凭借高度发达的大脑,数万年间迅速覆盖全中国。

(中国人类足迹指数地图,通过城市建设、土地利用、道路分布、夜晚灯光等多个指标衡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颜色越红表明影响越大,数据源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制图@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早先的哺乳动物们只能不断退却,整个华北地区只有太行山还有野生华北豹“苟延残喘”。

(华北豹,红外触发拍摄,图片源自@猫盟CFCA&北京师范大学)

还有多种哺乳动物在中国灭绝,只能重新从国外引入,包括麋鹿

(麋鹿,拍摄于江苏,摄影师@孙华金)

野马

(普氏野马,拍摄于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摄影师@刘钢)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有责任给我们的同类一条生路。因为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世界上哺乳动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正是中国。

(世界哺乳动物多样性排名,数据源自@蒋志刚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2017年中国的哺乳动物种数更新为693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